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馮睿 潘軍芳
中考作文評分標準中,對文章的結構是這樣要求的:“基礎等級:結構完整,條理清楚,詳略得當。”“發展等級:結構新穎,構思巧妙。”寫中考作文時,如能立足常規,大膽創新,掌握一些標新立異的作文結構形式,并能根據表達內容的需要,靈活地謀篇布局,定會讓閱卷老師的眼睛為之一亮,打出高分。品讀2023年各地中考佳作,我們發現在結構上精心布局、大膽創新主要有下面幾種形式:
1.鏡頭剪接,簡明醒目。這種結構的文章是由一系列有關聯的獨立畫面并列連接而成,有一條主題線索貫穿其中,從而快速成文,出奇制勝。常用的擬小標題方法:或直接用一、二、三、四標示;或用表時間、空間、情感變化的詞語連綴;或采用日記格式組織文章結構;或引用化用詩歌、名言,名著、名篇書名擬定;或用精心概括顯示文章內容的短語作為標題;或緊扣文題或話題從不同側面擬出小標題等。譬如2023年安徽中考某滿分佳作按照時間順序逐層遞進,主體部分設置了三個小標題“一滴水珠·一句話”“一滴水珠·一叢花”“一滴水珠·一碗湯”,分別概述了三個生活場景,全文層次分明,脈絡清晰。
2.巧設題記,開宗明義。題記具有意蘊豐厚、情味綿長、語言精美等特點,可以開宗明義,可以創設情境,不失為展露才情、使文章生色的妙招。題記的擬制,可以引用名人名言、睿智心語,也可以有感而發,自行雕琢。但無論采取何種方式,都必須做到:暗合文旨,意味深長,富有文采。譬如2023年天津中考滿分佳作《人間美好,溫情常在》設計了這樣的題記:“人際交往就如同犀牛和犀牛鳥,你予我美好,我還你擁抱。”把“人際交往”比喻為犀牛和犀牛鳥的關系,譬喻生動,統領下文,構思可謂精巧。
3.排比成段,布局新穎。這種結構一般是指文章的主體部分采用“排比”這一形式,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近的段落組合成篇,使文章形成排山倒海之勢。這種方法和鏡頭式的構思方式有相近之處。考場作文中這樣布局,可以快速成文。譬如2023年吉林中考滿分佳作《感動盈懷歲月暖》采用了排比段式結構,主體部分用“父母一路的愛與呵護,給了我太多的感動” “老師一路的鼓勵與指導,給了我太多的感動” “朋友一路的傾聽與陪伴,給了我太多的感動”作為引領句,從親情、師生情和友情三個角度展開,這種形式,使文章結構整齊,布局新穎,可讀性強。
4.總分結構,完整圓合。總分結構包括先總后分、先分后總、總分總等方式,可以根據表達的需要靈活選擇,它們的最大好處是總提明確,分述到位。這種結構方式在記敘文的寫作中往往和鏡頭式結構等結合使用,在議論文、說明文的寫作中用得最多。譬如2023年江蘇鹽城中考滿分佳作《你看看,那些善良的人》就是采用“總—分—總”結構,開篇總寫,抒發感悟;然后列舉三則事例揭示善良的豐富內涵;最后總結,并引用名言深化中心,發出呼吁。全文結構嚴謹,思路清晰,主旨深刻。
5.橫向組合,自然別致。這種方式的特點是所選用的材料之間是并列關系,材料安排可以不分時間先后。譬如2023年山東濟南中考滿分佳作《今朝晴朗可喜》以“晴朗可喜”為線索,展現了遠離官場的王羲之、泰然自若的蘇軾和楊萬里三個故事,并列結構,別具一格;然后回到現實,寫自己的“喜”,升華出積極樂觀的主題,體現了作者的匠心。
6.縱向排列,重點突出。按照事情發生、發展、高潮、結局的進程和材料之間在時間上的先后關系安排寫作的順序,重點突出,形式簡潔。譬如2023年湖南長沙中考滿分作文《重畫》,按照時間順序敘寫了“我”學畫的經歷,從一開始屢次失敗到后來“仔細觀察其他幾位學員”,再到最后成功完成畫作,驚艷所有人。這樣縱向排列脈絡清晰,更有吸引力。
