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川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湖湘紅色音樂文化根植于湖南地區豐富的革命歷史,是湖南省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深入開發湖湘紅色音樂文化資源并將其與當地紅色主題旅游相融合,對湖南文旅發展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本研究在充分分析湖湘紅色音樂文化內涵的基礎上,探討了湖湘紅色音樂文化融入旅游資源開發的價值。通過實踐案例分析發現當前湖湘紅色音樂文化與旅游資源的融合的現存問題,旨在為進一步制定湖湘紅音樂文旅融合發展策略提供研究方向。
調查背景
一、湖湘紅色音樂文化概述
湖南地區是近代以來中國革命的主陣地,湖湘大地不僅見證了諸如秋收起義等革命運動的歷史,還是毛澤東、劉少奇等多位中國革命領導人的故鄉。在革命歷史中凝結出的湖湘紅色音樂,譜寫下湖南人民頑強拼搏的革命斗爭和奮斗歷史,歌頌著湖南人民奮勇不屈的抗爭精神和堅定不移的愛國情懷,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革命志氣。例如,《秋收起義之歌》再現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的農民運動秋收起義的歷史事件;《半條紅軍被》唱出了軍民同心、生死與共的團結精神;《學習雷鋒好榜樣》更是將雷鋒精神寓于旋律之中,為人們樹立舍己為人、無私奉獻的思想覺悟典范。
湖湘紅色音樂文化內涵豐厚,不僅將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革命歷史內化于心,還糅合了湖南地區多元的民族文化、歷史傳承性和地域獨特性。湖湘紅色音樂戲曲、民歌、舞蹈、樂器等門類全,以節奏感強、旋律簡潔、形式多樣為特點,極具感染力。湖南少數民族種類眾多,各族人民將本民族音樂特征與紅色歷史相結合,豐富了湖湘紅色音樂文化底蘊。例如,苗族的《挑擔茶葉上北京》、桑植民歌《農民協會力量大》等經典紅歌,原創民族歌劇《八百礦工上井岡》等,都是湖南人民革命為先的精神品質的彰顯。
二、湖南省紅色旅游現狀
“三湘四水”的獨特地理位置是湖南旅游資源豐富的自然根源,革命先輩為后人留下的寶貴紅色遺產是當代湖南省發展紅色文旅的主要根據。圍繞著英雄人物及其革命故事所產生的紅色音樂文化也為湖南省紅色文旅活動增添了濃郁的地方特色。據《湖南省紅色旅游發展規劃(2016—2020)》統計,截至2020年,湖南全省共擁有紅色旅游景區(點)310個,其中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點)28個,省級重點紅色旅游景區(點)53個;國家A級景區42個,其中國家5A級景區3個,國家4A級景區13個,國家3A級景區21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7個,各景區知名度高,文化底蘊濃厚,深受游客歡迎。
除了充分開發省域內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外,近兩年湖南省紅色旅游還呈現出跨省域合作的趨勢。例如2023年舉辦的湘滬紅色旅游合作交流會,增強了兩地紅色旅游的聯動性,同時促成了多個紅色文旅項目的投資與合作,對于湖南紅色文旅知名度的提升以及湖湘革命文化的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湖湘紅色音樂文化與旅游資源開發融合? ? ? ?調查案例分析
湖湘紅色音樂文化內涵豐富,是湖南革命精神的集中體現,許多曲目被位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受限于地域性和民族性,部分曲目的傳唱度低、知名度不高,亟需加大傳承力度。文旅背景下,深入挖掘湖湘紅色音樂文化,并將其融入湖南旅游活動中,有利于充分發揮音樂的感染力,給游客以更好的游覽體驗,實現文化傳承和深化旅游資源的雙贏之舉。近年來,湖南各地積極以湖湘紅色音樂文化更新傳統旅游項目,打造了諸多典型案例,值得研討。
一、園區音樂會打造視聽交互盛宴
