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秀蕓,朱紅波,范旭莉,陳秋婉,楊和亮
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金華市中醫醫院,浙江金華 321017
運動性失語也稱表達性失語,是一種以語言表達障礙為主,可表現為思維能力與自主理解能力正常,但語言表達呈非流利型、電報式或伴不同程度的命名、復述、理解、閱讀、書寫等的功能障礙[1-2]。腦卒中作為神經內科常見的腦血管疾病,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與高復發率的特點[3]。數據顯示,腦卒中后發生失語的概率為18%~68%,其中運動性失語占腦卒中后失語的67%,不僅給患者日常生活活動造成負面影響,也增加了相關并發癥及病死風險[4-6]。現臨床多采用言語康復訓練作為腦卒中運動性失語的主要干預方式,雖可改善患者語言功能,但療程較長,短時間內難見確切療效,故部分患者易失去訓練信心,從而影響訓練效果。中醫將本病歸為“舌強”“音喑”“喑痱”等范疇,認為腦卒中后失語的發生與臟腑功能失調關系密切,而五臟與5種情志相連,以五音應五臟進行辨證施樂,利用五類調式對人體氣機運行的影響,可達到治療病癥的作用[7-8]。本研究采用辨證后基于五臟相音的音樂療法對腦卒中恢復期運動性失語患者進行個性化干預,改善言語功能,同時結合言語康復訓練強化臨床療效,發揮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雙重優勢。現報告如下。
選擇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金華市中醫醫院收治的住院腦卒中恢復期運動性失語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腦卒中診斷符合《中國腦血管病臨床管理指南(2019)》[9]中標準,運動性失語診斷符合《漢語標準失語癥檢查表》[10]中標準;意識清楚,生命體征平穩,病程2周~6個月;年齡25~75歲;同意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的心、肺、腎功能障礙;合并消化道出血等其他臟器疾病;有精神疾病、聽力障礙者。剔除標準:患者治療過程中病情加重或發生其他嚴重并發癥;不能堅持而中途退出;未能執行治療方案。本研究共納入80例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1對照組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及言語康復訓練。基礎治療包括控制血壓、控制血糖、調節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營養支持等對癥支持治療;常規護理內容包括生活起居、飲食指導、用藥護理、情志調理、健康教育等。給予言語康復訓練,包括反射、呼吸、唇、頜、舌、軟腭、喉、言語8個項目,2次/d,30 min/次,10次/周,干預6周。
1.2.2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基于五臟相音的音樂療法,由科室中醫師根據患者臨床表現及參考《中醫內科學》[11]辨證分型后選擇相應的音樂。肝氣郁結型:癥見易怒煩躁,失眠多夢,情緒易激動,抑郁,胸脅痛,舌苔薄白,脈弦。選角調式,曲目:《玄天暖風》《碧葉煙云》《江南絲竹空》《江南好》等。肝郁脾虛型:癥見善太息,情志抑郁、情緒低落或易怒急躁,食少、納差、便溏,乏力,舌苔白,脈弦或緩。選宮調式,曲目:《黃庭驕陽》《玉液還丹》《十面埋伏》《陽春白雪》等。肝腎虧虛型:癥見頭暈目眩,失眠多夢,健忘,脅痛,低熱或煩熱不適,口干,舌紅少苔,脈細數。選羽調式,曲目:《伏陽朗照》《冰雪美人》《梅花三弄》《二泉映月》等。心虛膽怯型:癥見情緒低落,膽怯,心虛、乏力,抑郁,治療主動性不高,舌淡,苔白,脈弱或弦。選徵調式,曲目:《荷花映日》《雨后彩虹》《春風得意》《百鳥朝鳳》等。患者白天治療時選擇安靜環境,護士協助其采用舒適體位,根據患者分型選擇音樂,在言語康復訓練前5 min播放,音量50~60 dB或根據患者需求而定。在播放音樂時,讓患者集中注意力,放松心身,進行深呼吸,引導其想象生活與大自然中的美好事物。夜間睡前聆聽相應音調音樂30 min,聽音樂時全心身投入,從音樂中尋求感受。每天2次,10次/周,干預6周。在播放音樂時關注患者反應,主動詢問其主觀感受,觀察情緒狀態;音量應從小到大,以患者舒適為宜;在患者聆聽音樂過程中適當言語引導暗示,對美好經歷展開回憶,對訓練時好的狀態給予肯定;做好保暖防寒措施,避免外感寒邪等。
所有患者在干預前(入院后第1天)、干預后(6周療程結束后)均由固定的康復師進行評價。
1.3.1療效
參考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12-13]擬定,包括顯效、有效、無效。顯效:交談中言語流利,觀察到有一定的理解障礙;有效:在幫助下能夠就熟悉話題進行交談,交談中有不連續的言語表達;無效:言語障礙前后無變化。療效總有效率=(顯效人數+有效人數)/總人數×100%。
1.3.2構音障礙
采用Frenchay構音障礙評價量表評價構音障礙。該量表包括言語、舌、喉、軟腭、頜、唇、呼吸、反射8個維度28個條目,每個條目分為a、b、c、d、e 5個等級,a表示正常,e表示嚴重異常,以的a項數為指標,僅統計28個條目中a的項數(每項1分),滿分28分,將構音障礙分為正常(27~28分)、輕度(18~26分)、中度(14~17分)、重度(7~13分)與極重度(0~6分)[14]。
1.3.3失語程度
