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蔓 王靖萱 李柯揚 胡紅瑞
摘 要:自“雙碳”目標提出以來,節能減排、綠色發展備受人們關注。電動車在“雙碳”目標的實現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探析汽車碳排放、居民對汽車的選擇偏好的研究進程和發展趨勢能幫助該領域學者更明確的發現研究熱點。文章運用CiteSpace軟件對相關文獻進行分析,從文獻年度分布、關鍵詞詞頻統計、關鍵詞時間線分布方面梳理了研究的發展脈絡,揭示了汽車碳排放、居民對汽車的選擇偏好研究的熱點領域和發展趨勢,以期為該領域的深入研究和進一步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碳排放 電動車 燃油車 選擇偏好 CiteSpace
1 背景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正式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此背景下,國家出臺多項低碳政策,以求化解環境污染問題并實現能源轉型[1],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電動車在“雙碳”目標的實現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增加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是道路運輸脫碳和改善城市空氣質量的潛在有效途徑[2]。為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與高質量發展,政府制定了更加細致嚴格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同時大力發展充電樁、服務站等配套設施的建設,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汽車差距逐漸減小。以南京市為例,如圖1所示,2013到2022年,燃油車數量下降,新能源車數量增長,說明人們逐漸接納電動車的事實。
現存的關于電動車與燃油車的特有優勢對居民汽車選擇偏好影響程度研究較分散,對其中的一些特點沒有進行量化分析,主要聚焦于某個特定政策或者大的方針政策,很難給出具體的影響方案。因此亟需研究我國關于碳排放、電車和燃油車的政策對人們購買行為的刺激因素分析與選擇電動車和燃油車的原因,分析特定因素對人們購買行為的影響。
2 研究情況
當前,碳排放、碳稅與電動車、燃油車之間的研究正處于關鍵階段,本文將借助常用的計量工具CiteSpace從碳排放與碳稅、汽車選擇偏好兩個方面來研究國內外發展的基本情況。
2.1 碳排放與碳稅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碳排放問題開始備受國際學屆的高度關注和重視,成為諸多學者關注的熱點,取得了較多的研究成果。趙曉春等[3]通過PMC一致性指數模型考察中國碳排放“1+N”政策體系中代表性的單項碳排放政策質量,得出碳排放政策PMC指數均值為6.38,認為中國各地區政策較為可行有效。張紅杰等[4]認為在汽車行業指定碳稅政策,不僅可以促進節能減排,還可以為全行業開展碳稅政策研究提供參考。何莎等[5]構建DSEG模型認為應建立起適合中國國情的碳排放權交易機制。ZhengPeng等[6]認為在碳稅靜態和動態機制下,理想的碳稅起征率為0.15。李文祥[7]等建立碳交易機制下的新能源汽車消費選擇模型,得出市場碳價與均衡碳價的關系是影響消費者選擇新能源汽車的決定性因素。張庭婷等[8]從碳排放核算標準建立、基礎數據庫建設等方面給出了汽車行業開展碳排放核算工作的建議。
通過梳理已有文獻,我們得出國內學者對碳排放與碳稅領域的發文量、關鍵詞、關鍵詞聚類時間線,更加全面了解該領域發展的時間線與熱點。
1.關鍵詞詞頻統計
對某一領域在某個時間段的關鍵詞進行統計,我們可以得出該領域在特定時間內的研究熱點。與汽車碳排放研究領域高度相關的關鍵詞中出現頻率最高的7個詞如表1所示。由表3可知,在汽車碳排放研究領域內,主要的研究是碳的排放量,低碳交通,碳稅,交通工具等方面,可以看出汽車碳排放對環境的影響和汽車的減碳功能一直是學者關注的熱點問題。
2.關鍵詞聚類時間線分析
在citespace中設置node type 為“keyword”,選擇“timeliness view”,得出汽車選擇偏好關鍵詞聚類時間線圖如圖2所示。Citespace提供了Q值(Modularity Q)和S值(Mean Silhouette),圖中Q=0.7102,S=0.9047,說明分析得到的結果可靠。結果表明:研究最早主要集中在電動汽車、影響因素、低碳交通、碳排放,說明汽車碳排放的研究初期的重點在與碳排放和電動汽車,2016年至2020年進入中期發展階段,汽車碳排放研究方向不斷增加,出現了碳減排、減排路徑、碳稅等新方向。2020至2023年汽車碳排放研究進入了更深層次的創新研究階段,相關學者開始更注重空氣污染、政策、可持續發展、等較新的研究方向。
