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職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關鍵階段,面臨著諸多壓力與挑戰,這導致部分學生出現了心理健康問題,不僅對他們的成長造成了影響,還可能阻礙其未來發展。本文介紹中高職學生常見心理健康問題,并提出加強教育、完善服務、營造氛圍等對策,以促進學生心理健康與全面發展。
1.學習壓力問題
中高職專業課程有難度且重實踐,當基礎薄弱的學生面對數控編程等課程時,會產生焦慮等問題。另外,為提升就業競爭力,中高職學生需要考取各類職業資格證書,若考試失利,可能會加重學生的焦慮、低落情緒。
2.人際關系困擾
同學關系:中高職學生因性格、生活習慣有別,在宿舍和班級活動中易產生矛盾,出現人際關系問題。
師生關系:部分學生怕老師批評,不敢主動與老師溝通。當他們遇到困難時,無法及時向老師求助,問題越積越多,從而影響學習積極性。
3.自我認知偏差
自負:部分學生在取得一些成績后會高估自己的能力,出現自負心理。
自卑:部分學生因學習成績、家庭經濟條件或外貌等因素不如他人,導致缺乏自信,久而久之出現自卑心理。
4.情緒管理困難
中高職學生情緒波動大,面對突發情況易激動,如與同學爭吵、受老師批評,影響后續學習生活。部分中高職學生情緒調節能力弱,遇到挫折時,容易長時間沉浸在負面情緒中。
1.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應涵蓋基礎知識、情緒管理、人際交往、自我認知提升等內容,并結合實際生活案例,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師還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以提高學生興趣和參與度。
2.完善心理咨詢服務體系
學校應配備專業心理咨詢教師,他們需具備咨詢師資格證書及臨床經驗,能診斷心理問題并提供合理建議;也可邀請校外專家到校開展活動。除傳統面談方式外,還可以拓寬咨詢渠道,如開通網絡咨詢平臺、設立熱線電話等,讓學生能隨時隨地傾訴困擾,并及時獲取指導。
3.營造良好校園氛圍
學校應積極組織社團活動、舉辦文體比賽、開展志愿者活動等,不僅有益學生身心健康,還能讓學生發展特長、結交朋友、培養社會責任感。此外,通過校園廣播、宣傳欄等形式為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營造積極、和諧的校園氛圍。
4.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
教師在日常教學管理中要引導學生客觀認識自己。教師可以與學生一對一談心,分析優缺點,鼓勵學生發揚優點、克服缺點。此外,針對學生個性開展職業規劃指導,教師可以邀請企業專家等舉辦講座,介紹職業特點,或組織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職業環境。
5.培養學生情緒管理能力
學校可開展情緒管理專項培訓或講座,傳授情緒基本知識和調節方法。鼓勵學生養成情緒管理的習慣,如寫日記記錄情緒變化、體育鍛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