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江
音樂作為一門藝術,不僅僅是音符的組合,更是情感的表達和審美的體驗。在中職教育中,音樂教學的目標不僅是培養學生的音樂技能,還要重視審美教育的重要性。審美教育能夠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提高學生的審美情感,培養學生對美的理解和鑒賞能力。因此,本文將探討中職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相應的教學方法。
中職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重要性
一、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
通過審美教育,學生將學會如何仔細聆聽音樂作品。學生將了解到音樂背后的精妙之處,包括旋律的變化、和聲的構建、節奏的巧妙安排以及情感的表達方式。這種深度的聆聽不僅僅是簡單的聽覺體驗,更是一種心靈的沉浸和情感的共鳴。學生能夠更全面地理解作曲家的意圖,進而更好地欣賞和感受音樂。審美教育還強調了跨文化音樂欣賞的重要性。學生將有機會接觸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音樂作品,這將幫助學生拓寬視野,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樂風格和表達方式。這有助于培養全球化視野,增加對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跨文化溝通的能力。此外,審美教育還促進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分析能力的發展。學生將學會如何分析音樂作品的結構、風格、表現手法以及其在音樂歷史和文化中的地位。這種批判性思維不僅對音樂領域有益,還對學生在其他學科和生活中的問題解決能力產生積極影響。最重要的是,深化音樂欣賞水平能夠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音樂的情感表達。音樂是一種強大的情感媒介,審美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情感智力,使學生能夠更敏銳地捕捉音樂中的情感,同時也能更好地將自己的情感融入音樂之中。
二、培養學生創造力和表達能力
審美教育鼓勵學生參與音樂創作和表演,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表達能力。通過音樂創作,學生得以釋放內心的情感和創造力。創作音樂作品需要學生思考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選擇音樂元素、編排樂段,這個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這種創造力的培養不僅僅在音樂領域有用,還能夠應用于生活和工作的各個方面。無論是解決問題、創新產品,還是開展研究,創造力都是寶貴的能力。音樂表演也是培養學生表達能力的關鍵途徑。在音樂表演中,學生需要將自己的情感通過音樂的演奏或歌唱表達出來,這需要良好的表達技巧和情感傳遞能力。通過不斷的練習和表演經驗積累,學生能夠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這對于溝通、演講、領導力等方面都具有積極作用。另外,創造力和表達能力的培養也有助于學生的職業發展。經過音樂教育中的審美教育,學生將更容易適應不同職業領域的要求,提高職業競爭力。音樂的表現力和創造性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音樂創作和表演中可以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這種表現力和創造性的釋放讓他們感到學習是一種愉悅的過程。學生在音樂中可以找到自己的聲音和個性,這對于自我發展和學習興趣的培養至關重要。
三、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審美教育通過音樂作品的多樣性和跨文化的音樂風格,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窺視不同文化的窗口。學生在音樂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特點、價值觀念和歷史傳承。這種文化體驗有助于學生拓寬自己的文化視野,使學生更具包容性和尊重多元文化的態度。審美教育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溝通能力。在今天的全球化社會中,跨文化溝通是一項重要的生活和職業技能。通過學習不同文化的音樂,學生將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共同點和差異,有助于建立更好的跨文化關系。這對于國際合作、跨國企業和多元文化社區中的互動至關重要。文化修養的提高還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和社會背景下的音樂作品。音樂常常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和社會環境中的情感和思想。通過審美教育,學生可以學習到不同時代和社會背景下的音樂作品,這將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歷史事件和社會變革對音樂創作的影響。此外,提高文化修養也有助于學生的文化自信心的建立。當學生能夠欣賞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樂時,他們會感到更加自信,認為自己有能力在跨文化環境中融入和表現自己。這種文化自信心不僅有益于個人發展,還有助于促進文化交流和世界和平。
中職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教學方法
一、開展互動式聽課教學
互動式聽課要求教師提前準備課程,包括音樂作品的背景介紹、音樂元素的解析和可能的問題或討論點。這有助于確保課堂內容有條理,能夠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教師可以選擇音樂作品,特別是那些具有豐富情感和音樂特點的作品,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在播放音樂作品之前,教師可以簡要介紹作品的背景、作曲家的生平,以及音樂的主題或情感表達,這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賞音樂。在音樂播放過程中,教師可以設定一些提問或討論點,以引導學生思考和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意見。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思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互動式聽課還可以借助技術工具,如音樂播放器、多媒體投影等,來增強互動性。教師可以在播放音樂時顯示音樂的樂譜、歌詞或背景信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此外,學生也可以利用智能設備參與討論或分享自己的觀點,使互動更加多樣化。另外,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尊重不同的音樂觀點和情感體驗,不論學生是否對音樂有專業知識。這有助于創造一個開放和包容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以教學歌曲《我和你》為例,在開始課程之前,教師可以簡要介紹歌曲的背景,包括作曲家、演唱者、歌曲的創作背景以及可能涉及的情感主題。教師也可以簡要介紹一些音樂元素,如旋律、和聲、節奏、樂器運用等。然后,在播放歌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聆聽,尤其是關注這些音樂元素的運用。例如,可以詢問學生歌曲中的旋律是否感人,和聲是否豐富,節奏是否有特點。在播放完歌曲后,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引導性的問題,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情感體驗。教師可以問學生歌曲中表達了怎樣的情感,他們是否有共鳴的部分,歌曲的歌詞是否觸動了他們的情感。學生可以在小組中或整個班級中分享自己的觀點和感受。為了進一步促進互動,教師可以邀請學生模仿歌曲中的一些音樂元素,如旋律或節奏,創作自己的音樂片段。這種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表達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討論,探討歌曲中的主題和情感,讓學生思考歌曲背后的意義。在互動式聽課中,教師還可以在播放歌曲時顯示歌詞,讓學生更容易跟隨歌曲的節奏和歌詞。此外,教師可以使用投影儀或電子白板展示音樂元素的圖形表示,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的結構。
