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雅婷,宋國棟
(北海職業學院 文化與傳媒學院,廣西 北海 536009)
我國老年人口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老齡化不斷加深,國內人口結構發生了嚴重的變化,預計在2025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3億,占比約21%。養老問題將成為社會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與此同時,由于老年群體因年齡而導致身體各部位生理機能退化,活動范圍受限,對住宅內部設施有較大的依賴性[1]。
因此,從老年用戶的需求特點出發,對老年人現有居住條件進行改善,設計具有預設性適老化住宅空間,具有重要意義。
(1) 行為特征。農村老年人行為特征可分為日常行為、社交行為、休閑行為和勞作行為。不同行為在住宅中所涉及的區域也不同,按照功能劃分為客廳、臥室、廚房、衛生間及其他區域。研究表明:老年人睡眠、休息、用餐和清潔等生活行為在一天中的活動時間占比最大,有勞作能力的老年群體花在勞作活動上的時間其次[2]。因此,住宅中客廳、臥室、廚房、衛生間及過道走廊是農村老年群體的主要活動區域,也是需要重點注意和改造的地方。
(2) 生理特征。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睡眠時間減少,身體機能逐漸退化,表現為視力下降,近距離視物模糊,對光的感知力減弱,對色彩的辨認力下降,不能清楚地識別出物體的運動軌跡,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老年人對外界的準確判斷[3]。同時,年齡的增長導致老年人的肌肉控制能力減弱,行動能力逐漸衰退,反應遲緩,對外界的判斷力減弱,最終導致記憶力和反應能力退化。因此,住宅中要注意燈光的方位和亮度設置,尤其注意在一些危險處增添一些適老化的細節性設計[4]。
(3) 心理特征。老年人的心理狀態會隨著年紀的增大而逐漸變化,生理性原因使得老年人腦力和體力不復年輕,從而無法滿足自我價值的需求,甚至產生自卑情緒[5];另一方面,子女外出務工,身邊缺少陪伴,使得老人孤獨感倍增。農村老年群體受教育水平相對較低,缺乏自我疏導意識和精神慰藉,長期閑居于家中,因此更需要安心舒適的居家環境。但農村老年群體社交廣泛,街坊四鄰經常串門,因此設計時也應注意老年人“面子”,把握好老年用戶對適老化的心理承受范圍。農村住宅空間現狀如圖1所示。

圖1 農村住宅空間現狀Fig.1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space
(1) 對居住環境的需求。老年群體在住宅內部的日?;顒臃秶饕强蛷d、衛生間、廚房和臥室。以老年人的身體狀態、日常行為習慣為參考,對這些空間進行適老化改造。經過對北部灣地區農村住宅的調研發現,因為絕大多數年輕人外出務工,所以對于農村老年人來說住宅的私密性和房間數已經不是首要問題。例如,老年群體更加關心的是安全問題,農村住宅中各個房間間隔厚實的隔墻和門導致其中一位老人發生危險,但另一位老人因為隔墻對視線的阻擋而難以察覺,會延誤救治。
因此,應該選用更加通透和靈活的隔斷來代替墻體,這樣不僅可改善住宅內部的環境光線和通風效果,更能在危機時刻起到極大的作用。同時也應注意消除老舊房屋中各個空間之間的高差,衛生間增添一些防滑材料或者防滑設施,如防滑劑、防滑條和防滑拖鞋等,防止老年群體因平衡力下降而意外跌倒,導致骨折、長期臥床、肌肉萎縮等情況[6]。
