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杰,蔡 鵬,姜海瑞,朱泳吉
(1.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廣東 湛江 524057;2.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湛江安全環保分公司,廣東 湛江 524057)
自升式鉆井船因其移動便利性,廣泛應用與海洋油氣勘探開發中。隨著我國海洋油氣開發場址水深的增加,進行鉆井或修井作業時,其就位插樁對導管架平臺樁基的影響問題日趨明顯。美國輪機與造船工程師學會(SNAME)關于鉆井船插樁的規范和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在相關規范規定[1-2],當鉆井船樁靴與鄰近平臺樁之間間距小于1 倍樁靴直徑時,就需要評價鉆井船插樁對鄰近平臺樁安全性的影響。目前,對于樁靴的貫入過程涉及巖土工程土體大變形問題,RITSS 法、CEL 法、ALE 法等大變形有限元技術是解決該問題的主要數值手段。國外Hossain等[3]基于RITSS 方法成功預測樁靴在單層或成層土中的插樁阻力及“穿刺”問題。Tho 等[4]在LS-DYNA中采用CEL 方法分析樁靴-鄰近樁間的相互作用。Li等[5-6]借助ALE 方法先計算樁靴插樁引起的土體位移,然后借助桿系-土彈簧模型得到了鄰近樁的水平位移。通過CEL 法模擬分析,結合南海某鉆井船插樁實例,研究鉆井船插樁過程中對導管架平臺樁基影響。
鉆井船插樁過程會引起土壤大變形,若運用常規的有限元算法,在計算過程中有限元離散網格會發生嚴重畸變,導致計算中斷,無法模擬整個連續過程累積的擠土效應對鄰近樁基的影響。耦合的歐拉-拉格朗日(CEL)有限元方法是ABAQUS 中分析流固耦合的關鍵技術,其結合拉格朗日網格與歐拉網格的優點。
以南海某鉆井船插樁為例,建立鉆井船樁靴和海洋平臺鋼樁主要結構模型,樁基的直徑為2.438 m,樁靴直徑為23 m,平臺A1 的三根樁A1-1,A1-2,A1-3 樁中心距樁靴1 中心的距離分別為24.949 m,18.792 m,18.261 m;樁基鋼材采用DH36,樁長138 m。
采用CEL 有限元計算方法進行模擬仿真計算,建立樁腿主要結構模型。導管架平臺泥面以下3 根樁腿直徑均為96 寸(2.438 m),樁長取138 m,入泥深度均為117.5 m。土體模型尺寸為138 m(長)× 138 m(寬)× 150 m(高),將泥面至泥面以下45 m 的土體設為歐拉體,采用六面體歐拉實體單元進行網格劃分。剩余的土體設為拉格朗日體,采用六面體拉格朗日實體進行網格劃分。土的應力應變關系取為理想彈塑性。對于砂土層,彈性模量取20 MPa,泊松比取0.3,粘聚力c取1 kPa。對于粘土層,彈性模量E取150su,泊松比取0.495。根據樁靴和鋼樁的屬性,樁靴和鋼管樁的彈性模量E取210 GPa,密度取7850 kg/m3,泊松比取0.25。
將歐拉土體及空穴3 個方向邊界節點的水平速度設置為0,并且設置為歐拉吸收邊界,以防止歐拉土體穿越計算模型的邊界,消除由于計算模型尺寸選取可能導致的邊界效應。將拉格朗日土體區域側面和底面的位移設置為0。對樁的頂部進行位移約束,僅允許樁發生豎向位移。計算時,采用位移控制方式設定樁靴貫入土層的速率,速度設置為0.5 m/s,樁靴的貫入深度為12 m。
歐拉土體的變形通過歐拉體積分數(EVF)進行觀察。鉆井船插樁引起的樁靴周圍土體的隆起和土體的回淤都可通過EVF 進行顯示。樁靴貫入過程中,不斷擠壓兩側的土體向外隆起,樁靴上部形成空穴,貫入深度為12 m 時,受群樁的影響,靠近樁側土體的回淤現象比遠離樁側明顯。圖1 為插樁過程中土體速度矢量圖,可以看出樁靴下部土體主要由底部向外側運動。在樁坑頂部,靠近樁一側的泥面處土體因受樁基的影響,向靠近樁靴一側運動程度明顯大于遠離樁基的一側。而在樁靴底部,則因受樁基影響,使樁靴的水平方向位移受限。這種運動趨勢有可能導致鉆井船向遠離平臺的方向傾斜。