利用紅色音樂會激發景區游覽意愿。湖南省森林植物園園區植物種類繁多,僅大麗花就有2萬余株、80余種,另有鼠尾草、馬鞭草、繡球花等名貴植物連成花海,觀賞性極強。2017年7月1日,湖南省森林植物園院內舉辦了慶祝建黨96周年紅色音樂會,邀請樂隊進行經典紅歌翻唱,以及兒童紅色器樂展演,彰顯著新一代人對紅色基因的傳承。該音樂會的舉辦豐富了景觀游覽的內容和形式,提升了游客的游覽意向和審美感受,也提高了景區知名度。
二、紅色民歌傳唱叫響文旅品牌
湖南紅歌作為紅色旅游精品路線的關鍵一環,為提升當地文旅品牌知名度、釋放文旅消費力貢獻力量。2021年,湖南益陽圍繞“重走青年毛澤東游學社會調查之路”的主題設計了精品旅游線路和8項系列活動,其中的“千年偉業 百年風華”音樂會反響力極大,是益陽創新紅色文旅融合發展模式的典例。“紅色旅游”的教育價值在于這種思想教育方式擺脫了傳統的說教手段,代之以現代的休閑方式。紅色音樂對人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對黨史學習教育和文旅高質量發展也起到了助推作用。該主題音樂會融合了歌曲、舞蹈等多種表演形式,向游客展現湖南人民對傳承紅色文化基因的熱情和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盼。讓游客深入了解益陽并產生情感共鳴,進而刺激了特色文旅產品消費力,叫響了“益山益水、益美益陽”的文旅品牌名號,推動了文化旅游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紅色音樂落地為湖湘文旅資源注入創新活力
鼓勵普通群眾創作原創紅色文藝節目,使高雅音樂更接地氣,有利于提升游客的參與感和積極性,原創節目還創新、豐富了當地文化旅游資源。位于湖南南部的郴州市以其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而聞名,素有“紅色郴縣、福地蘇仙”之稱,在革命期間留下了湘南起義舊址、抗日談判舊址等紅色歷史遺跡,以及紀念館、烈士陵墓等紅色旅游景點,城市底蘊深厚。在此舉辦的“湘南紅”廣場音樂會創新性地以“百姓大舞臺”的演出形式,讓人民群眾站上舞臺,演唱原創紅色曲目,抒發革命愛國情懷。游客不僅能夠融入湖湘特色音樂氛圍,還能夠切身體驗紅色歷史的魅力,激發對于紅色歷史的濃厚興趣。與此同時,原創曲目豐富了湖湘紅色音樂文化內容,與當地旅游資源相融合,為郴州帶來了更多旅游選擇和更大的經濟效益,是郴州旅游活動永葆生機的力量源泉。
湖湘紅色音樂文化與旅游資源開發的? ? ? ? 融合現存問題
通過上述案例分析可見,湖南省在湖湘紅色音樂文化與旅游資源開發的融合上做出了不懈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總體上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資源開發與融合上仍存在一些問題,制約著湖湘紅色音樂文化與旅游資源開發的深度融合與共同發展。
一、缺乏頂層設計與多方統籌協作
一般來說,一個有價值的文旅項目頂層設計主要包括主題定位設計、景觀布局規劃、旅游項目內容設計、營銷和推廣方式這幾個核心環節,目的是保障文旅活動系統資源集中、利益高效,進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然而在將湖湘紅色音樂文化融入旅游資源開發的過程中,部分項目并沒有系統全面地研究上述因子,容易導致形式化和生搬硬套現象,不利于湖湘紅色音樂產業和旅游產業深度融合的長遠發展。
從湖湘紅色音樂產業出發,部分紅色文旅項目沒有起到對湖湘紅色音樂民族特性的保護作用,沒有尊重紅色歷史和革命情感。當前,流行音樂文化盛行,相較于地方音樂而言,其大眾性更易為人接受,市場更大。一些旅游產業一味迎合大眾喜好,對湖湘傳統紅色音樂進行“翻新”,肆意改變經典作品的內容、精神、風格。為了商業發展,將音樂產業進行扭曲,不顧歷史事實,使音樂產業為了商業失去了特有的藝術風格,破壞了湖湘紅色音樂的原生態。這不利于湖湘紅色音樂文化的傳承,游客也無法在音樂的熏陶中了解革命歷史文化。
從旅游產業角度考量,湖湘紅色音樂文化的地域性既是紅色旅游的特色,又是其旅游產業更大發展的制約因素。湖南地區少數民族眾多,紅色山歌、地方戲曲唱腔獨特,加之部分歌曲用方言演唱,對于外來游客來說,其音樂內容較為晦澀,目標旅游人群會受到地域文化的影響,降低了文旅融合旅游項目的市場價值,導致湖湘紅色音樂文化無法為紅色旅游提供助力。正是由于缺乏湖湘紅色音樂文旅融合的頂層設計,個別旅游產業開發者在開發音樂旅游資源時盲目跟風,借鑒模仿現有案例而欠缺對自身發展特性的考慮,淪為沒有特色的商業化模式,無法發揮湖南豐富且獨特的紅色音樂文化資源的作用。
