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創新教育是一種針對特殊兒童的教育模式,旨在通過創新的教育方法,使特殊兒童能夠更好地融入普通教育環境,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質量和生活品質。主要闡述了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創新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創新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一般課題“課程創生理念下的幼兒園融合教育課程建設研究”(編號:D/2021/04/05)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韓銘(1982—),女,江蘇省海安市第一實驗幼兒園。
特殊兒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往往需要特定的教育支持。隨著社會的發展,有關部門也在不斷探索更高效的特殊兒童教育方式,以滿足他們的獨特需求。其中,課程創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手段,通過課程創生,幼兒園可以根據特殊兒童的不同需求和特性,制訂個性化的課程教學計劃和方法。這樣的教育方式有助于特殊兒童更好地融入幼兒園和社會,提升學習效果和自我認知能力。在創生課程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全面考慮特殊兒童的各個方面,如學習能力、興趣愛好、行為習慣等,制訂相應的教學方案和學習計劃。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教育部門、幼兒園和教師一起努力,進行不斷的探索和實踐。
一、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創新教育的重要性
(一)增強特殊兒童的融入感
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創新教育強調在普通班級中為特殊兒童提供特殊的幫助和支持,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生活。在隨班就讀創新教育模式下,特殊兒童會被安排在普通班級中,與普通兒童一起接受教育,這有助于增強特殊兒童的融入感。在這樣的普通班級中,特殊兒童可以與普通兒童一起學習、生活,與普通兒童交朋友,獲得豐富的生活體驗,而普通兒童也可以從特殊兒童身上學到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的品質,并形成尊重、互助的意識。同時,在普通班級中,特殊兒童可以在適當的幫助下,完成與普通兒童相同的學習任務,這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自信心;通過與普通兒童的互動,特殊兒童可以學會更多的社交技巧,進一步提升自信心和自尊心。隨班就讀創新教育模式注重特殊兒童的全面發展,不僅關注他們的學業進步,還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等。通過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培訓,特殊兒童可以在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得到發展,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二)提升特殊兒童教育的質量
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創新教育有助于特殊兒童教育質量的提高。特殊兒童往往需要更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法,而傳統的“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很難滿足他們的需求。通過隨班就讀創新教育,教師和幼兒園可以根據特殊兒童的實際情況,制訂更適合他們的學習計劃和課程內容,設計更科學的教學方法。這樣能讓特殊兒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升其學習效果。
(三)提供更公平的受教育機會
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創新教育能提供更公平的受教育機會。由于種種原因,部分特殊兒童在教育領域會面臨一些不公平的待遇。通過實施隨班就讀創新教育,教師和幼兒園可以更好地把握特殊兒童的需求,為他們提供更加公平的教育,讓他們在更公平的教育環境中成長,發揮自身的潛能,實現人生的價值。
(四)推動社會關愛特殊兒童
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創新教育能推動社會關愛特殊兒童。特殊兒童往往需要更多的關愛和幫助,通過實施隨班就讀創新教育,教師和幼兒園可以引導普通兒童關愛特殊兒童,培養普通兒童的同理心和責任感。這樣,特殊兒童就能在充滿關愛的環境中成長,感受到來自他人的溫暖,同時,普通兒童也能學會尊重和接納他人,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二、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創新教育的策略
(一)運用多樣化的課程教學方法
教師開展課程創生活動,能讓特殊兒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從而有效激發特殊兒童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引導特殊兒童參與課堂討論、小組合作、實地考察等多元的學習活動,讓他們主動探究知識,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團隊合作能力。教師需要根據特殊兒童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和興趣愛好等,合理調整課程內容的難易程度,使課程既具有挑戰性,又能被特殊兒童所接受[1]。例如:對于智力障礙兒童,教師可以適當降低教學內容的難度,用簡單明了的語言和直觀的教具進行教學;對于有自閉癥的兒童,教師可以采用結構化教學方法,明確學習目標和步驟,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拓展課程內容能豐富特殊兒童的學習體驗,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教師可根據特殊兒童的需求和興趣,適當拓展課程內容,引入科學、藝術、體育等多個領域的知識。例如,教師可以引入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音樂作品等,以此豐富特殊兒童的學習資源,拓寬他們的視野。豐富課程資源是提高特殊兒童學習質量的關鍵。教師要根據特殊兒童的特點和需求,積極挖掘校內外資源,為特殊兒童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材料和輔助設備。例如:對于視力障礙兒童,教師可以提供盲文教材和電子助視設備;對于聽力障礙兒童,教師可以提供字幕和手語教學等。創設學習情境能幫助特殊兒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教師可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特殊兒童在情境中學習,以此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例如,對于言語障礙兒童,教師可以創設角色扮演情境,以此幫助他們理解知識。
