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慧祺
(福建省寧德環境監測中心站,福建 寧德 352100)
隨著我國城市、工業、交通的迅猛發展,以及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大量含鉛物質直接或間接進入土壤中,造成土壤的鉛污染,也導致大氣環境和水環境質量的惡化,嚴重危害人體健康[2]。鉛會損傷造血系統和神經系統,使人體出現貧血、記憶力減退、休克、死亡等現象[3],因此準確并可行地監測土壤中重金屬鉛的含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樣品經適當處理后,注入石墨爐原子化器,所含的金屬離子在石墨管內經原子化高溫蒸發解離為原子蒸氣,待測元素的基態原子吸收來自同種空心陰極燈發出的共振線(鉛為283.3 nm),其吸收強度在一定范圍內與金屬濃度成正比[4]。本研究結合《環境監測分析方法標準制訂技術導則》(HJ 168—2020)[5]要求,開展實驗室內部方法驗證。
儀器與試劑包括: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PinAAcel 900T)、石墨消解儀(DEENA Ⅱ)、電子天平(AR224CN)、鉛標準物質(生態環境部標準樣品研究所,100811)、硝酸(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優級純)、鹽酸(南京化學試劑股份有限公司,優級純)、氫氟酸(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優級純),高氯酸(天津政誠化學制品有限公司,優級純)。
質量控制項目見表1。

表1 質量控制項目
依據方法要求測定標準工作曲線,數據分析如表2所示。

表2 鉛標準曲線 單位:μg/L
按照樣品分析的全部步驟,制作并檢測7個低濃度樣品(對空白樣品進行加標,鉛的理論加標值為2.0 μg/L),計算7次平行樣測定結果的標準偏差(SD),樣品溶液檢出限(MDL=3.143×SD),根據取樣體積、定容體積換算出方法檢出限(MDL),數據分析如表3所示。

表3 實驗室方法檢出限數據記錄 單位:μg/L
測定下限為4倍的方法檢出限。鉛的測定下限為0.4 mg/kg。
2.4.1 標準樣品加標
按照樣品分析的全部步驟,制作并檢測低、中、高濃度樣品(對空白樣品進行加標,鉛的理論加標值為2.0 μg/L、25.0 μg/L、45.0 μg/L)各7個,分別計算7個平行樣測定結果的平均值、標準偏差(SD)及相對標準偏差(RSD),數據分析如表4所示。

表4 空白加標樣品數據分析 單位:μg/L
結論:實驗數據表明,鉛的低、中、高濃度加標樣品測定結果的相對標準偏差均小于10%,滿足分析要求。
2.4.2 實際樣品的測定
按照樣品分析的全部步驟,制作并檢測土壤實際樣品XPTR-220920-1,檢測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實際樣品測定數據分析 單位:mg/kg
2.5.1 實際樣品加標回收率
取編號為XP-TR-220920-1的土壤樣品,制作加標樣品7份(理論加標值均為4 μg/L),測定并計算測定結果的平均值、標準偏差(SD)及相對標準偏差(RSD)、加標回收率,數據分析如表6所示。

表6 實際加標樣品數據分析 單位:mg/kg
2.5.2 空白樣品加標回收率
按照樣品分析的全部步驟,制作并檢測低、中、高濃度樣品(對空白樣品進行加標,理論加標值為2.0 μg/L、25.0 μg/L、45.0 μg/L)各7個,測定并計算測定結果的平均值、標準偏差(SD)及相對標準偏差(RSD)、加標回收率,數據分析如表7所示。

表7 空白加標樣品加標回收率數據分析 單位:μg/L
結論:實驗數據表明,鉛的基體加標回收率均在80%~120%之間,滿足分析要求。
由上可知,本實驗室按照標準曲線、方法檢出限、測定下限、精密度以及正確度等性能指標,對土壤中的鉛進行驗證,驗證結果均滿足方法標準要求,土壤實際樣品驗證結果良好。實驗結果確認本實驗室具備用該方法檢測土壤中鉛的能力,可為土壤檢測和環境保護工作提供可靠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