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威帆

從成都市區出發,沿著成名高速進入邛崍之后一路青山疊翠,山勢綿延起伏。這里是龍門山南段延伸山系,山上野生植物種質資源豐富,尤以野生茶花最甚。因此,邛崍天臺山及周邊區域被譽為世界上罕見的野生山茶花資源庫。
天臺山山腳的一處山茶花園里,51歲的龔國文正在為山茶花樹修枝剪葉,在他身后,一株株茶花在暖陽下爭相綻放。34年來,龔國文依托龍門山豐富的野生山茶花資源,專注于茶花種植,帶動種植各類苗木花卉2.3萬畝。
2024成都世園會邛崍分會場設在邛崍市臨濟鎮,這里也是龔國文的家鄉。他有一個心愿,“在家門口的世園會,我想讓更多人看到龍門山的山茶花爭奇斗艷,知道邛崍有一個山茶花‘寶庫。”
喜歡家鄉一草一木,把熱愛做成事業
龔國文的茶花園里,滿園的茶花樹一片翠綠,各色茶花開得正艷。穿行在各類品種的山茶花間,龔國文如數家珍,“這株‘鐵殼寶珠茶花是我父親種下的,有四十多年了;這株‘烈香是罕見的帶有香味的茶花;這株‘九拐十八彎茶花,天然長出了川派盆景的特點。”
龔國文愛山茶花,還得從他小時候說起。“我的父親是花農,從小看他擺弄花花草草,我也特別喜歡。”龔國文說,上世紀90年代,他跟隨父親到成都賣花,在南郊公園的茶花展上,看到各個品種的茶花盛開,有的花名有趣、花形別致,跟他以往所見大不一樣,這讓他“一下就入了迷”。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龔國文開始鉆研起山茶花的品種及來源。
對龔國文來說,離家不遠的天臺山正是研究山茶花的寶庫。這里的野生山茶花是西部規模最大、平均樹齡最長的,從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月依次開放。龔國文常常在天臺山一帶尋找野生山茶花,一次在上山途中,遠遠看見山坡上的茶花樹一株株高低錯落,上坡后回身一轉,一株開滿花朵的山茶樹映入眼簾,“我至今還記得,那是天臺山盛產的西南紅山茶,一樹茶花特別秀雅。”
從那時起,龔國文開始在自家的花園里種起了山茶花。起初多是用原始花種進行播種,他試種了西南紅山茶、西南白山茶等,“雖然后來市場并不理想,但我還是把它們在園子里保留了下來。”
多年來,只要聽說哪里有山茶花,龔國文總要去實地看看。“我喜歡家鄉的一草一木。天臺山上的山茶花有的樹齡數百年,樹株巨大,聽說還有更大更艷的山茶花,我沒看到過,還是想去找一下。”
龔國文迷戀山茶花,也肯花精力培育山茶花。茶花園里那些嫁接的小苗,如同自己精心培養的孩子一樣。龔國文說,茶花種植一定要長時間地學習、摸索,同時要持續創新,提高茶花品質,才能在這條路上走得遠。
嫁接技術是其中的關鍵。茶花通過嫁接,不但能提高抗性,而且可以在一株茶花上開出不同的花色。“我的嫁接種植存活率可以達到95%。”在茶花園里,龔國文一邊介紹削片、切葉、嫁接、套袋等流程,一邊展示園內不同品種的茶花,“前幾年,茶花市場比較低迷,我也沒有放棄茶花的培育和技術提升。”正是因為這樣的執著,在龔國文的茶花園里,每盆茶花的葉子青翠,整個園子里開著的茶花花朵長勢喜人。
希望擴大產業優勢,帶動旅游業發展
四季茶花是龔國文最為專注的一種茶花。“以前,山茶花只開一季。在我國花卉專家不斷鉆研下,現在我們的山茶花花期長達9個月,每個季節都有花看。”2017年,龔國文在茶花專家高繼銀的指導下,開始種植四季茶花,這個系列品種夏季始花,秋冬盛花,春季亦可持續開花,克服了傳統茶花花期短、一年開一季、夏季無花等缺點。
34年來,龔國文陸續引進了國內外茶花共800多個品種。在他看來,茶花作為一種觀賞植物,需要賦予其更多藝術價值,因此,他專門學習了川派樹樁盆景蟠扎技藝。2014年,龔國文參加在青海西寧舉行的首屆茶花盆景展,一舉獲得金獎;此后,還獲得了2019北京世園會盆景國際競賽銀獎等。目前,龔國文擁有各類花卉苗木盆景520畝,主要品種為茶花、羅漢松、臘梅、金彈子,園內五顏六色的茶花和千姿百態的盆景讓過往的游客陶醉入迷。