在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創新教育中,教師可以運用多樣化的課程教學方法,包括開展課程創生活動、調整課程內容難易程度、拓展課程內容、豐富課程資源、創設教學情境等,讓特殊兒童獲得更科學的教育,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和綜合素質。
(二)運用個性化學習方法
在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創新教育實踐中,教師可以根據每個特殊兒童的特點和需求,為其制訂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和學習方法,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實現個性化學習的關鍵在于了解每個特殊兒童的特點和需求。教師要通過觀察、評估和分析特殊兒童的學習情況,制訂適合他們的學習計劃和方法。此外,個性化學習還要求教師充分考慮特殊兒童的興趣愛好、學習風格和認知能力等,運用多種策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特殊教育領域,個性化學習有助于特殊兒童克服生理、心理和學業方面的困難,提升學習信心。例如:對于智力障礙兒童,個性化學習的重點可放在幫助他們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社交技能,提高他們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上;對于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個性化學習的重點可放在幫助其與他人建立聯系,提升他們的交流能力和互動能力上。通過個性化學習,特殊兒童可以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和更豐富的學習成果。教師需要深入了解每個特殊兒童的特點和需求,制訂適合他們的學習計劃和方法,以充分地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通過個性化學習,特殊兒童能克服生理、心理和學業上的困難,提高學習信心,更好地融入社會。
例如,筆者所在幼兒園為一名隨班就讀的智力障礙兒童制訂了一份有針對性的學習計劃。這名兒童在數學能力和說話表達方面存在一定困難。為了更好地幫助他,相關教師首先對他的學習能力進行了全面評估,發現他在邏輯思維和空間想象方面具有較大潛力。因此,該教師根據他的特點,設計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學習活動,以激發他的學習興趣,提高他的學習效果。同時,該教師還發現該兒童對音樂有濃厚的興趣,因此其將音樂元素融入學習活動中,以此加深該兒童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幫助他更好地掌握說話的節奏和韻律。經過一段時間的個性化學習,該兒童的學習積極性有了顯著提高,數學能力和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同時,他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明顯提升,愿意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運用個性化學習策略,能夠幫助特殊兒童克服學習困難,提高其學習效果和學習信心,讓其更好地融入幼兒園和社會[2]。
(三)進行多元化評價
多元化評價對于特殊兒童教育非常重要。在傳統的單一評價體系中,教師往往只關注特殊兒童的學科成績,而忽視他們在其他方面的發展,如社交能力、生活技能和藝術素養等。然而,特殊兒童的發展是多方面的,他們需要全面的教育支持,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社交能力是特殊兒童需要具備的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社交能力不足會導致他們在與人交往時遇到困難。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對特殊兒童社交能力的培養,通過多元的評價方式來評估特殊兒童的社交能力。生活技能也是特殊兒童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教師應該從多個方面來評估特殊兒童的生活技能水平,如觀察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否獨立完成某些任務等。藝術素養是特殊兒童需要具備的核心素養之一,教師要觀察他們在繪畫、音樂、舞蹈等方面的表現。通過多元化評價,教師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特殊兒童的發展情況,進而為他們制訂更合適的教育計劃。這樣一來,特殊兒童也能得到更全面的支持,發揮自身的潛力,提高學習質量。
多元化評價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教師采用多種評價方法,如正式評價和非正式評價、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等,對特殊兒童進行全方位的評價。正式評價通常是通過考試、測試等方式進行的,可以較為客觀地評估特殊兒童的學習成果,檢測特殊兒童的知識水平和技能掌握程度,是評估特殊兒童學習情況的重要手段。正式評價也具有一些局限性,如它只能評價特殊兒童在特定時間段內的表現,無法全面反映特殊兒童在日常學習中的表現。非正式評價則比較依賴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的觀察和記錄。質性評價是通過描述性的語言來評價特殊兒童的表現、個性特征、素質水平等。教師將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相結合,可以更全面地評估特殊兒童的學習情況,使評價結果更加準確、可靠[3]。在特殊教育中,教師對特殊兒童進行多元化評價,可以更好地了解特殊兒童的學習情況,從而制訂更合適的教育計劃,為他們的成長提供有力支持,同時也能激發特殊兒童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校園生活,獲得個性化發展。
結語
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創新教育能為特殊兒童提供更加適合他們的教育方式。通過運用多樣化的課程教學方法,實施個性化學習策略,進行多元化評價,教師可以全面了解特殊兒童的發展情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和學習信心,為他們的成長提供有力支持,讓他們更好地融入幼兒園的生活。在未來的特殊教育實踐中,教師應繼續探索和優化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創新教育策略,為特殊兒童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柳娟.提高隨班就讀課堂實效的策略[J].學園,2023,16(29):43-45.
楊曉榮,岳磊.殘疾兒童隨班就讀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甘肅教育,2023(17):61-65.
許梅芬.融合教育背景下聽障學生隨班就讀質量提升策略[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2023(合刊2):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