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質生產力
2024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進行第十一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對新質生產力作出重要論述和深刻闡釋,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2024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新質生產力是新時代黨領導下先進生產力的具體表現形式,是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產物。與傳統生產力相比,新質生產力更加注重技術含量、創新性和高效能,體現了經濟發展向更加智能化、綠色化和高端化方向的轉變。
人工智能
2024年,人工智能領域持續受到關注,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我國《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的“人工智能+”行動,標志著人工智能技術在國家發展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也預示著我們的生活即將迎來更深層次的變革。這不僅順應了全球AI發展的潮流,也與中國產業升級的大勢緊密相連。這一行動無疑將為人工智能技術在各行業的廣泛應用開啟新篇章。此外,生成式AI大模型、人腦植入等人工智能技術取得巨大成功,我國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正在為各行各業帶來全新賦能,為企業與個人的發展帶來新機遇。
立德樹人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2024年9月9日至10日,全國教育大會在京召開,對新時代新征程加快建設教育強國作出動員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強調,教育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之基。建設教育強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
巴黎奧運會
當地時間2024年7月26日,第33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巴黎開幕。本屆奧運會上共設32個大項、329個小項,206個國家和地區參賽。其中,中國代表團獲得40金27銀24銅的優異成績,金牌數與美國代表團并列首位。40枚金牌,創造了境外參加奧運會的最佳成績。“突破”是中國體育代表團本屆奧運會的最大特點,展現了我國競技體育全面均衡發展的新成就。
全球南方
2024年11月中旬,在G20峰會上中國提出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更好反映世界經濟格局新現實,不斷提升“全球南方”的代表性和發言權,確保各國在國際經濟合作中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中國作為“全球南方”的一員,始終做發展中國家可靠的長期合作伙伴,也是支持全球發展事業的行動派和實干家,讓全球治理中的“南方聲音”更加響亮。作為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集合體,“全球南方”占世界經濟的比重已提升到40%以上,正在深刻改寫世界經濟的版圖。
中國游
2024年以來,得益于我國一系列免簽政策,“中國游”(China Travel)持續火爆,“打卡中國”火爆社交媒體。“中國游”的升溫,顯示了中國的吸引力和開放姿態,“中國游”的蓬勃發展是中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直接體現。目前中國已同24個國家實現全面互免簽證,對16個國家實行免簽入境政策,對54個國家實行72小時或144小時過境免簽,外國游客來華流程不斷簡化,在華體驗不斷優化。“中國游”向世界展現更真實的中國,促進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讓世界直接感受中國式現代化帶來的發展成果。
以舊換新
2024年3月,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隨后,商務部等14部門印發《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明確了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具體任務,由此引發了今年消費品以舊換新的熱潮,直接帶動汽車、家電、家居家裝等重點消費品銷量快速增長,有力拉動了相關行業投資和效益增長。消費品以舊換新蘊含巨大的市場空間,是擴大消費的重要抓手,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有利于推動消費市場從“有沒有”向“好不好”加快轉變,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動態平衡。
低空經濟
在2024年的全國兩會上,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低空經濟是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各類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具有產業鏈條長、應用場景豐富的特點。低空經濟已在一、二、三產業擁有廣泛應用,正步入快速成長的新階段,擁有萬億級的市場規模。通過改革和完善政策體系,引導創新資源和要素有序流動,低空經濟不僅能夠實現自身發展,還能孕育新業態、帶動新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未來產業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深入研究我國未來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大力發展未來產業,是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搶占國際競爭制高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未來產業代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是經濟增長的最活躍力量,有望培育發展成先導性支柱產業,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要順應時代變革趨勢,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戰略必爭領域,進行系統謀劃、超前布局,搶占發展制高點。
新職業
2024年6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最終確定增加生物工程技術人員等19個新職業。此次公布的新職業,緊緊圍繞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等要求,突出數字化、綠色化、生活化,反映了新技術、新趨勢、新需求的發展變化。新職業的涌現不僅推動了新業態和新技術的發展,還為實現更全面、更公平的就業創造了條件,為求職者提供更豐富的就業選擇,提升就業市場活躍度,滿足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