(2) 對居住設施的需求。居住設施指的是住宅中所需的基礎設施,即老年人在住宅中所必備的適老化設施,如樓梯、門窗、扶手等設施。適老化住宅中最關鍵的是安全性,無障礙設施與安全保護設施是老年群體居家養老的前提條件。農村住宅中的空間結構大體較為簡單,但受到老年人生理條件的限制,樓梯臺階、蹲式且濕滑的衛生間等都需要改造,并且在家具的選擇方面應優選適老化家具,如圓潤倒角家具設計、為老年人提供側身轉腿空間的半扶手椅、方便老人就餐的“蝴蝶型桌子”、便于老年人起身的硬質海綿填充物沙發和便于老年人行走的具有容腳空間的床體等[7]。并且在室內適老化改造中要保證過道走廊的通暢、空間的通透明亮,以及為看望老人的子女預留有一定的住宿空間。農村老年人居家養老需求如圖2所示。

圖2 農村老年人居家養老需求Fig.2 Rural elderly home care needs
農村住宅類型升級難度大且重建房屋耗費耗時長,但為了方便老年人生活,應盡量做到住宅內部的適老化升級改造,提高住宅空間的使用效率[8]。對于農村老年人來說,由于家里的年輕人離家工作,室內的私密性和房屋數量已經不是當前的首要問題,而住宅內部通透的空間和輕盈的隔斷、開闊的視覺尺度更為重要[9]。由于老年人視力和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下降,加上舊住宅厚重的墻體和隔斷,如果其中一位老人發生危險,另一位老人很可能無法及時發現,延誤救治。因此,適老化住宅空間應該使用更加通透的隔斷,空間動線盡量做到無穿插、無干擾,以確保老年用戶在住宅空間中無障礙通行,更能在緊急情況下起到巨大的作用[10]。
住宅內部家具是老年群體日常接觸最多的部分,而家具主要問題在于設計粗糙、適老化程度弱和室內設施有一定程度的老化等[11]。老年人由于視力下降,在舊住宅昏暗的環境中容易發生危險,特別是玄關、衛浴、走廊和床邊,可以設置一些感光型燈具,特別注意的是操作盡量簡化,太過于“智能化”會給老人增加使用麻煩;住宅中的家具也應該避免尖銳凸起的家具邊緣,盡量選擇圓滑的倒角設計,避免磕碰;選擇軟墊時,應注意選擇適老化座面,適老化沙發座面略高,座深略淺,海綿填充物稍硬,左右加上扶手,另外可用側面邊桌替代前方茶幾,起身時不礙事;睡床下留有容腳空間,床體不宜過寬,便于護工左右照顧,有床尾板,方便老人行走時候當扶手[12]。
老年人居家養老所需要的室內設施包括水電設施、家電設施、無障礙及智能設備。在水電設備方面,事故高發區就是衛生間,農村中的老舊住宅衛生間潛伏著3 大問題:有高差、容易打滑、適老性功能差。農村舊式住宅中衛生間門檻、蹲便地臺、淋浴的擋水條都有一定的高差;舊式衛生間多用瓷磚,本身表面就過于光滑,有一定的危險性,并且衛生間布局不合理,沒有進行有效的干濕分離,淋浴排水和防濺功能設計不佳,洗完澡后地面積水嚴重,有一定的危險性;舊式衛生間中多用蹲便器,蹲久起身容易引發頭暈而失去平衡導致摔倒,且側邊墻面缺少扶手等相應的適老化設施,危險系數高[13]。在家電設施方面,除了智能燈光外,還應該關注細節部分。洗面臺周圍難免濕滑,容易滑倒,適老化潔具可以選擇一些薄邊盆,這樣在緊急時刻老人可以用手握住或者按壓住臺盆邊緣來支撐身體的平衡。臺盆下部注意留有一定的容膝空間,可適用于輪椅。在無障礙及智能設備方面,設置緊急呼叫裝置不可或缺,如煤氣、煙霧報警器等,也可設置多位緊急聯系人,在危機時刻可以報警自救[14]。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老齡化現象成為農村中急需解決的難題。深入了解農村老年人群的行為習慣和情感需求,幫助農村老年群體改造室內居住空間,滿足老年人居家養老的日常生活。在居家養老的模式下解決老年用戶對居住環境和居住設施的需求。在考慮老年群體行為特征、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的基礎上,對于現存的居家養老問題提出了設計策略,分別針對室內布局、室內家具和室內設施展開設計,使農村住宅內部的居住環境更適合老年用戶,滿足老年用戶居家養老的日常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