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君姐:
你好!大學畢業后很幸運地找到了工作,原本很開心,只是沒有想到,脫離了校園的集體生活,走向職場后,開始了一個人的獨居生活,竟讓我非常不適應。我總是試圖用各種各樣的社交活動填滿自己的空余時間,不想一個人待著,因為每每只剩我獨自一人時,孤獨感和一種莫名的惶恐就會席卷而來,吞沒我。我為什么無法像有些人那樣享受獨處呢?我該如何適應現在的生活?
小羅
小羅:
你好!看到你的來信讓我想到蔣勛的《孤獨六講》中的一句話——人只有先面對自己,才能更好地面對別人,所以可怕的并不是孤獨,而是想去打破孤獨,去尋找孤獨的原因,這才是讓人害怕的。
你信中說,當你脫離了校園的集體生活走上職場后,開始了一個人的獨居生活,發現非常不適應。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當人們以往的慣性被打破之后所帶來的不習慣和不適應。無論是從孤獨到喧鬧,還是從喧鬧到孤獨,我們總會經歷一個“舒適區”的被打破。也許,這并不僅僅關乎你是否能夠適應孤獨、享受獨處生活的話題,而是我們如何適應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從學校來到職場,本身就是一種身份的轉換,從“睡在上鋪的兄弟”的校園生活,來到充滿競爭的職場生活,少了交心的同學,多了社會人的各種關系甚至暗流涌動,任何人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轉變,都會經歷一種從茫然無措再到慢慢適應的過程。所以不要對自己有太高要求,學著慢慢調整生活方式,從一個角色到另一個角色,會有很長時間的適應過程,但請相信這將是一個非常值得的成長過程。
我們再把話題轉移到“獨處”上來?,F代人很少有獨處的時間,社會上的各種拉扯、學習、工作、應酬,各種社交甚至無效社交,把本來就很少的獨處時間擠壓到所剩無幾。你可曾享受過一個人發呆的時候?當窗外微風吹過,獨自一人看著花瓣紛紛落下,嗅著空氣中的清香,你會有怎樣的感受?或者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捧著一本喜歡的書安靜地看著,耳邊沒有旁人的呱噪,也沒有震耳欲聾的音樂,有的只是你的呼吸和翻閱紙張的聲音,你能感受到靜默中的美好嗎?
雖然我不想說孤獨一定是非常美好的事,但如果學會和自己獨處,你會發現你正在給身心充電。所以,孤獨這個詞并非貶義。反過來,我很想告訴你,其實一個人永遠無法孤獨地存在,假如你可以用心感受周邊的環境,你就會立刻明白我的意思。你所處的建筑物、你窗外的馬路、天空中的月亮、空氣中彌漫的味道、汽車的喇叭聲,甚至你手機微信跳出來的提示音……這種種的一切都在不斷地提醒你,你和外界有著千絲萬縷、無法割裂的關系。也許你在形式上覺得自己是孤獨的,但其實并非如此。
所以,哪怕你此刻正一個人靜靜地閱讀我的回信,也會感受到來自我這位遠方朋友的心靈吧。此刻的我們,正在交流著——你并不孤獨。
如何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呢?這需要你感受當下的一切狀態,學會和自己連接,讓自己變得充實和快樂起來。慢慢來,不要著急達到某個目標。學會安住當下,用安靜的心做好手頭的事情,不需要用過去的心抓取現在的你。
祝賀你踏入人生的新階段!
你的朋友:南林君
(編輯 鄭儒鳳 zrf91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