“在銷售方面,我們帶著自己的茶花到全國各地參加展會、宣傳,過程雖然辛苦,但跑出了實績。”目前,龔國文的茶花園實現花卉苗木盆景年銷售收入500萬元,其中茶花銷售收入可達百萬元。現在,龔國文已成為西南地區四季茶花唯一的生產、銷售商。
種植茶花獲得了良好收益后,龔國文開始尋思,要讓更多的花農共同致富。對有意愿種植的村民,他提供茶花苗并主動上門傳授技術,帶領大家種植、銷售。2017年,龔國文牽頭成立了邛崍市國祥花卉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現有會員152戶,種植各類苗木花卉2.3萬畝。如今,作為邛崍市花木盆景協會會長,龔國文帶動從業人員800余人,每年帶動會員銷售各類花木盆景一億元以上。龔國文表示,早年的茶花苗木銷售要靠雙腿“跑出來”,現在網絡發達,在自家茶花園里就能接到訂單,他正在嘗試網絡直播銷售,開發新的銷售渠道。
對于2024成都世園會,龔國文很興奮,干勁十足。“下一步,我想再擴大一些規模,以‘前店后園模式擴大產業優勢,帶動旅游業發展。”邛崍分會場設在位于臨濟鎮的龍門山生物多樣性博覽園,園區內栽種的各色茶花中,有2000多株就來自龔國文的茶花園。“作為臨濟鎮人,我特別高興,家門口就是世園會的分會場,我也會把握住這次機會,讓更多的人看到邛崍獨一無二的茶花,向世界展示邛崍植物的多樣性。”龔國文說。
視點
山茶是成都植物多樣性的重要體現
“龍門山是全球36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區域內分布有萬余種動植物,被譽為‘自然科學寶庫。”邛崍市公園城市建設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龍門山生物多樣性資源普查結果顯示,龍門山邛崍區域擁有維管束植物2965種,其中野生植物種質資源尤為豐富,尤其以野生茶花資源最甚。天臺山及周邊區域被譽為世界上罕見的野生山茶花資源庫,種類繁多,以西南紅山茶、連蕊茶、油茶為主,且規格巨大,是邛崍盆景的優質原材料。
山茶花屬常綠灌木,花大、色艷,有很多重瓣大花品種,是中國的傳統名花。“雖然山茶喜半陰環境,但在成都,大部分山茶花都可在全光條件下栽培。”四川農業大學風景園林學院園林系主任劉光立副教授介紹,目前,山茶品種在中國和日本分布最多,國內的山茶花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到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區。四川的山茶花品種多以紅山茶系品種為主。在四川有山茶屬植物60種左右,占全國山茶屬植物的20%。山茶屬植物是成都植物多樣性的重要體現,構成主要的林下灌木層景觀。
劉光立介紹,雖然山茶花的育種工作一直在持續,新品種也不斷呈現,但目前對本土山茶屬植物野生資源的關注度還不夠,更多的是傳統品種之間的雜交育種組合。傳統的育種方向大多以高度重瓣花、大花型等特征為主,更適合庭院或者盆栽,而對城市園林綠化所需要的養護管理簡單、株型自然多變以適合多種場景等方面做得不足。“我們成都有多種野生山茶屬植物及其近緣種植物,株型各有特色,如四川大頭茶株型高大,可以長成小喬木,白花、黃色花蕊,花量大;連蕊茶、短柱茶等屬于中型灌木,株型自然開張,枝葉小巧纖細,等等,都是很好的育種資源。”劉光立認為,隨著育種水平的不斷提高,除了花型、花色育種以外,各種株型甚至芳香性品種逐漸出現,在成都園林中的應用會更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