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主編

王登紅(1967—),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二級研究員,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所長、黨委副書記,《中國礦產地質志》總主編之一、《礦床地質》副主編等。長期從事重要礦產成礦規律研究及找礦勘查工作。主持完成和正在承擔的國家、省部級和企業項目36項,調研國內外礦產地500余處,出版專著42部(第一作者16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學術論文235篇。獲國家級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5項、二等獎1項。2002年獲第九屆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侯德封獎。2004年入選“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9年榮獲首屆全國野外科技工作先進個人。2018年獲自然資源部高層次創新型科技領軍人才稱號。2021年獲第十七次“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科研獎。2023年入圍大國工匠人選“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之一。
客座編輯

李德先(1969—),博士,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正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稀散金屬及礦山環境研究,《中國礦產地質志·稀散金屬礦卷》主編之一。先后承擔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大興安嶺中南段有色金屬基地綜合地質調查》《有益元素富集區多目標地球化學調查》《典型金屬礦床組分特征及其規律研究》《津冀重要礦產資源集中區尾礦、廢石綜合利用調查與評價》《我國稀有、稀散資源戰略調查及研究》等項目。對贛南、貴州等地的富硒土壤進行了系統研究,提出了富硒土壤利用的前景及局限性;對稀散金屬鎵、鍺、鉈、硒等進行了綜合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10余篇,參與出版專著2部。

王成輝(1982—),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正高級工程師,稀有稀土貴金屬礦產研究室副主任,碩士生導師,自然資源部青年科技人才。主要從事金礦和稀有稀土礦產成礦規律研究和找礦勘查工作,參與主編了《中國礦產地質志·金礦卷》;首次識別出贛西北地區富磷鋰鋁石巖體型鋰礦,促進華南云母型鋰礦的開發利用;帶領團隊實現川西甲基卡地區日西柯大型鋰礦找礦突破。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20余篇,出版專著8部(第一作者1部),獲國家發明專利5項,獲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科技獎一等獎各1項,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學會十大地質科技進展4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