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昨天小齊在宿舍說了114次臟話,我都記本子上了。”一天早上,小徐拿著本子氣沖沖地來找我。聽完小徐的話,我回想起前幾天也提醒了小齊要文明用語,顯然這樣的教育并沒有起作用。為了弄清楚問題,我決定再和小齊聊聊。
“你昨天真的說了114次臟話嗎?”小齊立刻說道:“老師,不是這樣的,我在聊天呢,沒有罵小徐。”我點點頭:“我想也是這樣,你沒有惡意。”聽到這里,小齊表情放松下來。有了輕松的溝通氛圍,我趁機跟小齊進行了更深入的交流。原來他并不了解這些詞的含義,只是覺得好玩。我告訴他,這些詞語是對聽者的不尊重,要學會換位思考,如果別人對我們說這樣的臟話,我們也會感到很不舒服。小齊聽后滿臉歉意地說:“老師,過去我沒意識到,現(xiàn)在覺得確實不合適,我馬上找小徐道歉,我也向您道歉,以后一定要管住自己。”
和小齊的談話引發(fā)了我的思考。要改變這種不文明的現(xiàn)象,直接壓制可能適得其反,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引導。
首先,要秉持理解和尊重,與學生進行深入的溝通。學生未必全然理解這些話哪里“不文明”,而是更多將其當作一種社交方式或者用來宣泄情緒。教師要用包容的態(tài)度贏得學生信任,找準原因。
其次,要塑造積極向上的語言環(huán)境。我抓住這次教育契機,設計了系列主題班會——通過“這些‘流行語值得模仿嗎”班會,讓學生辨析摻雜臟字的“流行詞”,建立對語詞使用的正確判斷;通過“美好詞語原來有這么多”班會,引導學生學會用恰當?shù)恼Z言來表達個人情感。
最后,要關(guān)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粗暴的宣泄方式也反映出學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壓力,因此,我做了“心情不好時,我可以做什么”的調(diào)查,再通過班會讓學生智慧激蕩,相互支招,學會用合理的方式釋放心理壓力。
在班會中,小齊說了這樣一段話:“泥土能滋養(yǎng)萬物,但放錯地方會變成討厭的東西,如出現(xiàn)在飯碗里,我們就會覺得米飯變臟。好的事物尚且如此,更何況不文明用語呢?因此,我們要做到舉止文明,讓人心情愉悅、如沐春風。”小齊的表達贏得了同學們的熱烈掌聲。這一刻,我為小齊的成長由衷感到高興。
辛穎老師點評:
人的每一種情緒都代表一種心理需求,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緒是一個畢生課題。李倩老師通過開展情緒管理計劃,實施班本課程,巧用心情日志等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活動過程中傾聽自己的情緒信號,學會管理情緒的技巧和方法,學會與自己的各種情緒相處。說臟話是學生不文明舉止的常見表現(xiàn)。李建波老師精心策劃班會課,通過精彩演繹,激起共鳴,引發(fā)思考,讓學生關(guān)注“你有病吧”言語背后真正的心理需求,教育學生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并學會如何恰當?shù)乇磉_核心訴求。楊慧老師通過深入調(diào)查,挖掘表象背后的真正原因,并將其分類,各個擊破,進而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糾正行為。史潔慧老師通過“疏”與“導”的巧妙運用,不僅化解了學生之間的矛盾,而且以此為教育契機,在班內(nèi)塑造積極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理智對待問題,智慧選擇恰當語言表達情感。
(本欄目由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提供專業(yè)支持)
欄目編輯 _ 汪倩? ? 辛穎(特約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