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原林縣)地處太行山東麓,豫、冀、晉三省交界處,也是中原文化、三晉文化、燕趙文化三種文化交會的地方。林州方言屬于晉語邯新磁漳小片,屬于北方方言特點鮮明的地區之一,具有晉方言的典型特征。因林州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北方官話和多種方言影響,林州方言在語音、語法等方面都產生了變化,其語義和語用也更為豐富,同時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交流情感表達的需要而不斷豐富和完善。
“圪”字探索
一、“圪”字演變
“圪”為多音字,讀為[yi51]和[k??],當“圪”讀[yi51]時,從土,氣聲,是形聲字,“圪”的字形發生變化后,改為“乞”聲,形容墻高大的樣子。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圪,墻高皃也也。大雅皇矣曰。傳曰。言言,高大也。又曰。崇墉仡仡。傳曰。仡仡猶言言也。依說文本作圪圪。詩曰。崇墉圪圪。從土,乞聲。魚迄切。十五部。”這里的“圪”也指墻高?!佰佟钡牧硪粋€讀音[k??],較常見于現代漢語中,在方言詞匯中使用較普遍,普通話中使用較少?!佰佟保硎就燎?、土崗。比如:圪拉(指土、坷垃)、圪垛(指小山、土丘)。隨著社會歷史的變遷,地域上的大規模移民等因素使得多種方言交會融合,詞義的范圍也隨之發生變化,目前使用的“圪”不只有一個本字,特定的形旁表示特定意義,因此在表示不同性質的東西時,“圪”字可使用“疙、虼、犵、紇”等聲旁相同但形旁不同的字代替。
林州方言中的“圪”頭詞
王鵬在《晉語區“圪”頭詞比較研究》中認為“圪”頭詞指的是雙音節或多音節中第一個音節為“圪”,以“圪”為構詞語料的詞。“圪”頭詞主要分布在晉、陜、內蒙古、豫、冀地區,具有高度的內在一致性。但除山西以外,河北、河南、陜西、內蒙古等省區的“圪”頭詞由于受北方官話方言的影響,不僅具有晉方言的典型特征,還表現出與官話方言相互影響的特點。
林州方言的塞韻尾轉變為喉塞音,發音時喉嚨短暫地緊縮,“圪”字多為入聲,且聲母為[k],其韻母通常為央元音加喉塞音[??]?!佰佟弊鳛榍熬Y進行前加式構詞時,主要構成方式有:圪A、圪AA、圪A圪B、圪圪AA等。而且“圪”字構詞能力較強,可以構成名詞、動詞、形容詞、量詞、擬聲詞等,不同構詞形式與詞類結合表示不同的語義色彩,充當主語、謂語、賓語等句法成分。
林州方言“圪”頭詞的基本結構
一、構詞形式
“圪”頭詞基本構詞形式為“圪A”式,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為滿足人們豐富情感的表達需求,人們便根據用語需要對“圪A”結構進行變式,構成“圪AA”“圪A圪A”和“圪圪AA”重疊式等,這些結構變體與普通話相比差異較大,語義也更為豐富。陳凱敏在文章中提及:“語言學界有‘構詞重疊和‘構形重疊的討論,構詞重疊是詞法手段重疊,重疊后是詞,構形重疊是句法手段,重疊后是短語?!闭撐闹械摹佰貯A”式屬于構詞重疊,“圪A圪A”式屬于構形重疊。
第一,“圪A”基本式。林州方言中“圪A”式詞語數量較多,根據詞根語素詞性進行分類,主要有以下幾類:“圪”頭詞詞根語素為名詞,比如:“圪痂”[k??t?i?55]:皮膚愈合后的結痂;“圪綾”[k??li?41]:皮膚抓痕,也表示土梗,即為分隔兩家田畝而堆的小土壩。
第二,“圪AA”式。“圪AA”式詞語可以看作是將“圪A”的詞根語素進行重疊的變式,可以表示“隨便、隨意”的意思,比如:“圪吃吃”[k??t???31t???31]:隨便吃一點東西;或表示做工少,動量比較小,比如:“圪涮涮”[k???u?45?u?45]:隨意涮洗東西;“圪甩甩”[k???uai53?uai53]:稍微甩一下衣物。
