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維
[摘 要]目的 探究前牙邊緣缺損瓷修復期間予以不同牙體預備方式對黏結強度的影響。方法 選取北京市西城區新街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口腔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前牙邊緣缺損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30例。對照組予以常規牙體預備,研究組予以全瓷冠牙體預備,比較兩組修復效果、口腔健康狀況、滿意度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研究組修復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GCF指標高于對照組,PD、GI指標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滿意度為96.67%,高于對照組的7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0.00%,低于對照組3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全瓷冠牙體預備進行前牙邊緣缺損瓷修復效果確切,能有效改善患者前牙缺損情況,提高牙體黏結強度,減少鄰牙壞齲、脫落等情況,保障患者口腔健康并提高滿意度。
[關鍵詞] 前牙邊緣缺損;牙體預備;全瓷冠;鄰牙齲齒
[中圖分類號] R78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4949(2024)05-0001-04
Effect of Tooth Preparation Method on the Bonding Strength of Porcelain Restoration for Anterior Teeth Edge Defect
CHEN Wei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Xinjieko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100035,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ooth preparation methods on bonding strength during porcelain restoration of anterior tooth edge defect.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anterior tooth edge defect were select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Xinjieko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9.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by computer table method, with 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pre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eeth, while the study group was prepared with all-ceramic crowns. The oral conditions, restoration effects, satisfaction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restora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GCF index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PD and GI index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6.67%, which was higher than 76.67%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10.00%, which was lower than 33.33%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All-ceramic crown tooth preparation for anterior tooth edge defect porcelain repair effect is exact,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anterior tooth defect, improve the bonding strength of the tooth, reduce the adjacent tooth caries, shedding, etc., to ensure the patients oral health and improve satisfaction.
[Key words] Anterior tooth edge defect; Tooth preparation; All-ceramic crown; Adjacent tooth caries