7.打破模式,高人一籌。布局陳舊老套是很多中考作文上不了檔次的重要原因。我們要大膽創新,力爭在結構上高人一籌。譬如2023年四川內江中考滿分作文《堅守》在結構上設置了明暗兩條線索,明線是“我”在媽媽的鼓勵下堅持每天寫詩,暗線是太陽花堅守自己直至燦爛開花。兩條線索互相交織,共同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揭示了“堅守”的主題,文章結構新穎,主題明確。
合理安排文章的結構,必須符合文體要求,記敘性文章常常根據時間、空間、事物的邏輯分類或感情的變化來安排順序;說明性文章多以說明對象的邏輯分類安排順序;議論文則常常按照結構方式,或引論、本論、結論,或以總分、并列、對照、層進的方式安排順序。無論寫哪種文體,結構層次安排都要合理,邏輯清晰。
“快餐式閱讀”,還是少吃為佳
重慶一考生
當今社會,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快餐式閱讀”應運而生。何為“快餐式閱讀”?簡單來說像快餐一樣迅速,對中外名著只看精簡版,大概了解一下;學習古詩詞,只需讀其中的“名句”;閱讀經典只注意情節,無語言積累意識,更談不上感情熏陶、思想啟迪和審美樂趣。這種讀書方式已逐漸成為一種時尚,并越來越受到青少年的青睞。不過,我以為“快餐式閱讀”雖然時尚,但還是少吃為佳。
有人說,一個“快”字說明這一種趨勢。的確,面對日益加快的生活節奏,難得有幾個人能安定下來,細細品味。于是,“快餐式閱讀”便成了很好的填充劑,可以在短時間里填充人因為生活的忙碌而產生的空白。然而,營養呢!
還有人說,“快餐式閱讀”的優點在于易懂。而我要說,這恰是“快餐式閱讀”的缺點。看四大名著精簡版,除了知道孫悟空神通廣大,諸葛亮神機妙算,梁山好漢很講義氣,寶哥哥愛“調情”與林妹妹愛哭之外,還知道什么?只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讀,把握本質,囫圇吞棗,必然營養不良。
其實,“快餐式閱讀”作為填補零散時間的閱讀方式,本無可厚非。問題在于,時下不少青少年舍本逐末,將這樣的“零食”當成“正餐”。餐餐以零食為主,會營養不良。同樣的,浮光掠影、不求甚解的“快餐式閱讀”,難以提供真正有營養的精神食糧,并且容易造成思考的表面化,精神的淺薄化。
我們要摒棄“快餐式閱讀”,提倡深度閱讀經典,因為經典是經過歲月考驗而流傳下來的。也許我們當初對經典,還懵懵懂懂;也許我們對讀過的經典已然忘卻,這些都沒關系,因為經典已經把種子悄悄地播在了我們心中,并會長久而持續地產生作用,雖然我們自己未必能真正意識到。
閱讀,“悅讀”才是其核心要義。“快餐”實在不可多“吃”!
點? 評
這篇考場佳作的主要亮點有:一是思維縝密,結構勻稱。作者運用了并列式結構,把“‘文學快餐還是少吃為佳”這一中心論點分解為三個分論點,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平行的、并列的,并且用“有人說……”“還有人說……”“其實……”開頭,醒目地擺出三種錯誤的認識,然后分別進行深入淺出的批駁。二是適時點題,首尾呼應。開頭用陳述句亮出觀點:“‘快餐式閱讀雖然時尚,但還是少吃為佳。”文末用感嘆句“‘快餐實在不可多吃”作結,首尾呼應,使文章結構更加嚴謹,中心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