第三,“圪A圪A/B”式。“圪A圪A/B”式詞語更突出動作上的隨意性、反復性以及動作完成時間上的短暫?!佰黉疼黉獭盵k???u?45k???u?45]:隨意、短暫地涮涮洗洗。“圪搖圪搖(圪搖圪擺)”[k??iɑu41k??iɑu41]([k?iɑu41k??pai53]):物品因不穩固而反復搖晃,或身體搖擺的樣子。
第四,“圪圪AA”式。“圪圪AA”式詞語通常在形容人或物的狀態時使用,詞性大多為形容詞,比如“圪圪恰恰”[k??k??t?i?45t?i?45]:形容人穿著整潔、房間井井有條或物品位置擺放整齊有序。“圪圪接接”[k??k??t?i?31t?i?31]:形容不連貫、斷斷續續。
二、構詞類型
在林州方言中,“圪”通常做前綴,構成名詞、動詞、形容詞、量詞、擬聲詞等,有些“圪”為虛語素,起構詞作用且不表示任何詞匯意義,與詞根語素組合為新詞表示特定含義;其他“圪”也具有特定含義。根據其語法功能可將“圪”頭詞構詞類型劃分為合成詞和單純詞,合成詞主要為名詞、動詞、形容詞和量詞,單純詞主要為擬聲詞:
名詞類“圪”頭詞,其詞根語素意義代表整個詞語的意義,“圪”無實義。名詞類“圪”頭詞的構詞形式主要為“圪A”式。表示物:“圪針”[k??t???31 ]:某些植物的枝干上長的刺兒;“圪嶗”[k??lɑu53]:面粉與槐花混合而成的面制品,可用以烹飪食用,比如:“榆錢圪嶗”“槐花圪嶗”;表地點:“圪落”[k??luo45?],小角落。名詞類“圪A”式詞尾根據用語習慣也會加“子”和“兒”詞綴,構成“圪AB”式。比如:“圪臺兒”[k??t?ai41?]:臺階。此外還有“圪AA”式,其詞性主要為動詞、形容詞類,當專指名詞時,一般為特指,比如:“圪蛋蛋”[k??tai53t?45]:專指臉蛋,根據表達需要變式為“A圪BB”式,比如:“臉圪蛋蛋”[li?53k??tai53t?45]。
在林州方言中,動詞類的“圪”頭詞,表義的詞根語素通常為單音節不成詞語素,“圪”與詞根語素組合表示動作。主要構詞形式有:“圪A”,比如:“圪拽”[k??t?uai45]:持續保持拉拽動作,帶有厭惡的語氣;“圪爬”[k??p?41]:一直爬;“圪擠”[k??t?i53]:表示在人群用力擠向某個方向。“圪AA”,比如:“圪轉轉”[k??t?u?45t?u?45]:表示到某個地方隨便轉轉;“圪寫寫”[k???i?53?i?53]:隨便寫寫?!佰氽貯A”,比如:“圪圪搖搖”[k??k??t?u?41t?u?41]:來回搖擺不定。
動詞類“圪”頭詞,一般表示短時間內完成動作,強調動作的反復性或表示做工較少,態度較隨意。表示做工少,比較隨意時,多使用“圪A圪A”形式,比如:“圪畫圪畫”“圪洗圪洗”“圪搖圪搖”。這類“圪”頭詞的重疊形式的語義色彩更為豐富,通過語言表達可以使人真切地感受到動作具體的形態。
形容詞“圪A”,比如:“圪恰”[k??t??i?45]:形容人著裝整潔,或物品整理得井井有條的樣子。“圪蔫”[k??ni?31]:形容人無精打采的樣子,或植物失去水分而枯萎?!佰貯A”,比如:“圪展展”[k??t??53t??53]:形容鋪開的床單非常舒展;“圪膩膩”[k??ni?45ni?45]:形容某種食物甜度很高,比如:“這蜜棗甜圪膩膩了?!薄佰賱艅拧盵k??t?i?53t?i?53]:形容某種食物很有韌性,有嚼勁。“圪圪AA”,比如:“圪圪垯垯”[k??ke?d?31d?31]:形容物體表面不光滑、不平整,形容皮膚狀態和路面等;“圪圪絀絀”[k??k??t??uo45t??uo45]:形容物體表面皺巴巴的樣子?!佰貯BC”,比如:“圪扭八歪”[k??niou53p?31uai31]:形容放置的東西不規整,或坐姿不端正;“圪溜拐彎(兒)”[k??liou31kuai53u?31(?)]:形容道路崎嶇。
