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順 楊天駿 田 凱 郭學龍 施昌威
(1.中國石油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28;2.中國石油集團綜合管理部,北京100007)
水下管匯是深海油氣開發中水下生產系統的基本組成部分,其長期處于深海浸沒腐蝕環境,為保證水下管匯在服役期間的功能和結構安全,外部防腐一般選擇涂層加犧牲陽極聯合保護的方式[1]。
NORSOK M-501是國際上海洋鋼結構防護涂層廣泛采用的標準,代表了重防腐涂料腐蝕測試的最嚴格的技術規范。2022年,NORSOK M501第7版出版[2],取代2012年的第6版。第7版在第6版基礎上,進一步參考ISO 12944系列標準,特別是2018年新出版的ISO 12944-9[3],進一步細分海工鋼結構不同部位防護涂層配套要求,并增加了更詳細的描述和規定。
本文基于新版NORSOK M501:2022(第7版),結合新版主要修改點,論述了水下管匯防腐涂裝要求。
典型的水下管匯系統主要由管匯主體、支撐結構、基礎結構、保護架組成,如圖1表示。管匯主體結構主要由管線、閥門、控制模塊、流動儀表等組成,對于集中式基盤管匯,還會安裝井口和采油(氣)樹;管匯支撐結構是管匯與基礎結構之間的部分,用于支撐連接管線及其它配件,基礎結構主要有樁基、吸力錨、防沉板三種,依據地質和載荷條件選擇種類型,用于將管匯載荷傳遞至海床[4]。

圖1 典型水下管匯
新版NORSOK M501:2022(第7版)最大的修改有兩方面。
(1)涂層系統進一步根據不同的基材和操作條件細分,引入的新的涂層系統覆蓋了低溫服務、高溫服務、粉末涂料以及飛濺區的被動防火涂層系統。此外,大氣區涂層系統由舊版No.1擴展到新版No.1A至No.1F,飛濺及水下涂層系統由舊版No.7ANo.7C擴展到新版No.7A至No.7F;
(2)二是涂層系統預認證測試的改動較大。舊版試驗項目主要基于ISO 20340,僅對部分測試進行附加要求;新版本中,由于ISO 20340-2009已經被ISO 12944-2018替代,新版本主要基于ISO 12944-9,同時參考部分UL、ISO、ASTM、IMO PSPC及NACE標準,對不同的涂層系統細化了預認證測試要求。
除了以上兩方面的重大變化,新版本增加了認證人員要求,修改了涂層系統耐久性、表面處理及臨時保護條件等要求。
所有新要求將結合水下管匯涉及的涂層系統在下文進行闡述。
水下管匯處于海底,工作環境為海水全浸區,腐蝕級別屬于ISO 12944-2標準中的Im4類。海水含鹽量高、電阻率低,是一種強電解質,對于鋼質設施具有較強腐蝕性。
水下管匯外部防腐蝕常采用涂層加犧牲陽極聯合保護,但由于水下管匯結構較復雜不便于布置很多的陽極,而且一旦安裝到位后很難進行防腐蝕維護和延長壽命,因此,水下管匯需要更可靠的防腐蝕系統,需要選擇高性能防腐涂層[5]。
水下管匯主要建造結構為碳鋼,但基于生產系統內輸不同介質的腐蝕性,管線、管件等設施可能需要用到耐腐蝕合金材料,包括不銹鋼或雙相不銹鋼、鎳基合金或內襯等[6],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涂裝要求。
依據NORSOK M501:2022(第7版),結合水下管匯所處環境和建造材料,推薦用于水下管匯的主要涂層系統如表1表示,涂層系統選擇需要結合服役條件進行確定,主要取決于服役溫度,溫度低于50°C可以選擇環氧樹脂,隨著溫度升高,需要用到環氧酚醛、諾伏勒克環氧等涂料。

表1 適用于水下管匯的涂層系統[2]
車間底漆是鋼板或型鋼經噴砂/拋丸預處理除銹后在流水線上噴涂的一層防銹漆,其作用是對經過噴砂/拋丸處理的鋼材表面進行臨時保護,防止鋼材在加工及建造期間生銹而帶來的腐蝕損害。在船舶和大型鋼鐵結構等建造中應用非常廣泛。
通常來說,在海工鋼結構建造中,車間底漆是選擇性的,可以不涂;在NORSOK M501:2012(第6版)中,車間底漆允許在某些涂層系統中滿足條件時保留車間底漆,而NORSOK M501:2022(第7版)明確車間底漆僅作為臨時保護,在進行防護涂層涂裝前應去除。
NORSOK M501中對于涂層材料、涂料制造商、涂裝承包商、涂裝人員、質量控制人員均提出了明確的資格要求。
涂料制造商負責對其構成涂層系統的材料進行資格預認證。結合NORSOK M501和ISO 12944-9,對于水下管匯所用涂層系統材料,資格預認證要求如表2表示。