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缺乏多方統籌協作與互動交流是湖湘紅色音樂文化融入旅游資源開發中的頂層設計尚不完善的關鍵因素。文旅融合項目是當前旅游資源開發的熱點,新創設的文旅項目層出不窮,但當地政府尚未形成系統的監管和評審制度,對文旅項目的規范力度不夠。在項目投資方面,少數企業將經濟收益而不是紅音傳承和文旅發展放在首位,功利性強。社會組織良莠不齊,對新湖湘紅音文旅項目的宣傳能力仍有提升空間,對湖湘紅色音樂文化的傳承保護意識仍需加強。
二、資源開發力度不足,相關人員專業性尚待提高
紅色是湖南省發展旅游產業的主題色,相關研究人員始終致力于挖掘湖南各域的紅色景觀,不斷開發新的紅色旅游項目;而湖湘紅色音樂文化的研究在近幾年才受到重視,資源開發空間巨大;探索二者的融合之路更充滿研學前景。以往研究人員各司其職,旅游產業人員僅關注了紅色旅游資源開發,對湖湘紅色音樂造詣不高;專業音樂人才則將研究重心放在紅色音樂文化的傳承上,對于旅游產業發展機制涉足不深,這就容易使湖湘紅色音樂與旅游資源開發的融合陷入淺薄化困境,根本原因在于跨專業人才之間的交流互通不足。
湖湘地區雖然已經有一些專業文化旅游從業人員,但對于紅色音樂文化與旅游資源開放融合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有待加強。湖南當地還未能建立完善的資源數據庫和檔案整理館,資源開發呈現零散性,不利于進一步的整合工作。從業人員缺乏系統的培訓和學習,對湖湘紅色音樂文化的了解不夠深入、對旅游市場需求和創新機能把控不準,缺乏綜合性研究機構和學科建設以確保復合型人才的輸出。
政府對于湖湘紅色音樂文化與旅游資源開發融合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不足也是資源開發力度不足的重要因素。當地政府和相關專業高校在湖湘紅色音樂文旅融合研討交流方面大牽頭作用仍需加強,沒能調動起研究人員的積極性。資金不足,尚未在當地紅色景觀中建設湖湘紅色音樂專區。同時,在湖湘紅色主題音樂節舉辦地缺乏紅色館內規劃,無法與音樂節產生更好的聯動效應,帶動文旅品牌消費力。
三、互動性不強,游覽積極性受限
湖湘紅色音樂文化與當地旅游的融合項目互動性體現在游客與湖湘紅色音樂展示形式之間的互動以及游客與紅色旅游資源的互動兩個方面。
在旅游活動中,湖湘紅色音樂文化主要以音樂會的形式展現給游客,雖然能夠為游客營造紅色音樂氛圍,但游客作為觀眾只能被動欣賞紅色音樂,缺乏與音樂文化的互動和參與,這種單向的音樂文化展示形式無法激發游客的積極性和參與感。
游客在游覽當地紅色旅游景點時,往往只能通過講解了解歷史,缺乏與旅游資源的深度互動。在博物館、展覽館、偉人故居內缺乏定制主題紅色曲目播放,以及未充分利用VR等現代技術給游客帶來沉浸式交互體驗。湖湘紅色音樂文化與當地旅游項目缺乏聯動性還會導致旅游經濟收益受損,例如直接影響游客對音樂相關文旅產品的購買意愿。
湖湘紅色音樂文化對當地旅游產業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二者有機融合,實現資源開發利用,為當地旅游業發展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經調查,一方面,湖南省各地正積極探索這條融合之路,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另一方面,湖湘紅色音樂文化與旅游資源開發的融合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在頂層設計、從業人員專業性以及旅游項目互動性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旅游資源開發的策劃與管理,保證紅色文旅產業融合的協調性和深入性,提升市場價值,實現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本文系2023年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課題“文旅融合背景下湖湘紅色音樂文化的創新發展研究”(項目編號:XSP2023YSC007)階段性成果。作者單位:長沙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