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 紀

低血壓是指體內(nèi)循環(huán)動脈壓力低于正常水平,一般分為生理性低血壓和病理性低血壓。患者由于血管內(nèi)壓力過低,影響了大腦和心臟的血液供應(yīng),使機體功能大大下降,易發(fā)生眩暈、乏力、失眠、易倦等癥狀,工作和生活質(zhì)量隨之降低,還會誘發(fā)短暫性腦缺血、腦梗塞、心肌缺血,嚴重的病理性或繼發(fā)性低血壓可導(dǎo)致暈厥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要引起重視。
(1)遺傳 低血壓和高血壓一樣有家族性,一般認為與遺傳有關(guān),多見于20~50歲的女性和老年人。所以如果家中有人低血壓,那你的血壓也有可能偏低。
(2)體質(zhì)瘦弱 年輕女性的血壓一般比同齡男性低,特別是纖瘦的女孩。另外有些女性熱衷于減肥,經(jīng)常不吃飯或只吃蔬菜水果,大多數(shù)血壓都低于正常值。
(3)失血或脫水 血管中血液量充沛時,壓力會比較大;而如果因外傷或其他原因大量出血,或者嚴重脫水,那血管中的血液量驟減,血壓就會急速下降。

(4)疾病 有心臟機能缺損或心血管疾病的人通常也有低血壓。例如心臟收縮功能不良,無法送出足夠的血液。血壓低的人一般心跳會比較快,容易心悸,是因為心臟需要多做工作,才能送出較多血液。
(5)服用藥物 長期服用降血壓藥、鎮(zhèn)定劑等藥物的人,血壓普遍會比較低。如果服藥的劑量不適當(dāng),血壓可能降得太低而引起姿勢性低血壓。
(6)靜脈回流變差 醫(yī)學(xué)上稱下肢是人體的第二顆心臟,借著下肢肌肉的收縮力量,讓靜脈的血液回流。而如果長期臥床、缺乏運動,使下肢循環(huán)不好、血液滯留時,回流至心臟的血液量會變少,進而心臟輸出的血液也變少,血壓就高不起來。
(7)氣血兩虛 通常氣血不足的人血壓也會比較低。這種體質(zhì)的人容易疲累、頭暈、走路氣喘、耐力差,而且因為循環(huán)不好、氣血不順,頸部肌肉還會僵硬。
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人很容易把貧血和低血壓兩種疾病相混淆,這是因為兩者在癥狀上有相似之處,比如精神疲倦、健忘、頭暈等。但是“貧血”和“低血壓”是兩個互不相干的概念。“貧血”可以理解為血液變“稀薄”了。它是指單位容積的血液中紅細胞數(shù)目及血紅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而“血壓”是指動脈(血)的壓力。其中收縮壓主要取決于心肌收縮力的大小和心臟搏出量的多少,舒張壓主要取決于外周血管的阻力。心臟搏出量減少或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可致血壓下降(低血壓),反之則升高。貧血的原因,是由于造血的原料不足、造血功能障礙或紅細胞丟失、破壞過多等原因引起的,可以說它與血壓高低沒有直接的關(guān)系。
高血壓需要積極治療和控制,以免引起嚴重的并發(fā)癥,那么低血壓需不需要就醫(yī)治療呢?專家建議,生理性低血壓患者如果沒有明顯的頭暈、頭昏、心悸等癥狀,用不著煩惱。但如果有明顯不適癥狀,就需要給予適當(dāng)?shù)闹委煛H粘I钪杏幸恍┖唵蔚姆椒衫哐獕海獕浩偷娜瞬环烈辉嚒?/p>
(1)多做運動 鍛煉身體,可以增強體質(zhì),在活動下肢時,肌肉收縮能協(xié)助靜脈的血液回流而增加心臟輸出的血液量,使血壓上升。所以低血壓的人應(yīng)規(guī)律運動,特別要鍛煉下肢,如健走、坐或站時多抬腿等,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
(2)注意飲食 血壓低的人可適當(dāng)增加食鹽用量,同時多飲水,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后會增加血容量,從而提高血壓。平時注意不用低鈉鹽調(diào)味,運動、大量流汗后,可以喝運動飲料補充流失的鈉。體重和血壓關(guān)系密切,通常體重增加時,血壓也隨之升高。因此,血壓偏低且消瘦的人可以吃些人參、黃芪、紅棗、雞蛋、魚肉、雞肉等,既能增強營養(yǎng),又有利于調(diào)節(jié)血壓。
(3)注意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與人的健康有很大關(guān)系,只要改變一下生活習(xí)慣,低血壓的癥狀即可改善。比如,早上起床時,緩慢地改變體位,防止血壓突然下降;晚上睡覺時將頭部墊高,可減輕低血壓癥狀;常淋浴以加速血液循環(huán),或以冷水、溫水交替洗足可以提高血壓。
(4)藥物治療 低血壓患者可選用一些升壓藥及三磷酸腺苷、輔酶A、維生素B 或C等藥物,以改善腦組織代謝功能。注意用藥一定要在醫(yī)生的指導(dǎo)下進行,切忌自己盲目配藥或隨意調(diào)整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