林州方言形容詞類的“圪”頭詞,一般形容事物的性質、狀態或人的性格等內在特點,區分褒貶義。當在詞語前加程度副詞或在詞語后加“~了傷、~了昂”等詞綴也能加強語氣,感情色彩也更加強烈,比如:“真圪犟(?。⒍价倌枇恕③倭昧税骸钡??!佰貯”式形容詞的變式對事物的性質、狀態方面的描述更為生動貼切,語義色彩更加豐富。
量詞類“圪”頭詞只有“圪A”形式,“圪瘩”[ke?t?31]:一團或一塊的量,比如:一圪瘩石頭、一圪瘩面包等;“圪兜”[ke?tou31]:一袋子的量,比如:一圪兜蘋果、一圪兜棗等;“圪卷”[ke?t?y?53]:一卷的數量,比如:一圪卷試卷、一圪卷衛生紙等。量詞類“圪”頭詞由名詞類表數量的詞語演變而來,大多表示總量中具體數量不清楚的少部分。
擬聲詞“圪A”,比如:“圪嗆”[ke?t??iɑ?31]:形容大門受風的吹動而撞擊門框的聲音?!佰汆辍盵ke?t??i?31]:形容樹枝等易折斷物品被折斷時發出的清脆的響聲。“圪A圪A”,比如:“圪咚圪咚”[ke?tu?31ke?tu?31]。從上述詞語可以看出,在林州方言中,擬聲詞類的“圪”頭詞,其詞根語素表示實際的聲音,表示日常生活中最先發出的聲響與其發音相同,或與詞根語素共同表示物體發出的聲音在時間上的延續性。
林州方言“圪”頭詞的功能
一、語法功能
喬全生認為:“‘圪所構成的不同詞性的詞在語法功能上大多沒有體現出什么特殊之處。”“圪”在林州方言中通??梢耘c名詞、動詞等詞類組合,構成“圪”頭詞。動詞類的“圪A”式詞語通常只有加上補語后才能再加賓語,在句中充當主語、謂語、賓語等。當“圪”頭詞充當主語時,一般為“圪A”式名詞,比如:“盒子里放的是今天剛炒好的圪佬。”充當謂語時,一般為動詞和形容詞,如動詞:“妹妹圪抿著嘴裝哭。”如形容詞:“他把房間收拾得圪圪恰恰?!背洚斮e語時,一般為動詞,“他把手里的土圪垯扔了出去?!保怀洚敹ㄕZ時,一般為形容詞,或量詞、數詞和指示代詞的組合,“這是盆已經圪蔫了的多肉。”“小明往菜里面放了兩圪撮鹽?!背洚斞a語時,一般為形容詞,“小明把床鋪得圪展展了”。
二、語義、語用功能
郭曉平認為“圪”含“稍微、微小”之意。名詞表示“物形態上的小”;動詞表示“做工少,或時間上少”,或表示煩躁、厭惡,多用于大人訓斥小孩;形容詞表示“隨意”,根據語用環境不同,從而表達主觀上不一樣的情緒色彩;量詞表示“數量少”;擬聲詞主要為“模仿一些現實生活中的聲音”。林州方言“圪”頭詞這些豐富的意義,體現了林州方言的獨特性,與普通話相比,其語言表達效果更為靈動,語義也更為飽滿。
“圪”頭詞的特殊用法
除了上述“圪A”基本式的變式以外,還有“圪AB”式,一般是“圪A”式詞語加“兒”和“子”后綴形成的,表示專有的詞語,比如:“圪腥氣”表示特別腥的氣味。此外,林州方言還存在“A圪BB”式形容詞,即在原有的“圪AA”式重疊語素前添加表示事物性質的形容詞性語素,凸顯事物的顏色、狀態、性質等特點,比如:“紅圪丟丟”“新圪嶄嶄”“肉圪墩墩”“酸圪唧唧”等。將事物的性質、形狀等表達得尤為生動貼切、形象具體。林州方言“圪”頭詞詞匯中也常見“圪頭兒尾”的構詞形式,由于“圪”頭詞和兒化詞具有不同的意義特征,因此“圪頭兒尾”式詞語的詞匯表達的意義更為多元,與普通話的“圪”頭詞用法相比,構詞形式更多元化。除上文提到的“圪”頭詞前會加上“真、都、很、非?!钡日Z素以外,詞尾通常也會接“子、了、昂、傷”等詞綴語素加強語氣,輔助人們將豐富且復雜的情緒或情感轉化為準確的語言進行表達。
作者簡介:
趙子荷,女,河南省安陽人,長江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碩士在讀,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