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教師應重視評價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真正發揮以評促教和以評促學的教育效果,利用科學化的評價幫助學生明確自身英語學習中的不足之處,確保教學評價貫穿于英語教育的全過程。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教是指教師以英語核心素養教學目標為導向,基于英語教材組織的教育活動,學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參與的學習行為,體現著教師的教育水平和學生學習基礎,而評則是對師生雙方活動的監測。只有統籌設計教育目標、授課內容與評價標準,才能幫助學生構建整體化、完善化的英語知識體系,為調整教學模式與提高課堂效率指明方向。
一、教學評一體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意義
(一)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在學科教育活動中,教是學與評的前提和基礎,學是教和評的落腳點,評則是對教與學效果的直觀反饋,對提升整體課程教育質量有積極作用。因此,在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落實教學評一體化的思想理念,有利于落實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利用科學化教學反饋提高教學針對性,增強學生主動參與英語學習活動的熱情,為做出各項教學決策提供準確參考。為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教師可先向其介紹每節課程的學習目標,圍繞教學內容與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精心設計教學流程,注重對單元教學環節的細節設置,以引發學生對相關英語知識的深入思考,使其在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中拓展英語知識面,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還能幫助教師充分了解各階段的教學情況,貫徹因材施教理念,促進每位學生的個性化成長。
(二)有利于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與信息交流
教學評三者是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統一體,共同影響著學生對學科知識的吸收效果,部分教師由于教育經驗和思想觀念的限制,并未認識到教學評之間的影響關系,制約著整體教育效果的提升。而且,針對小學英語課程來說,在教學評一體化理念的影響下,教師不僅要關注自身授課內容與教學方式,還要從多角度獲取教學反饋,以便準確把握學生學習情況。這不僅有利于增進師生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提升學生對教師的信賴感,驅動學生主動參與到各項英語學習活動中,也能幫助教師直觀地分析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表現。同時,增強教學目標、學習過程與課堂評價的一致性,有利于師生明確自身的不足,助力師生協調一致共同努力,強化英語教學反思,最終構建高質量單元教學課堂。
二、教學評一體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策略
(一)解讀教材內容,確定整體教學目標
在教育活動中,教師應具有強烈的目標意識,不斷總結和審視自身教學行為,確保在科學的教學目標引領下組織教學設計,明確教學評三個環節之間的影響關系,避免教學模式與學生基礎能力相違背。為此,在基于教學評一體化開展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以積極的態度完成備課任務,從整體視角設計單元教學目標,從多角度解讀教材閱讀文本,綜合考量學生基礎與知識難度等因素,為推動教學評一體化的實施奠定基礎。同時,將新課標理念作為英語教學的方向指引,圍繞英語核心素養確定教學目標的層次。這樣,教師在后續教學活動中便能設定更客觀的教育評價標準,嚴格觀察與把控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降低其出現抗拒和逆反心理的可能。
以譯林版三年級下冊Unit1《In class》為例。本單元主要了解“在教室中學習”的英語表達,掌握請別人做某事和叫某人不要做某事的英語表達方法,學會用動作、表情或手勢輔助完成語言表達,分析祈使句的用法和應用場景,嘗試運用句型“Please open the door.”開展對話交流。在本單元備課環節中,教師應分別解讀教材內容、課程標準與英語核心素養內涵,綜合考量多方面教育影響因素設計教學目標,圍繞“教室”這一話題要求學生掌握生字詞和完成口語對話,使其學會用英語介紹教室中的常見物品和請求他人做某事。而且,依據課程標準對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教師應指導學生運用所學語言進行簡單交流,將培養其文化意識和思維品質作為主要教學方向,并及時審視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圍繞教學目標做好教育實踐工作,更好地為不同基礎的學生提供學習指導。
(二)創設多樣活動,培養英語綜合能力