從上述研究來看,國內學者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于碳排放、影響因素、碳減排,與國內研究類似,國外學者的研究熱點也集中于這些方面。
1.關鍵詞詞頻統計
在汽車碳排放研究領域高度相關的關鍵詞中出現頻率最高的7個詞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在汽車碳排放研究領域內,主要研究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汽車碳排放來源的研究,如車輛排放、移動、運輸。二是對汽車碳排放技術的研究。三是對汽車碳排放環保性的研究,從關鍵詞“sustainable mobility”“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以看出,汽車碳排放對環境的影響和汽車的減碳功能一直是學者關注的熱點問題。
2.關鍵詞聚類時間線分析
汽車碳排放關鍵詞聚類時間線圖如圖3所示。其中Q=0.7597,S=0.8618,說明采用分析結果可靠。結果表明:最早出現的是2016年的關鍵詞CO2 emissions和energy consumption,說明汽車碳排放的研究初期的重點在與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耗量,整體研究規模相對較小且未系統化。在2017年及2018年,汽車碳排放研究方向不斷增加,覆蓋面也越來越廣,出現了汽車排放、基礎設施、氣候政策等新方向,研究進入繁榮時期。自2019至2023年,相關學者開始更注重空氣污染減排、網絡分析法、碳足跡等較新的研究方向。
分析結果顯示,國內外關于碳排放與碳稅的研究熱點均主要集中于碳排放影響因素與研究領域不斷增加,但國內更多關注與實現碳中和領域,國外則更多關注與碳排放來源,這與國內外環境息息相關。但各個方向研究分散,不成系統,存在一定的科研壁壘及區域限制。
2.2 汽車選擇偏好
汽車的購買不僅受到國家政策影響,消費者需求、價格、認知水平也是重要影響因素[9]。李丹青等[10]基于Logit模型得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的主要阻礙因素是其安全性、便利性、便利性及維護費用。蔣然等[11]運用TOPSIS算法與Agent建模的方法通過問卷調查綜合分析后發現售后服務、銷售價格、品質因素和能耗成本是消費者購買汽車的主要決策因素。Scott[12]調查發現美國消費者選擇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原因是綠色環保以及汽車性能,高薪以及較高的受教育水平是購買新能源汽車消費者的共同點。楊煜[13]證實了消費者的感知控制和自我效能能正向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向。Adler等[14]通過對美國2200個消費者對不同類型汽車的選擇偏好的調查, 提出油電使用成本的下降和車輛購置稅的減免能夠促進新能源汽車的購買。
通過CiteSpace,我們得出了國內學者對對汽車選擇偏好的發文量、關鍵詞、關鍵詞聚類時間線。國內學者研究主要集中于電動車與燃油車,同時,隨著碳中和與碳排放等相關政策的提出,研究逐漸轉向碳排放政策對選擇偏好的影響。
1.關鍵詞詞頻統計
在汽車選擇偏好研究領域關鍵詞中出現頻率最高的8個詞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在此研究領域內,主要的研究主要有燃油車、電動汽車、碳中和、出行行為等,從“碳中和”,“碳排放”,等關鍵詞可以看出,汽車的碳排放節能和選擇偏好一直是該領域的熱點問題。
2.關鍵詞聚類時間線分析
汽車選擇偏好關鍵詞聚類時間線圖如圖4所示。圖中Q=0.6263,S=0.9495,說明分析得到的結果可靠。結果表明:研究最早主要集中于電動汽車、續航里程,2015到2020年就集中于燃油車、新能源汽車、純電動車、激勵政策等,2020到2023年聚焦于碳減排、碳中和、碳排放、續航里程的優化、電價的優化等。
通過對國外已有文獻的發文量、關鍵詞、關鍵詞聚類時間線梳理發現,近年來國外學者對汽車選擇偏好研究主要集中在汽車研發與碳排放領域。
1.關鍵詞詞頻統計
2016年到2023年汽車選擇偏好研究領域中出現頻率比較高的8個關鍵詞如表4所示。在此領域內主要的研究有電動汽車、影響、相關決策、能源問題等,從“selection”,“impact”等關鍵詞可以看出,研究學者對于汽車的減碳功能和選擇偏好一直密切關注。
2.關鍵詞聚類時間線分析
圖5中Q=0.6057,S=0.8299,表明該圖譜的聚類結構非常顯著且結果是令人信服的。分析表明,汽車選擇偏好的研究初期重點關注電動汽車的基本范疇;2016年到2020年,研究方向呈多元化,研究內容涉及到汽車政策、設計感以及交通影響;2023年,新能源汽車的探索進入新的階段,主要集中在汽車的研發及碳排放。
對于汽車選擇偏好的可視化分析有助于研究者把握當前研究熱點,從分析結果顯示,國內外的汽車選擇偏好的研究熱點均集中在電動車與燃油車,但有所差異,國內研究關于碳中和與節能減排的研究熱度逐漸上升,對相關政策研究較多:國外則更多關注汽車自動化,這與國內外環境息息相關。
3 結論與展望
