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韋夢琴

<<<鹿寨縣鹿寨鎮窯上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在進行春耕準備(韋夢琴 攝)
近年來,柳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積極開展“土地整治+生態保護”工作,全力筑牢柳州市糧食安全屏障,助力鄉村振興取得顯著成效。
柳州市位于廣西中部偏北,地形地貌以山地和丘陵為主,人均耕地占有量約0.085 公頃(1.28 畝),低于全區、全國人均水平,耕地流出形勢嚴峻;且農業經濟效益不高,農戶種田積極性受到很大影響,耕地撂荒、土地用途改變、違法用地等問題頻頻出現。據了解,為貫徹柳州市縣域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改變耕地資源不斷減少的局面,解決耕地保護碎片化、空間布局散亂化、土地利用低效化等問題。2019 年至2022 年,柳州市以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市國土空間規劃為引領,立項實施土地綜合整治項目263 個,總投資約38 億元,整治規模達2.57 萬公頃。
截至2023 年底,263 個土地綜合整治項目中,已完成212 個項目的竣工驗收,整治規模達2.14 萬公頃,開墾新增耕地面積1 603.96 公頃,提質改造(旱改水)耕地面積2 713.58 公頃,提升土地經濟效益230 億元。柳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覃融表示:“通過土地綜合整治,深挖耕地開墾潛力,項目區土地利用率明顯提高,為促進耕地保護和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實現耕地占補平衡和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融水苗族自治縣和睦鎮吉塘村,該縣人民政府通過引進社會資本,實施50 多公頃的耕地提質改造項目,通過土地流轉將撂荒土地、低效農用地提質改造為水田,這不僅提高了耕地質量,農戶撂荒的土地還有了收入。此外,社會資本方在項目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聘請當地群眾參與建設,促進當地群眾增收;項目建設完成后,由企業進行種植,既保障了耕地有人種,同時也帶動當地部分群眾就業。
2019 年至2022 年期間,柳州市立項實施的263 個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惠及柳州市5 縣4 區約804 個行政村。通過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區新開墾耕地、撂荒耕地的質量平均提升了2~3 個質量等別,耕地平整度、集中連片度及水田涵養功能顯著提升,新增糧食產能達2.24 億千克,土地產出能力顯著提高。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推行期間,通過每年12 000~22 500 元/公頃的價格租用當地群眾的土地,將當地群眾原有“土地資源變資產、勞作收成變租金收入”,解決當地年輕勞動力少、耕地撂荒無收益的問題。此外,為落實項目區后期管護責任,柳州市結合實際情況,推行當地種植大戶承包、平臺公司或企業帶種、集體耕種等模式,帶動當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增加當地群眾的“零花錢”。讓當地群眾享受土地綜合整治帶來的穩定經濟效益,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真正讓沉睡的土地活起來,促進了鄉村經濟振興。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鄉村生態文明建設,提升鄉村風貌,柳州市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以實用性村莊規劃為引領,堅持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發展,將鄉村農田生態建設納入土地綜合整治統籌范圍,推動田、水、路、林綜合治理,實施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續寫鄉村生態保護新篇章。柳州市通過開展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復耕低效園林地、殘次林地、廢棄坑塘水面,與周邊耕地集中連片,推動農田“小田”變“大田”,優化農田布局,提升鄉村片區環境風貌,美化生態環境。
在鹿寨縣鹿寨鎮窯上村,有54 公頃的旱地被整治為適應現代化農業生產方式的格田,6 條長達2 083 米的新建田間道路讓田間地頭道路網煥然一新,交織出便利;新建40 條灌溉溝渠長達11 762 米,打通田間地脈,孕育出生機。通過土地綜合整治,進一步完善了窯上村田間地頭的基礎設施,美化了當地群眾的居住環境,讓這一片土地美在便利、美在生機。窯上村的張世軍說:“以前這一片土地沒有機耕路,地與地之間存在落差,田間保水能力也不是很好。現在經過土地綜合整治后,地平整了,我們去地里很方便,機器進到地里也方便,引水灌田也更方便啰。”
據不完全統計,2020 年至2023 年期間,柳州市已完成竣工212 個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新建和完善鄉村田間道路1 638 條(68.5 萬米),補充和完善溝渠2 611 條(76.6 萬米),完善了田間地頭的水、路交通布局,展示了美麗鄉村田成方、路成行、渠成網的風采。柳州市通過開展“土地整治+生態保護”工作,改變了鄉村土地生產條件和生態面貌,打造生態田園風光,讓田更好種,生態環境更美麗,逐步提升當地群眾生產便利度,增加生活幸福感。春耕正當時,處處可見騎著電動自行車掛著肥料、拉著農具往地里走的場景。張世軍說:“自從路通到地里,肥料不用扛那么遠了,坐個電動自行車就可以拉到地里面來。”
春光正好,乘勢而上。柳州市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取得累累碩果,孕育出一片片希望的田野,鄉村煥發出勃勃生機,展現出絕美迷人的田園風光。下一步,柳州市將繼續深入推進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工作,牢牢守住柳州的糧袋子,讓土地綜合整治“百千萬工程”惠及廣大鄉村,為鄉村振興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土地活力,再創鄉村熱鬧豐收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