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革平

圖為航拍的靈渠。
“靈渠創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與都江堰、鄭國渠同為秦統一中國進程中的三大水利工程,是人類歷史中第一條山區越嶺運河,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人工運河之一。”全國人大代表、廣西桂林市市長李楚說,靈渠是國際工業遺產保護委員會(TICCIH)認定的全球重要運河遺產實例,對人類科技文明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貢獻。它推動了中華多元一體文明的形成,對世界早期不同文明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建議支持靈渠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李楚介紹,1988年靈渠被國務院核準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2012年靈渠兩次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7年被評為國家水利風景區,2018年榮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2021年榮獲國家水情教育基地,成為桂林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的一張重要“名片”。
李楚說,新一輪的靈渠申遺工作從2011年開始啟動,根據《實施世界遺產公約操作指南》中文化遺產申報的相關標準,符合一條即可申報。而靈渠遺產符合其中三條,遠遠超過標準。申報的遺產區內包括了分水工程系統、航運系統、防洪系統、灌溉系統、軍事防御系統、陸上交通系統、社會管理系統等七類遺產要素,這些遺存均得到真實、完整的保存。靈渠在運河遺產類型、航運技術、年代上都具有唯一代表性,能夠有效填補我國遺產在相關類型、主題和年代上的空白。因此,希望國家有關部門大力支持靈渠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當前,靈渠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工作中,還存在一定困難。”李楚說,主要包括如下三個方面:
一是考古發掘還不充分。雖然在靈渠沿線重要節點開展了一些考古調查,出版了一批研究成果,但與數量眾多、類型豐富的整個靈渠遺存體系相比,成果仍缺乏系統性、整體性和深入性。
二是國內國際影響力還可提升。近年來,靈渠加強外宣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靈渠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關系、靈渠在世界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等方面還缺少全面展示。
三是生態環境保護壓力還存在。隨著經濟發展和現代化進程加快,靈渠沿線居民活動日益頻繁,靈渠遺產及周邊環境受到一定影響,生態環境保護和整治壓力較大。

靈渠遠眺。

游客在參觀靈渠。
為此,李楚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加速推動靈渠成為國家重點推進申遺項目。2023年9月,國務院批復的《桂林世界級旅游城市建設發展規劃》提出:“支持靈渠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打造一批世界知名的歷史文化旅游景區。”建議國家文旅部、國家文物局聽取靈渠申遺工作專題匯報,支持靈渠創建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支持靈渠成為國家重點推進申遺項目,力爭列入2026年或者2027年國家申遺計劃。
第二,支持靈渠創建國家5A級景區。2023年,廣西文化旅游發展大會提出:要將靈渠創建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建議國家文旅部聽取靈渠景區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專題匯報;指導和支持靈渠按照國家5A級景區的標準進行規劃,對景區內的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人文景觀等進行綜合整治,大力完善服務配套,提升旅游品質,把靈渠建設成為世界級歷史文化旅游景區。
第三,加大申遺項目資金支持力度。建議以水為主線,圍繞靈渠大小天平、南北渠等重要節點,謀劃一批標志性引領性重點工程、重點項目,為加快靈渠申遺和保護提升工作提供有力支撐。把靈渠申遺中的靈渠本體保護修繕、靈渠兩岸文化旅游及生態建設、靈渠沿岸村屯環境綜合整治、靈渠博物院展陳提升、靈渠價值研究等相關工作經費納入國家統一預算;并進一步把廣西桂林靈渠保護利用設施建設項目,作為文化傳承發展“專精特新”工程重點項目予以資金撥付。
第四,持續擴大靈渠的影響力。建議國家支持桂林、興安靈渠召開2026年世界運河大會、靈渠國際論壇等高層次的運河論壇(大會);利用國家層面的新媒體平臺以及大節會、大活動,創新打造宣傳靈渠的“熱點”,設計推出靈渠特有的宣傳符號和形象片,進一步提升靈渠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打造全國歷史文化旅游的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