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兒童近視問題日益嚴峻,已成為影響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紹兒童近視的原因、預防及控制方法,旨在促進兒童健康成長,守護清晰“視界”。
先天遺傳因素: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眼球的發育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眼球前后軸過長,進而引發先天性近視。這種情況可能與孕期環境、營養狀況、疾病等因素有關。例如:產婦若在孕期患感冒等疾病,或受到細菌、病毒的侵害,用藥不當,可能會影響胎兒眼球的正常發育。此外,先天性近視可能與家族遺傳有關。如果父母雙方或其中一方有高度近視,那么子女患近視的風險會顯著增加。同時,早產也被認為是近視的一個危險因素,因為早產兒的眼睛尚未發育完全,從而增加了患近視的風險。
不良用眼習慣:不正確的坐姿及長時間用眼等不良用眼習慣,是導致兒童近視的重要后天因素。這些不良習慣不僅會增加眼睛的負擔,還可能導致眼肌疲勞、調節功能下降,進而加速近視的發展。兒童長時間沉迷于電子產品會對眼睛造成較大的負擔,導致眼睛疲勞和視力下降。這主要是因為兒童在使用電子產品時,往往習慣近距離、長時間盯著屏幕,同時由于屏幕內容的吸引力,他們會不自覺地減少眨眼頻率,使眼睛長時間處于緊張狀態,從而出現用眼過度的情況,增加近視的可能性。
營養不良:若兒童不注意合理飲食,可能導致眼睛所需營養素的缺乏,從而影響眼睛的正常生長發育和視覺健康。
近視是一種可防、可控但不可逆的視力問題。兒童期是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一旦發生近視,且未能及時采取進行科學有效的防控措施,近視度數可能會以每年50~75度左右甚至更快的速度增長,進而演變為高度近視。高度近視兒童不僅要佩戴厚厚的眼鏡,還會增加他們患白內障、青光眼等致盲性眼病的風險,給日常生活和學習造成不良影響。因此,防控近視必須從兒童期抓起,這是保護兒童視力健康、預防高度近視及相關眼病發生的重要策略。尤其是在電子科技產品越來越多的今天,家長更需要重視兒童近視的問題,積極采取預防措施,控制近視的發展。
科學有效地預防兒童近視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具體的建議:
避免高強度用眼:每使用電子設備20分鐘后,建議兒童向6米以外的遠處眺望20秒。這種簡單的休息方式可以有效緩解眼部疲勞,尤其對于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視等電子產品的兒童來說更為重要。減少用眼時間,特別是降低電子產品的使用頻率,對于兒童緩解眼部疲勞和預防近視具有重要意義。

開展戶外活動:陽光照射能刺激人體分泌多巴胺,這種物質可以有效預防近視。因此,建議兒童每天保證2個小時的戶外活動,每周累及約14個小時,包括打球、跳繩、跑步等,不僅能夠增進身體健康,還能有效地預防近視。
避免不良用眼行為:兒童應避免在走路、吃飯、臥床,以及在晃動的車廂內、光線昏暗或陽光直射的環境下看書或使用電子產品。家長應時刻監督并糾正兒童的不良讀寫姿勢,以防不良用眼習慣給兒童眼睛帶來損害。
做眼保健操:兒童處于視力發育的敏感時期,此階段很容易出現近視或者近視度數加深的情況。在學習的間隙做眼保健操,可以放松眼部肌肉,促進眼部血液循環,緩解眼部疲勞,從而達到預防近視的目的。
及時檢查和干預:如果發現兒童看東西總是瞇著眼睛或者使勁皺眉,家長應警惕兒童可能出現了近視問題。此時,家長應盡快帶兒童到醫院進行散瞳驗光檢查,判斷兒童是真性近視還是假性近視。通常,兒童在較短時間內用眼過度,可能出現假性近視的情況,一般可以使用散瞳藥來恢復正常視力。然而,如果經檢查結果顯示為真性近視,則不能通過藥物恢復,需要采取其他矯正措施。
1.佩戴框架眼鏡
對兒童而言,佩戴框架眼鏡較為方便,但是需要注意定期前往醫院復查,復查間隔時間不應超過半年,以確保眼科醫生能及時監測眼睛狀況及屈光度的變化。若發現度數有顯著增長,應及時更換鏡片,從而能夠有效控制近視度數,防止近視度數增加。在選擇框架眼鏡時,可以選擇具有周邊離焦控制技術的框架眼鏡,或是選用點擴散近視控制技術的鏡片。這些鏡片在設計上具備獨特的優點,能夠有效延緩近視度數的增長。
2.佩戴角膜塑形鏡(OK鏡)
角膜塑形鏡是一種廣泛應用的近視控制輔助工具,它基于物理壓迫的原理,通過改變角膜的形態來達到矯正視力的目的。這種特殊的鏡片通常建議8歲以上的兒童在夜間睡覺時佩戴,并在白天摘掉,以便患者在不佩戴眼鏡的情況下也能獲得較為清晰的日間視力。
3.使用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
低濃度的阿托品滴眼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近視的增長,但需在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并定期監測可能出現的副作用。
4.視覺訓練
視覺訓練是根據患者的具體視覺狀況制定的一系列針對性訓練計劃。針對部分近視患者存在的調節能力不足、調節滯后、集合功能缺陷等視功能異常問題,進行有效的視覺訓練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視功能。
近視不僅影響兒童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更對兒童長遠的視力健康構成潛在威脅。因此,應該重視兒童近視的預防和控制。了解近視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以及控制近視度數增長的方法,減少或改善兒童近視,為兒童營造一個更加明亮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