在學科教育環節中,實踐教學活動是學生理解學科知識、發展各方面能力和素養的重要載體。在英語學習中,學生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遵守課堂規則,在與其他同學的互動交流中完成聽說讀寫的學習任務,每位學生要手、腦、口并用,以便在英語課堂中真正有所收獲。為此,在基于教學評一體化開展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整體活動的設計、組織與實施,以培養學生英語思維能力、實踐表達和閱讀能力為主要目標,創設多樣化的英語學習活動,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面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教師應詳細分析其失誤原因,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做出科學評價,既要尊重學生的學習成果,又需指出其錯誤原因,使其有信心參與后續英語實踐活動,真正發揮教學評一體化模式的教育優勢。
以譯林版六年級上冊Unit2《What a day!》為例。本單元學習“描述一天天氣狀況”的英語表達,準確辨識和朗讀月份單詞、基數詞與序數詞,嘗試運用句型“What date is today?”準確描述一天中的活動,感悟中西方文化與生活方式的差異。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以“我最喜愛的天氣狀況”為主題的口語對話活動,要求學生回憶生活經歷,發揮合理想象描述自己喜歡的天氣狀況,準確應用本單元句型和生字詞,并在班級內完成對話演示。在此環節中,教師應當用發現的眼光審視學生行為,及時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指導其運用多種形容詞匯,對各組的表達情況進行適當肯定和表揚,使學生在多樣化的學習活動中體驗成就感,增強參與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三)提供助學支架,實現預期學習目標
在科學設計英語教學目標后,教師還需細致觀察學生的學習行為,結合以往教育經驗分析其在課堂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確保教學評活動共同指向教學目標,避免出現影響學習效果的行為。為此,在基于教學評一體化開展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立足學生學習基礎提煉重難點知識,為其準確提供理解單元知識的支架,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解讀單元文本中的語法知識,從而推動預期教學目標的達成。為提升助學支架搭建的有效性與科學性,除了以課堂教學目標為指引外,教師還應在備課環節做好課前評價,準確預判學生語篇閱讀和口語表達中的障礙,利用設計導學案、組織游戲活動和觀看微視頻的方式降低英語知識理解難度。同時,教師還需對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做出科學評價,使其能在支架的輔助下高質量地完成各項學習任務,構建整體化、完善化的英語知識體系。
以譯林版五年級下冊Unit8《Birthdays》為例。本單元主要了解與“出生日期”相關的英語表達,學會用英語描述生日派對中常見的食品,總結他人的飲食習慣,理解文化多樣性的意義和內涵,嘗試運用句型“What do you do on your birthday?”完成對話交流,感受生日派對的歡樂氛圍。對學習經驗有限的小學生來說,準確掌握實踐活動的表達或月份詞匯有一定難度。為此,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搭建助學支架,先利用多媒體播放慶祝生日場面的英文歌曲,組織學生開展歌曲跟唱活動,利用強烈的韻律感和文字畫面輔助學生記憶英語詞匯。然后,組織趣味性的游戲活動,要求學生以接力的方式說出生日聚會中可以組織哪些活動,由全體學生輕輕拍手打出節奏,在游戲支架的輔助下加深對英語基礎知識的理解,逐步突破本單元的學習難點。
(四)豐富評價主體,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在完成重難點知識講解或重要板塊教學后,教師需利用好課堂教學時間,圍繞教學任務設定整體教學評價標準,直觀呈現教學反饋。為此,在基于教學評一體化開展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不斷豐富教學評價主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評價環節,設計更多生生互動和學生自評的實踐活動,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分享,有序推進各項英語教學環節。在評價自己與他人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能明確自身未來發展的方向,教師也能科學預判學生行為,及時向其提供幫助或處理相關問題,便于調整后續教學細節。而且,在生生互評與學生自評的過程中,為使學生學會對自身評價行為負責,幫助學生發現其他同學的不足與優勢,教師可向學生提供評價量表,要求其參照評價標準作出評價,使學生獲得更多學習啟發。
以譯林版三年級下冊Unit6《What time is it?》為例。本單元應了解與“詢問時間”相關的英語表達,明確合理安排學習與生活時間的重要性,掌握字母“t”在英語單詞中的發音,嘗試運用句型“Its time for class.”與他人談論時間。在實際教學中,為全面了解學生學習狀況,為調整后續教學活動提供明確的方向指引,教師可組織生生互評、學生自評和教師綜合點評的活動,要求學生對比自己與其他同學的閃光點和不足,使其能客觀反思學習過程,對自己和他人做出科學評價。在此環節中,教師應及時向學生提供指導,圍繞學生不足之處組織針對性訓練,幫助學生深入挖掘自身英語潛力,不斷拓展和豐富評價主體,多維度地了解學生進步之處,幫助學生準確調整英語學習方法。