前牙邊緣缺損(anterior tooth edge defect)多指前牙(上下頜的門齒、尖牙、第一磨牙)與相鄰牙齒接觸的邊緣區域出現缺損或損壞的情況[1]。有研究報道[2],前牙邊緣缺損可能受齲齒、牙齒磨損、牙齒折裂、牙齒外傷等多因素影響,引發牙齒邊緣部分的牙釉質、牙本質受損,形成缺損、裂隙等。前牙邊緣缺損不僅會影響牙齒外觀美觀性,還可能導致牙齒敏感、容易滋生齲齒或其他口腔問題。針對前牙邊緣缺損,臨床首選治療方案為使用瓷貼面、復合樹脂修復、全瓷冠等方法修復,目標是恢復牙齒的外觀美觀、功能,同時保護并加強受損牙齒的結構[3,4]。牙體預備是在進行牙齒修復或牙齒種植手術前通過去除腐蝕、損傷或舊修復材料,為后續修復或種植提供適當的條件和空間為步驟[5]。不同預備方式受操作方式、應用材質等技術的影響,最終口腔修復效果有所差異。基于此,為保障患者口腔健康,本研究選取北京市西城區新街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口腔科收治的前牙邊緣缺損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探究前牙邊緣缺損瓷修復期間予以不同牙體預備方式對黏結強度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北京市西城區新街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口腔科收治的60例前牙邊緣缺損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40~70歲,平均年齡(55.48±3.12)歲;體質量45~89 kg,平均體質量(67.88±2.65)kg。研究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41~69歲,平均年齡(55.68±3.05)歲;體質量46~88 kg,平均體質量(67.98±2.76)kg。兩組性別、年齡及體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可比。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前牙邊緣缺損診斷標準;患者及家屬知情、認可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既往高血壓疾病者;存在認知功能障礙、嚴重精神類疾病者;資料不全者;同時參與多項研究者;中途失訪或者因依從性較差等原因無法配合本次研究者。
1.3 方法
1.3.1對照組 行常規牙體預備:使用金屬烤瓷預備,清潔牙齒后使用牙鉆清理部分牙齒,戴冠前磨除部分鄰牙與基牙,以便金屬烤瓷冠的佩戴;使用特殊的粘合劑將牙冠固定在牙齒上,以恢復牙齒美觀性,保障患者口腔健康。
1.3.2研究組 行全瓷冠牙體預備:前牙修復前行局部麻醉,使用牙科高速牙科鉆磨除牙體組織腐蝕、病變部分或舊的修復材料,同時盡量保留健康牙體組織,為后續的全瓷冠提供足夠的空間;調整預備后牙體形狀、大小、角度;使用牙體印模材料獲取預備后牙體準確形狀,用于制作定制的全瓷冠;等待定制的全瓷冠制作期間使用臨時修復材料制成制作臨時冠,使用臨時粘接劑固定在牙體上保護預備后的牙體;定制全瓷冠制作完成后患者試戴,檢查其適合度、外觀,結合患者需求進行微調,確保全瓷冠與周圍牙齒、咬合方式匹配;確認全瓷冠適合度、外觀無誤后使用特殊牙粘接劑將全瓷冠固定在預備后的牙體上,光固化,使全瓷冠與牙體緊密結合。
1.4 觀察指標
1.4.1評估兩組修復效果 顯效:修復后前牙邊緣缺損外觀、功能非常接近自然牙,修復材料與周圍牙齒的顏色、形態匹配,邊緣與牙齒結合緊密,無明顯色差、缺陷、不適感,修復的牙齒外觀自然,無人工痕跡,咀嚼功能恢復;有效:修復后前牙邊緣缺損能夠滿足功能、美觀要求,但可能存在一些細微的問題,修復材料顏色、形態與周圍牙齒相近,邊緣與牙齒結合較好,可能存在輕微色差、缺陷或不適感,咀嚼基本恢復;無效:修復后前牙邊緣缺損無法滿足功能、美觀要求,修復材料顏色和形態與周圍牙齒不匹配,邊緣與牙齒結合不緊密,存在明顯的色差、缺陷或不適感。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2評估兩組口腔健康狀況 評估兩組齦溝液(GCF)、探診深度(PD)、牙齦指數(GI)指標。使用微量移液管采樣法檢測GCF;PD使用鈍頭帶刻度的牙周探針記錄;GI:評分范圍0~3分,0分為牙齦健康;1分為牙齦輕度炎癥;2分為牙齦中等炎癥;3分為牙齦嚴重炎癥。
1.4.3調查兩組滿意度 邀請患者及家屬等參與滿意度評估,使用不記名問卷形式進行調查,評分范圍0~100分,80~100分為非常滿意,60~79分為較為滿意,<6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較為滿意)/總例數×100%。
1.4.4記錄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 記錄牙體脫落、牙齦紅腫、鄰牙齲齒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2.1 兩組修復效果比較 研究組顯效26例,有效4例,無效0例;對照組顯效21例,有效4例,無效5例。研究組修復總有效率為100.00%(30/30),高于對照組的83.33%(25/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4545,P=0.0195)
