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教育引導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應用家校共育模式,使兒童能在自己熟悉的環境氛圍內完成實踐和探索,有助于推動各項教學理念踐行,也有助于家長了解教學側重點和實際成效,為兒童的成長和進步鋪平道路。
加強聯系,奠定家校合作基礎
加強聯系是促進家校共育最重要的前提條件。通過緊密聯系,家長可以了解兒童在學校的日常表現、學習情況;教師也可以了解兒童在家中的表現以及家庭教育情況,有助于奠定家校合作基礎。例如:采用公眾號預覽的方式讓家長了解學校教育引導基本方向、各項活動的開展計劃及教育引導的計劃等。通過建立微信群的方法分享一些兒童在校區活動時的表現,如圖片及視頻資料。通過打電話的方式針對特殊問題與家長單獨溝通。此外,加強聯系也可以開展家長活動日,讓家長實際參與到各項教育引導活動中,讓家長感受到兒童的變化,促進家長與教師的面對面溝通,實現家校合作目標。
家校共育,培養兒童自理能力
在家校共育引導的契機下,注重對兒童自理能力進行培養,能夠讓兒童增進日后在學習和生活中的適應能力。家庭與校區是兒童日常消耗時間較多的兩個場所。家校連貫性培養兒童的自理能力,兒童會在潛移默化之中掌握自理的方法,讓自理能力形成的目標加速實現。在培養兒童早晚刷牙自理習慣中,可以通過閱讀繪本故事,如《牙齒大街的新鮮事》等,讓兒童在故事中了解刷牙的重要性,知道不刷牙的牙齒里會有細菌搗亂,讓牙齒生病疼痛,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引導他們認識刷牙的重要性。當兒童主動完成刷牙后,及時給予表揚,如“寶貝今天自己刷牙刷得真棒,牙齒亮晶晶的,獎勵一個小愛心”,將小愛心貼在兒童專屬的獎勵墻上,積累到一定數量可以兌換兒童心儀的小禮物,讓兒童持續保持刷牙的動力。這不僅關乎口腔健康,還能為兒童日后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奠定基礎。學校可以將培養兒童自理能力的相關教學內容通過網絡的方式傳達給家長。學校進行理論教學后,家長可以在家中幫助兒童積極實踐,進行家校連貫性引導,進而培養兒童的自理能力。兒童在完成相關實踐后,家長應及時給及鼓勵,讓兒童獲得信心,在后續學習中才能更加積極主動,有效促進兒童綜合實力增強。
小結
家校共育模式,能夠增進家長與兒童間的交流,并使家庭教育和校園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方法更加貼合兒童的實際成長需求。推進家校共育合作,可以及時發現和解決兒童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提升教育效果,為兒童打造適宜健康成長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