(五)組織合作學習,及時反饋學習情況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只有組織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激發其英語學習熱情,使其集中注意力參與英語學習,才能從傳統教育模式下的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參與。因此,在基于教學評一體化開展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將更多趣味性因素引入教學方案設計中,依據教材內容組織合作學習活動,為學生之間開展互動交流提供更多機會。在學生合作探究環節中,教師應對其討論過程做出及時性評價與反饋,根據不同學生的能力基礎給予針對性的建議,幫助其彌補自身缺陷與不足,并從多個角度分析自身教學問題,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對不同接受和理解能力的學生提出相匹配的學習要求,確保每位學生都能不斷進步。
以譯林版四年級下冊Unit7《What's the matter?》為例。本單元要求學生了解不同疾病的英語表達,掌握應對生活中常見疾病的方法,嘗試利用句型“I want to go to bed.”對健康問題提出相關建議,從時間順序梳理文章的敘述脈絡。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先要求學生通讀文章,標注單詞短語的讀音和含義,幫助學生疏通不理解的詞匯,確保其能獨立翻譯全文語義。然后,依據不同學生日常學習表現對其進行分組,要求每小組選擇本單元的不同例句,在小組內部開展語句接力誦讀的活動。教師則需及時糾正學生英語誦讀中的發音問題,并鼓勵組內成員自行糾正和編寫句子,激活其好勝心與競爭意識,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發揮自身優勢。這還能增強教師對學生基礎能力的了解,從而取得理想的英語教學效果。
(六)注重教學交互,共同指向課程目標
總結以往教育經驗可以發現,教學目標、學習過程與評價活動的一致性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決定著學生對單元知識的整體把握。因此,在基于教學評一體化開展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以教學目標為中心組織學習活動和評價內容,主動與學生開展交流和互動,真正發揮以評促教和以評促學的優勢,確保各項教學活動都指向英語課程目標。而且,教師應明確課堂評價是動態化的教育行為,需要將檢測教學目標達成情況作為檢驗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層層遞進地設計教學與評價活動,但應避免將評價行為局限于表揚或批評上,要構建深度學習的英語課堂。
以譯林版四年級上冊Unit2《Let's make a fruit salad》為例。本單元要求學生了解與“制作沙拉”相關的英語表達,掌握不同水果的英文名稱,正確使用量詞描繪水果的數量,學會描述不同水果的顏色、形狀和味道,嘗試運用句型“Do you have a banana?”開展對話交流。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設計主題對話學習活動,要求學生圍繞單元主題編撰對話內容,教師則需適時介入與學生互動溝通,幫助其理解同一詞匯在不同情境中應用的差異,在教學交互中提升學生對語境的把控能力。
(七)精準評價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以往小學英語教學強調學生對英語基礎知識的反復記憶,并未關注學生人文素養和思維品質的發展。對此,在基于教學評一體化開展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圍繞單元主題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解讀和重構,嘗試對課時教學內容進行細化與拓展,結合以往教育經驗精準評價學生學習過程,從多方面優化英語教學成果,助力學生英語素養的全面發展。
以譯林版四年級下冊Unit5《Seasons》為例,本單元要求學生了解不同季節的英語表達,學會運用英語介紹不同季節的景物特點和氣候特征,嘗試運用句型“In summer,we eat ice cream.”說明每個季節中人們常做的事情。為實現對全班學生的精準評價,教師可布置基礎類、發展類和拓展類的英語學習任務,密切觀察學生的學習過程和進步情況,利用多元化引導驅動其進行深度思考,發揮任務驅動和評價指導的作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教學評一體化開展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有利于轉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和思想觀念,加強教學目標、教育過程和評價環節之間的關聯性,真正發揮三個環節在英語教學中的不同育人功能。教師應全面分析學生的知識基礎與能力,由易到難設計學習任務,利用多維評價目標直觀反映學生學習進程,為提升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創設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