2.2 兩組口腔健康狀況比較 研究組GCF指標高于對照組,PD、GI指標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近年來,臨床接診口腔疾病患者人數逐漸增多。據統計[6],口腔疾病患者呈逐年遞增趨勢增長,多與患者口腔衛生意識薄弱,長期咬合硬物等情況相關。前牙邊緣缺損不僅會影響牙齒外觀美觀性,易產生負性情緒,還可能導致牙齒敏感、容易滋生齲齒或其他口腔問題,因此需要盡早進行干預。全瓷冠是臨床常見修復方法,美學、功能方面效果較佳。全瓷冠牙體預備是在制作全瓷冠前對牙體進行一系列處理、準備工作,將需要修復的牙齒表面的部分組織去除,以便全瓷冠的安裝、固定[7]。牙體預備的目的是為了為全瓷冠提供良好的基礎,是牙齒修復過程中的重要步驟,為后續的修復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能夠有效保障牙體修復效果。通過牙體預備,可以為全瓷冠的粘接提供足夠的牙體支持,并確保全瓷冠與周圍牙齒的協調。此外,牙體預備還可以為全瓷冠的材料選擇、厚度提供參考,便于根據患者的牙齒情況、個人需求選擇合適的全瓷材料,并在牙體預備時留出合適的空間來安裝全瓷冠[8,9]。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修復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采用全瓷冠牙體預備進行前牙邊緣缺損瓷修復效果確切。分析原因,與金屬烤瓷預備相比,全瓷冠具有高強度、耐久性優點。全瓷冠采用了先進的陶瓷材料,能夠承受正常咀嚼壓力,可抵抗磨損、斷裂,即患者可以像使用自然牙齒一樣咀嚼食物,而不必擔心損壞修復體,滿足了患者口腔功能需求;此外,該材質顏色、質地可以與自然牙齒非常相似,使得修復后的牙齒看起來更加自然美觀,有利于提高整體修復效果[10,11]。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研究組GCF指標高于對照組,PD、GI指標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采用全瓷冠牙體預備進行前牙邊緣缺損瓷能有效保障患者口腔健康程度,有利于提高患者滿意度。分析原因,全瓷冠牙體預備通過先進的數字化技術開展,可精確測量患者的牙齒形狀、尺寸,然后根據上述數據進行定制制作,具有較高的精確度,可確保修復體與自然牙齒完美貼合并進行個性化設計,不僅可以提高患者口腔功能,還可以保障其口腔健康程度[12,13]。此外,金屬烤瓷冠可能會在邊緣處露出金屬,而全瓷冠能夠完美模擬自然牙齒的外觀,幾乎與自然牙齒一致,滿足患者美觀度需求,從而提高患者滿意度。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蘇榮江等[14]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全瓷冠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會引起過敏或其他不良反應,很大程度降低了不良反應發生風險[15,16]。
綜上所述,臨床使用全瓷冠牙體預備進行前牙邊緣缺損修復效果優異,能有效改善患者前牙缺損情況,提高牙體黏結強度,減少鄰牙壞齲、脫落等情況,保障患者口腔健康,提高滿意度,值得臨床應用。
[1]白琴,高錦瑜,韋彥鋒,等.雙線排齦法在烤瓷冠修復牙體缺損中的臨床應用[ J ]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8,18(20):3941-3944.
[2]王梅,令狐昌智,羅祎.全瓷高嵌體和全瓷冠修復前磨牙牙體缺損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9,29(21):117-120.
[3]劉建設,范挽亭.樹脂嵌體和瓷嵌體修復牙體缺損的邊緣微滲漏對比研究[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9,35(2):86-88.
[4]李睿,王晨,張文怡,等.多種表面處理方式及樹脂水門汀類型對氧化鋯陶瓷粘接強度的影響[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21,25(10):1528-1532.
[5]鄔雪穎,葉頁,鐘群.玻璃纖維樁與貴金屬樁在前牙大面積牙體缺損修復中的效果評價[J].上海口腔醫學,2020,29(3):325-328.
[6]陳文麗,謝小飛,劉芳,等.根管治療后高嵌體與纖維樁核冠修復后牙牙體缺損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全科醫學,2021,19(5):767-770.
[7]張宇,邵晨嬰,丁榮富,等.不同牙體預備和修復方式對重度楔狀缺損前磨牙抗折性能的影響效果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17):2157-2158.
[8]李鵬博,趙國亭.不同牙體預備方法對前牙瓷貼面黏結效果的影響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21,50(18):2681-2684.
[9]何娟,李鵬.兩種修復方式對磨牙根管治療后牙體大面積缺損患者修復效果的影響[J].中國美容醫學,2020,29(9):148-151.
[10]高愉淇,儲順禮,趙爽,等.平面對接式邊緣全瓷修復體修復后牙大面積缺損的短期臨床修復效果[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2021,47(3):740-746.
[11]梁向陽,李春年,戴航宇,等.樹脂充填與嵌體修復治療牙體缺損后對修復體及牙體影響的Meta分析[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20,18(6):342-345.
[12]曹穎,章禮玉,李全利,等.硅酸鋰全瓷高嵌體與金屬高嵌體修復后牙牙體缺損的療效比較[J].安徽醫學,2018,39(3):267-270.
[13]王麗芳.探析牙體預備對口腔修復臨床效果的影響[J].甘肅科技,2023,39(8):111-113.
[14]蘇榮江,徐星,劉玉金.全瓷冠在前牙缺損修復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9,19(8):65-66.
[15]許曉波,王冕,余翻翻,等.一種新型推齦器在前牙美學修復中的臨床應用研究[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23,24(1):25-29.
[16]劉瓊.奧敏清和格魯瑪脫敏劑在活髓牙牙體預備后治療敏感癥的效果對比[J].海峽藥學,2020,32(12):165-166.
收稿日期:2024-2-5 編輯: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