圖1 樁A1-1&2 周圍歐拉土位移矢量圖
圖2 為樁靴貫入不同深度(4 m,8 m,12 m)后,樁A1-1、A1-2 周圍土體內等效塑性應變分布,由圖可見,由于樁基的存在,隨著樁靴逐步貫入,樁靴兩側的塑性區由對稱分布變成了不對稱分布,說明樁基會影響土體塑性區的分布,而樁體周圍塑性的土體將對樁基的承載力產生影響。

圖2 樁A1-1&2 周圍歐拉土位移矢量圖
圖3 為樁靴貫入不同深度,樁基應力分布圖,由圖可知,隨著樁靴貫入深度增大,樁的應力逐漸增大,且最大應力位置向下移動。與樁A1-1,A1-2 相比,樁A1-3 的應力較大。

圖3 樁基應力分布圖
根據中國船級社規范,鋼管樁壁厚需滿足以下兩個條件:(1)最小厚度t應滿足:t> 6.35 +D/100,經驗算,樁身壁厚都滿足最小厚度t的要求。(2)樁身工作應力應小于許用應力,即:
樁基鋼材為DH36,屈服強度355 MPa,許用應力[σ] = 0.6σs= 213 MPa = 213 N/mm2。式中:t為樁基壁厚,mm;D為圓管外徑,mm;N為計算截面的軸向力,N;A為圓管的截面面積,mm2;Mx、My為計算截面分別繞x軸和y軸的彎矩,N·mm;W為圓管截面的剖面模數,mm3。根據計算結果,可以得到,A1 樁位最危險的樁基都是最靠近樁靴的位置,即樁A1-3。而通過對樁靴貫入分別為4 m,8 m,12 m 時的樁身數據進行對比,結果表明,當樁靴安裝就位,即樁靴貫入達到12 m 時,樁身應力最大。通過對樁靴貫入12 m 的應力比值和彎矩分布可知,樁身的工作應力與許用應力的比值在樁靴最終深度(約泥面以下12 m)處達到最大,此后逐漸減小,在泥面下40 m 左右達到初始水平,此后再次出現增大,至60 m 左右恢復初始狀態。這種現象是由40 m 處出現反彎點,而40 m 以下樁基壁厚減小所導致的。樁靴貫入對土體存在一定的影響范圍,樁周土體最大水平位移存在于樁靴最大截面斜下方近似40°處,可得到土體的最大水平位移出現在37 m 附近。
在樁靴插樁過程中,對樁基周圍土體以及樁基本身都將產生一定的影響。從A1-3 樁基在樁靴插樁前后樁基軸力和軸向位移分布可知,樁靴貫入對樁身軸向力的影響有限,軸向位移增加了約3 cm。插樁結束后,樁基周圍和樁靴下部土體出現明顯的塑性區,樁身塑性區從泥面處沿樁身展開,樁靴底部塑性區由兩側底邊緣展開并貫通。樁身周土塑性區最大開展深度Zmax= 12.72 m(泥面處Z= 0),樁靴底部塑性區最大開展深度Zmax= 15.14 m。泥面以下11.9 m 樁周出現最大塑性應變。綜合考慮樁基樁身軸力變化,樁基豎向位移以及塑性區展開的情況,可得出樁靴插樁對樁基豎向承載力影響較小。
在樁靴插樁完成后,采用設計極限荷載,計算樁基的水平向位移,從而實現模擬分析樁基的水平向承載力。計算結果如圖4 所示,其中Pene 代表樁靴插樁結束時的樁身位移,load2 代表施加了極限荷載后的位移。從計算結果可以看到,在樁靴插樁完成后,如果在遭遇極限條件,樁基的水平向和豎直向位移增量均在3 cm 以內。
(1)在樁靴插樁過程中,樁靴與樁基會發生相互的影響。樁靴上部靠近樁基一側的泥面處的土體回淤明顯,而樁靴底部則水平向位移受限。樁靴周圍土體的運動趨勢有可能導致鉆井船向遠離平臺的方向傾斜。
(2)樁靴貫入對距離樁靴最近的樁基影響最大,隨著鉆井船樁靴貫入深度增大,樁基應力逐漸增大,樁基最大應力位置逐漸下移。樁身最大應力比出現在40 m 附近。樁周土體最大水平位移存在于樁靴最大截面斜下方近似40°處。
(3)綜合考慮樁基樁身軸力變化、樁基豎向位移以及塑性區展開的情況,可得出樁靴插樁對樁基豎向承載力影響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