周瑋凌 陳春霞


興趣使然,勤學苦練
“小時候曾在視頻上看見一位音樂家用琵琶模仿出多種西方樂器的聲音,覺得很神奇,心想,我也要成為這樣的人。”徐錦儀與古箏結下不解之緣的故事,要從小學一年級說起。當時,學校開展社團課程,她因為好奇選擇了古箏課。得益于老師的啟蒙,她對古箏從最初只是感到新奇,到慢慢產生興趣,中考結束,她驚覺自己對古箏的熱愛遠超想象,“我想更深入地學習古箏,成為專業的演奏者。”在認真思考未來規劃過后,徐錦儀向父母明確提出自己的想法——參加藝術高考,報考音樂相關的大學專業。
從業余轉為專業,意味著要花更多精力和時間去學、去練。徐錦儀認為,自己雖然學習古箏已有些時日,但基礎打得不夠扎實,專業起步也比其他人晚。或許更進一步說,她對自己沒有自信。“一首曲子彈得好不好,全靠基本功支撐。只要基本功好,任何曲子都可以彈得非常好。小的時候,上課多數是由老師帶著練習樂曲,沒太注重鞏固基本功,若是專業演奏,基本功極其重要。”為此,在約50分鐘的練習里,徐錦儀都會花上30分鐘練習基本功,再去練習彈奏樂曲,周末練習基本功的時間會更久。長久以往,她的左手手指因為按弦而生出繭子,她說:“繭是長時間磨出來的,那就證明了我有認真地練習。”
在同學們的眼中,徐錦儀是個將勤補拙的人,他們給她起了個外號,叫“練琴狂魔”,原因是周一到周五,她會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去練習,每逢中午午休和下午放學,同學們總看不見她的身影。徐錦儀坦言,如果一天不練,手上的功夫就會退步,“‘狂魔就有些言過其實了。實際上是午飯過后同學們會午休,而我就會去練習。下午放學的時間則比較短,有時我就不吃飯直接去練習,反正每次練完我都挺開心的。”在苦練基本功的同時,徐錦儀也在不斷挑戰高難度的樂曲。這幾個月里,她正苦練古箏經典名曲《行者》,曲中輪指的彈奏部分讓她感到困難,除了“瘋狂”練習,有時甚至還會在課桌上模擬彈奏的手勢。
步履不停,堅毅前行
“我從古箏和聲樂的學習中獲得快樂,如果能有目標一致的人攜手前行,我會更有動力。”在學校同年級為數不多的藝考生中,徐錦儀像是《行者》中在沙漠行走的行者,渴望遇到志同道合的人,相互趕超。自己處于什么水平,與同齡人之間的差距有多少,她并不清楚,但苦于不自信,一直不敢在眾人面前演奏,更不要說參加演奏比賽。
轉變發生在2023年春,猶如樂曲進入快板部分,徐錦儀決心要作出改變。“將來我要參加藝考,我需要鍛煉自己,不能再逃避了。”在父母、老師的鼓勵下,她勇敢地邁出第一步,決定參加2023第七屆“央音”青少年藝術展演廣東展區的比賽,“上臺前總覺得自己不行,但是上臺后就沒有退路了,必須鎮定自若地完成演奏。”人生的第一場比賽,徐錦儀順利地拿下古箏獨奏業余青少年組金獎,外界給予的肯定也讓她意識到,自己并非想象中那樣技不如人,“感覺挺不可思議的,老師們也一直鼓勵我,幫助我建立自信。”
那一年夏,徐錦儀參加了2023年“敦煌之星”廣州市青少年古箏藝術展演,獲得了古箏獨奏少年B組金獎。頗有音樂天賦的她還學習民族聲樂,加入學校的合唱團,并隨合唱團參加各類合唱比賽。接下來,她還打算參加學校的十大歌手比賽。在各種活動中,徐錦儀慢慢不再懼怕舞臺,自信心也提升了不少。
行者在沙漠中探索并不會一帆風順,所遇到的困難險阻可見一斑,徐錦儀的成長歷程亦然。2024年起,高考藝術類考生的文化課要求將逐步提高,部分專業的文化課要求將與普通類考生相同。徐錦儀為此有過焦慮,幸好有朋友、老師的開解,讓她放下壓力,還有古箏的樂聲引領她慢慢走出困境。現在,她如行者般堅毅:“只要盡自己最大努力,做到最好,不留遺憾,那就足夠了。”
2023年末,徐錦儀登上了學校舉辦的2024年元旦晚會的舞臺,以一曲《行者》驚艷在場觀眾,這一曲道出了過往的心路歷程,樂曲尾聲也預示著她正向著夢想的“綠洲”前行。不過,她偶爾還是會“否定”自己,“比我厲害的人還有很多,這會驅使我往更好的方向走。”徐錦儀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