采用波士頓診斷性失語癥診斷量表(Boston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BDAE)評價失語程度。0級:無有意義的言語或聽覺理解能力;5級:有極少的可分辨得出的言語障礙,患者主觀上可能感到有點困難,但聽者不一定能明顯察覺到。0~1級為重度失語,2~3級為中度失語,4~5級為輕度失語[15]。
1.3.4生活質量
采用中文版腦卒中后失語癥生活質量量表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該量表包括生理、交流、社會心理3個維度,共39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總分39~195分,分值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量表內容效度為0.92,總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4[16]。

觀察組療效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療效比較 例(%)
干預前兩組構音障礙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構音障礙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構音障礙評分比較
干預后兩組患者失語程度均有所減輕,且觀察組失語程度輕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后失語程度比較例(%)
兩組干預前生活質量總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405,P=0.687),干預后生活質量總分及總分差值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五臟相音是中醫五行學說中的重要內容之一,《素問》中有言“五臟相音,可以意識”,指出“肝……在音為角,心……在音為徵,脾……在音為宮,肺……在音為商,腎……在音為羽”,將五臟、五音相應聯系于一起。依據五行學說“五臟相音”與“共振說”[17],本研究對腦卒中恢復期運動性失語患者臨床表現行辨證分型后選擇相應的音樂:肝氣郁結型——選角調式,為春音,調條暢平和,助人入眠,可促進機體氣機宣發與舒展;肝郁脾虛型——選宮調式,為長夏音,調悠揚諧和,可促進周身氣機穩定,調節脾胃功能;肝腎虧虛型——選羽調式,為冬音,調如天垂晶幕,行云流水,主要調節循環系統,對神經與精神系統疾病也有調節作用;心虛膽怯型——選徵調式,調歡快輕松活潑,如火升騰,可養陽助心、溫通心陽、調和陰陽等。在《醫宗必讀》中有言“脾脈絡胃夾咽,……心之別脈系舌本。心脾受風,故舌強不語。亦有因腎脈不上循喉嚨挾舌本者”,由此分析,聲音言語的生理、病理改變與臟腑關系密切。
中醫學認為,本病以腦為主要病變部位,并累及肝、腎、心等臟腑,在《萬病回春》中有言:“其半身不遂,口眼口咼斜,語言謇澀,……,此皆中臟也”[18]。病機主要為“風、火、痰、瘀”等導致神失所主,舌竅失靈,發為失語。雖然在現代醫學中已明確認為言語是大腦語言中樞形成,但在中醫學理論中則認為言語的形成是基于五臟協調,并在臟腑、經絡、器官等共同協助下才能完成[19]。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Frenchay構音障礙評價量表評分高于對照組,失語程度輕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基于五臟相音的音樂療法在腦卒中恢復期運動性失語患者中的應用有助于改善患者構音障礙與失語程度。分析原因:一方面在于基于五臟相音的音樂療法辨證施樂,可發揮“治病求本”作用,音聲相應則無病;另一方面與結合言語康復訓練強化療效關系密切,充分發揮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雙重優勢,具有療效的疊加性。朱曉菊等[20]研究發現,音樂療法對腦卒中后非流暢性失語癥患者的言語功能有明顯改善作用;王海燕等[21]研究發現,對腦卒中后非流暢性失語患者采用音樂療法聯合語言訓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語言功能,特別是言語流暢度、復述及命名能力。在臨床應用音樂療法時,多是讓患者聆聽,感受音樂節奏的變化,一定程度上強化了語言相關聽覺刺激,有助于激活其他語言皮層;音樂刺激能夠提高神經興奮,促進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等活性物質釋放,而這些活性物質又可通過刺激支配腦血管的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來調節腦血流量,從而改善腦部血流動力學,有助于損傷神經的功能恢復[22]。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基于五臟相音的音樂療法在腦卒中恢復期運動性失語患者中的應用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基于五臟相音的音樂療法是以中醫臟腑理論與相關樂理為基礎,將“五臟、五音、五志、陰陽”融會貫通的一種中醫特色康復治療技術,即在開展言語康復訓練的過程中通過聆聽與辨證分型相應的調式,達到調理臟腑、調暢情志、平衡陰陽等目的。本研究采用辨證后基于五臟相音的音樂療法對腦卒中恢復期運動性失語患者進行個性化干預,發現可改善患者的言語功能,患者言語功能得以改善,逐漸滿足其日常生活活動中的言語交流需求,生活質量得以提升。此外,音樂療法本身能夠幫助患者減輕對治療的抵觸情緒,為患者提供良好的人文環境,提升患者依從性,形成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