本文在對當前關于電動車、燃油車、節能減排等相關政策研究的基礎背景下,在中國知網、Web of science上共檢索到 208篇中文文獻,271篇外文文獻,結合CiteSpace軟件,對國內外關于電動車和燃油車居民選擇偏好的相關研究進行分析,得出了以下結論:一.無論是中文文獻還是外文文獻,燃油車與電動車的發展與選擇偏好都是當前的研究熱點,且與政策引導有著密切關系。二.當前,只針對燃油車與電動車的在低碳政策下的碳排放與汽車研發方面進行了研究分析,但隨著世界各國碳稅政策的發布與碳稅征收,針對碳稅對居民選擇的影響研究可能會成為未來的研究方向之一。三.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與新興技術的發展,電動車將成為發展主流,同時也對電動車提出了空前的挑戰,但挑戰與機遇并存。因此,國家實施合理碳稅政定價機制,發揮政策引導作用,選擇先行區域實施示范行動,推動相關制度障礙的破除與先行先試,以形成一套可復制方案。
基金: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編號:202311287066Y。
參考文獻:
[1]夏璇. 考慮消費者綠色偏好和政府補貼的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優化決策[D].蕪湖:安徽工程大學,2019.
[2]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 2022. Electric vehicles and the energy sector - impacts on Europes future emissions [WWW Document].URL.
[3]趙曉春,吳子珺,孫群,等.雙碳目標下的中國碳排放政策評價[J].統計與決策,2023,39(02):167-172.DOI:10.13546/j.cnki.tjyjc.2023.02.032.
[4]張紅杰,徐樹杰,孫鋅,等.面向碳中和目標的汽車行業碳稅政策研究[J].中國汽車,2022(07):59-64.
[5]何莎,嚴星星,宋李文,等.碳稅與碳交易政策比較[J].青海金融,2023(02):4-14.
[6]Peng Z,Wenjuan P,Wenbin P. Impact of different carbon tax conditions on the behavioral strategies of new energy vehicle manufacturers and governments - A dynamic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based on prospect theory[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23,407.
[7]李文翔,李一鳴,董潔霜,等.碳交易機制下的新能源汽車消費選擇行為[J].系統工程,2023,41(01):15-26.
[8]張庭婷,梁曉靜,呂強,等.面向碳中和的汽車行業碳排放核算[J].汽車工程學報,2022,12(04):341-350.
[9]馬少超.基于消費者視角的中國電動汽車政策研究[D].北京:中國石油大學,2020.DOI:10.27643/d.cnki.gsybu.2020.000150.
[10]李丹青,郭焱.“雙碳”目標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知及購買決策研究:基于武漢市的調查[J].湖北社會科學,2022(08):55-65.DOI:10.13660/j.cnki.42-1112/c.015926.
[11]蔣然,李英.基于TOPSIS的消費者新能源汽車 購買決策模型及仿真[J].中國管理科學,2014,(S1).
[12]Scott Hardman, Shiu Eric, Steinberger-Wilckens Robert, et al. Barriers to the adoption of fuel cell vehicles: A qualitative investigation into early adopters attitudes[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Policy and Practice, 2017, 95166-182.
[13]楊煜.感知行為控制、感知產品創新與購買意愿的關系研究——以綠色變軌型高技術產品為例[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1(02):176-182.
[14]ADLER T,WARGELIN L,KOSTYNIUK L P, et al.Incentives for Alternative Fuel Vehicles:A Large-scale Stated Preference Experiment[C].Lucerne:Proceedings of the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vel Behavior Research,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