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倫敦大學學院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看到的顏色可能會變得越來越暗淡。該結果可能有助于解釋人們的顏色偏好為什么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一些老年人為什么更喜歡穿顏色明艷的衣服等問題。
該研究中,團隊招募了17 名平均年齡27.7 歲的健康年輕人和20 名平均年齡64.4 歲的健康老年人。在一間遮光房里,研究人員向他們展示了26 種不同的顏色,每種顏色持續5 秒鐘。研究人員測量了參與者的瞳孔直徑發現,他們的瞳孔隨著顏色亮度和色度的增加而收縮。結果顯示,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的瞳孔對色度的反應收縮程度較小。這在綠色和洋紅色中尤其明顯。
該研究結果對老年人時尚研究、色覺研究產生廣泛影響,甚至可能促進對大腦老化疾病的理解。
2022 年11 月,OpenAI 發布生成式人工智能(AI)工具ChatGPT。鑒于生成式AI 可快速創建文本、圖像等內容,兩個月后,ChatGPT 已作為作者赫然出現在一些學術論文上。英國《自然》雜志網站在近日的報道中指出,ChatGPT 等大型語言模型(LLM)正在重塑科學寫作和出版的面貌。但這些工具在提高生產力的同時,可能也會帶來負面影響。出版商和科學家必須考慮如何更符合倫理道德地使用這些工具,以及過度依賴這些工具將對學術研究前景產生何種影響。
隨著生成式AI 等工具逐漸滲透學術論文領域,學術出版商開始給其“立規矩”,發布有關在寫作過程中如何使用ChatGPT 及其他LLM 的規定。發表在《英國醫學雜志》上的一篇論文指出,截至2023 年10 月,100 種頂級學術期刊中,有87 種提供了有關作者如何使用生成式AI 的指導。
微短劇一集短到數十秒,長的也就十幾分鐘,全劇加起來不過一部電影長。很多人沒有閑情看兩小時的電影,但拆開來,一次看幾分鐘,就很輕松,不費腦子。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短視頻平臺的興起,給編劇、導演和演員們開辟了一條新賽道。
由于是在手機屏幕上觀看,微短劇不需要豪華的布景與考究的攝影,主打低成本、快節奏。一開始,很多低成本的微短劇還是模仿電視劇或者電子游戲,題材有限,門檻也低,很多片子質量不高。但隨著投資和人才的流入,競爭迅速白熱化,粗制濫造的微短劇目前已經沒有了市場。
精品正在崛起。據某平臺春節檔統計,該平臺有八部微短劇播放量過億,相關話題播放量超過44億。另外,已經有微短劇在嘗試AI 翻譯和AI 創作。在科技加持下,微短劇的發展還在加速。
所謂香噴噴的嬰兒,到底是源于人們的愛意,還是確有其香?《通訊·化學》一項小型研究首次分析了嬰兒和青少年體味化學組成的差異。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 學 團 隊 比 較 了18 個 嬰 兒(0~3 歲)和18 個 青 少 年(14~18 歲)混合體味樣本的化學成分。團隊識別出兩種甾體化合物雄烯酮,其僅存于青少年的樣本中。他們報告這兩種物質分別有“汗液、尿液和麝香味”以及“檀香和麝香味”。而一種好聞的α-異甲基紫羅蘭酮,有“紫羅蘭般的氣味”和“肥皂與香氛的氣味”,在嬰兒體味樣本中水平更高。
研究人員認為,較高水平的羧酸和甾體的出現,可能是由于青少年與嬰兒皮脂腺及大汗腺活躍度差異所致。他們判斷,因為嬰兒體味樣本中沒有難聞的甾體氣味,羧酸水平也較低,所以人們認為嬰兒非常好聞且香噴噴。
那些在吃完一頓飽飯后不久就在冰箱里翻找零食的人,可能不是胃口好,而是因為尋找食物的神經元過度活躍的緣故。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心理學家在老鼠大腦中發現了一個回路:即使它們不餓,也會讓它們渴望食物并尋找食物。人類擁有相同類型的細胞,如果在人類身上得到證實,可能會為治療飲食失調提供新靶點。
《自然·通訊》雜志報道,研究人員首次在小鼠腦干的某個區域發現了專門用于覓食的細胞。該區域通常與恐慌有關,但與進食無關。這個區域被稱為導水管周圍灰質(PAG)。它位于腦干,進化史非常古老。研究人員在研究恐懼和焦慮如何幫助動物評估風險時有了這一發現。激活整個PAG 區域會在小鼠和人類中引起戲劇性的恐慌反應。但當研究人員選擇性地只刺激名為vgat PAG 細胞的PAG 神經元時,不會引起恐懼反應,反而會引發覓食和進食反應。
科學雜志《成癮》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剛開始吸煙和終生吸煙都可能增加腹部脂肪,特別是內臟脂肪。內臟脂肪與心臟病、糖尿病、中風和癡呆癥的高風險有關。
吸煙者相較于不吸煙者,通常體重更輕,然而他們的腹部及內臟卻積聚了更多的內臟脂肪。這種內臟脂肪極難被察覺,有些人腹部外觀平坦,但實際上內臟脂肪含量已經悄然升高。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研究人員采用孟德爾隨機化(MR)統計分析方法,調查了120 萬剛開始吸煙的人和超過45 萬終生吸煙者,同時還調查研究了60 余萬人的體脂分布,結合基因研究結果,以確定吸煙與腹部脂肪增加的因果關系。
從腰臀比測量可以看出,剛開始吸煙和終生吸煙都可能導致腹部脂肪增加。進一步分析確定,吸煙者腹部多余脂肪主要是內臟脂肪,而非皮下脂肪。研究發現,吸煙對腹部脂肪的影響似乎與吸煙者的社會經濟地位、飲酒情況、多動癥等其他因素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