二、音樂作品分析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音樂作品的各種元素,包括旋律、和聲、節奏、樂器運用等。學生可以學會如何辨識不同的旋律主題,識別和聲中的和弦變化,感知節奏的變化,以及分析樂器在音樂中的角色。通過這種分析,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樂的構建和表達。音樂作品通常具有一定的結構,如奏鳴曲形式、三部曲結構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音樂作品的結構,幫助學生了解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以及音樂發展的過程。學生可以學會如何識別主題的再現、轉調的變化、高潮的構建等,從而更深入地理解音樂作品的表現力。對于歌曲而言,歌詞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傳達情感和故事。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歌詞的文本內容,討論歌曲中表達的主題、情感和意義。學生可以學會如何解讀歌詞中的隱喻、象征和修辭手法,從而更深入地理解歌曲的內涵。此外,了解音樂作品的歷史背景和作曲家的生平及創作背景對于深入理解音樂也非常重要。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作曲家的時代背景、社會文化環境以及音樂風格特點,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的創作動機和意義。音樂作品分析也包括聽力訓練。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聆聽音樂,識別不同的樂器聲音、旋律主題和和聲層次。通過反復的聽力訓練,學生可以提高他們的音樂感知能力,更準確地分析音樂作品的元素和結構。
以歌曲《保衛黃河》為例,在進行音樂作品分析之前,教師首先向學生介紹歌曲《保衛黃河》的背景信息。學生需要了解歌曲的歷史背景、創作目的以及與中國歷史事件的聯系。教師讓學生分析歌曲中的音樂元素,如旋律、和聲、節奏和樂器運用。針對《保衛黃河》,學生可以關注其雄壯的旋律、激情四溢的和聲,以及節奏的穩定和樂器編排的特點。學生可以討論這些元素如何與歌曲的主題相呼應,傳達出強烈的愛國情感和軍事壯麗。學生還需要仔細閱讀并分析歌曲的歌詞。在《保衛黃河》中,歌詞表達了對黃河的深厚感情以及為保衛家園而奮斗的決心。學生可以討論歌詞中的象征、隱喻和修辭手法,以及如何通過歌詞來傳達情感和情節。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分享對歌曲的情感體驗。教師讓學生描述在聽歌曲時的感受,是否覺得激勵或悲壯,以及歌曲如何引發他們的情感共鳴。此外,教師引導學生將歌曲置于歷史和文化的背景中,讓學生了解歌曲與中國解放戰爭以及對黃河的重要意義之間的聯系,討論歌曲如何反映當時的歷史事件和社會情境。
三、音樂創作和編曲
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音樂創作主題。這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課程內容或社會話題來確定。創作主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意義,可以激發學生的思考和表達。學生需要了解音樂元素,如旋律、和聲、節奏、動態、樂器運用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擇適合創作主題的音樂元素,并教授如何運用這些元素來表達情感和主題。學生可以選擇創作歌詞或樂曲,或者同時進行歌詞和樂曲的創作。對于歌詞的創作,教師可以教授如何編寫押韻的歌詞,表達情感和主題。對于樂曲的創作,學生需要了解如何構建旋律、和聲和節奏,以創造具有吸引力的音樂。在創作過程中,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演奏或者借助現有樂器演奏。對于編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如何選擇樂器、安排和聲部分,以及確定樂器的音色。這涉及音樂編配的技巧,如和聲編配、編曲軟件的使用等。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在創作過程中與同學分享和交流,接受反饋意見。教師可以組織小組討論或音樂分享會,讓學生互相評價和提出改進建議。學生可以根據反饋意見進行修改和完善,提高他們的創作水平。音樂創作完成后,教師可以在班級內部組織小型演出。通過演出,學生能夠將自己的創作呈現給觀眾,提高自身的音樂表演技巧和自信心。此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音樂作品錄制下來,以便分享給家人、朋友和社會大眾。
以主題“友誼”為例,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友誼的重要性,并鼓勵學生分享他們對友情的理解和感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擇音樂元素,如旋律、和聲、節奏等,以表達友情的主題。如選擇溫馨的旋律和和聲,以傳達友情的溫暖和親近感。同時,可以運用簡單而明快的節奏,增加音樂的活力。學生可以開始創作歌詞,表達他們對友情的想法和情感。歌詞應該真誠、溫馨,能夠觸動人心。教師可以教授如何編寫流暢的歌詞,使用比喻、隱喻等修辭手法來增強歌詞的表達力。學生可以選擇合適的樂器編曲,以增強音樂的表現力。例如,鋼琴、吉他、小提琴等可以用來營造溫馨的氛圍。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在創作和演奏時通過音樂表現技巧、聲音的變化、情感傳遞等方式深刻表達友情的情感。學生需要投入自己的情感,使音樂更具感染力。音樂創作和編曲也可以成為合作項目,多個學生可以共同參與,每個人負責不同部分的創作和演奏。創作完成后,學生可以進行音樂作品的演出,展示他們的創作成果。
中職音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未來的學術和職業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通過創新的教學方法和有趣的音樂活動,教師可以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熱愛,讓學生在音樂的世界中不斷成長和探索。審美教育不僅僅是教育過程中的一門課程,更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作者簡介:
韓江,男,漢族,貴州省安順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中職音樂教育(聲樂教學)。作者單位:安順市民族中等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