表2 涂層材料資格預認證試驗(No.7B和No.7C)
上述經過資格預認證的涂層系統,耐久性可達到ISO 12944中-高(15~25年)。
涂料制造商和涂裝承包商應具有通過ISO 9001、ISO 29001或API Sepc Q1認證的質量管理體系。
涂裝承包商應按照ISO 12944-7,采用文件證明其具有組織、規劃和執行類似規模和復雜性工作的經驗。
涂裝操作人員應經過最終用戶認可的操作員培訓課程,或者根據NOR M501 Annex I進行資格認證。
執行檢驗或驗證的人員應具有FROSIO表面處理檢驗員三級、NACE涂裝檢驗員三級或ICorr檢驗員三級資質。具有FROSIO表面處理檢驗員二級、NACE涂裝檢驗員二級或ICorr檢驗員二級資質的人員,可以在三級檢驗員監督下進行檢查工作。
涂裝工作開始前,涂裝承包商應根據相關標準和設計要求準備詳細的工裝工藝規程,并通過涂裝工藝試驗驗證涂裝工藝規程。
涂裝工藝試驗用測試板應能夠反映待涂結構物的特點,可按以下方式進行:
(1)在最小為1m2的測試板上,通常為0.8×1.2m或1 ×1 m,并且至少包含一個管端、兩根管、一個角鋼和一個扁鋼;
(2)在與待涂敷結構相似的部件上。
對于防腐涂層系統涂裝工藝試驗,在獲得涂裝工藝規程批準后有效期為3年。涂裝工藝試驗可以在以后的項目中使用,前提是相關的涂裝工藝在過去的一年內使用過,且新項目的所有檢驗和試驗符合要求。
涂層涂裝前,對于基材應進行嚴格的表面噴射清理。
噴射清理用磨料必須是干燥、清潔的,且不含對涂層性能產生危害的污染物。
用于噴射清理的磨料顆粒的尺寸應進行選擇,以滿足所采用涂層系統所要求的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砂應用作噴射介質,不允許與丸磨料混合。在不銹鋼和有色金屬底材上使用時,砂應是非金屬的且不含氯化物。
對于涂層系統No.7B和7C,應參照ISO 8501-1[7],表面清潔度至少達到Sa2.5級;對于涂層系統No.7E和7F,應參照SSPC SP16[8]進行掃射清理。
經表面處理后,噴砂處理后表面粗糙度在50-85 μm 之間,表面顆粒量和顆粒尺寸不超過ISO 8502-3[9]規定的2級,表面可溶性氯離子含量不能超過20 mg/m2。
涂裝施工前,如果可能,應使用涂料填充結構組件間所有的縫隙。不能使用涂料填充的縫隙,應填充事先批準的環氧膩子或其它材料。
在噴涂每道涂層前,所有邊緣、角落、焊縫、小支架、螺栓、螺母、空隙等位置應先使用刷涂進行預涂,保證這些區域漆膜厚度至少達到規定的最小值。邊緣、角落、焊縫和不易接近的區域應采用手工多刷涂一道面漆的方式避免漏點。
噴涂為首選涂裝工藝,應選用涂料制造商推薦的無氣噴涂槍、合適的噴嘴尺寸和壓力范圍。在焊接前,距離焊接邊緣100 mm處不得進行涂裝。涂裝前金屬表面須干燥,表面溫度高于露點以上3℃或者空氣相對濕度小于85%。每道涂層應該均勻噴涂,避免產生垂掛、流淌、斑點、漏涂等漆病或者污染,產生上述問題的區域應將涂層除掉并重涂。每道涂層應完整的覆蓋整個表面。
在開始任何工作前,要求涂裝承包商應制定質量計劃,編制檢驗試驗程序(ITP)。對于水下管匯涂裝,施工檢驗和試驗頻率、方法和接受標準如表3表示。

表3 檢驗和試驗
新版NORSOK M501:2022(第7版)針對涂層系統、資格認證、涂裝施工、質量檢測等方面做出了更加全面、細致且嚴格的要求。水下管匯作為深海油氣開發中水下生產系統的基本組成部分,有效控制海水環境腐蝕關乎到水下管匯服役期安全運行,因此,從設計到施工建造階段,應嚴格遵照新版NORSOK M501:2022(第7版),同時結合ISO 12944-9:2018,做好水下管匯的防腐,保證涂裝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