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峰
對那些關注波音公司的人而言,問題不在于波音是否會改組高管團隊,卡爾霍恩等人是否會辭職,而是這一切何時發生。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次改組和高管辭職都來得有點晚了。
波音做錯了什么?首先,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打造龐大的產業帝國,它過度依賴外包和海外生產。外包策略雖然加快了開發速度,但也擴大了監管范圍,增加了風險,因為最終產品的好壞取決于“最差的供應商”。其次,波音高層利用對美國政界和航空界的影響力,逃避了政府和第三方的有效監督,在飛機的質量和安全問題上敷衍了事。第三,波音在面對空客的競爭壓力時,急于推出新飛機以爭奪市場份額,卻沒充分考慮飛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波音的問題是此前數十年盈利至上的結果,是盈利能力高于安全性的結果。波音公司的管理層原本由工程師組成,但隨著空客等競爭對手出現,波音逐漸從“工程師公司”變成了“會計師公司”,越來越偏執于“精益管理”理念,強調擴大外包,減少程序,精減員工,目的都是提高盈利能力和股價。但在航空運輸中,最重要的除了安全、安全還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