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智勇 李廣偉 劉春霞 劉建平 王德旗 謝云清 楊繼臣 韓梅香 劉丙林 許偉 殷 鵬
(山東省寧陽縣萬豐種業有限公司 山東 寧陽 271400)
1.1 研究背景。該技術是將麥田小畦變大畦、大壟變小壟或去壟化種植,增加行數和株數,使種植密度和產量提高,從而實現土地資源有效利用的一種現代化種植技術。該技術既可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又可以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減壟增地技術在全國范圍內得到了廣泛應用,特別是在小麥種植方面,已成為提高糧食產量和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措施。
1.2 研究目的。山東省作為我國重要的農業大省,近年來在小麥減壟增地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成為了全國減壟增地的典型代表。本文旨在通過對山東省小麥減壟增地種植技術模式的研究,探討其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提高農產品質量與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的作用,并為其他地區的農業生產提供借鑒與參考。
1.3 研究內容和方法。本文主要從小麥減壟增地技術的原理、山東省小麥減壟增地技術模式的特點和實踐效果等方面進行研究。研究方法包括文獻資料調研和實地調查等方法。通過分析和比較,得出該技術在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的作用。同時對該技術的發展趨勢和未來研究方向進行探討。
2.1 減壟增地技術的概念與意義。減壟增地是一種改善農田利用率的技術,減壟增地是指在保證糧食產量的前提下,通過合理的栽培方式,將麥田小畦變大畦、大壟變小壟或去壟化種植,增加實際耕種面積的一種種植技術,可提高土地利用率5%~15%[1]。其意義在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糧食產量、改善農田生態環境等。減壟增地技術可以應用于各種作物的種植中,其中小麥的減壟增地種植技術應用最為廣泛。減壟增地技術在中國的農業生產中應用廣泛,特別是在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的種植中應用更加廣泛。
2.2 國內外研究現狀。目前,國內外對小麥減壟增地技術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國內主要是在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而國外主要是在小麥減壟增地技術的理論和實踐應用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為小麥減壟增地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2.3 我國小麥減壟增地技術發展現狀。小麥減壟增地技術是一種先進的種植技術,在農業生產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尤其在山東省,小麥減壟增地技術的推廣應用取得了重大成果,成為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典范[2]。山東省是我國重要的農業省份,小麥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前列。近年來,山東省大力推廣小麥減壟增地種植技術,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為給2022 年秋種打好基礎,2022 年9 月14 ~15 日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在德州市齊河縣舉辦全省小麥生產關鍵技術交流與總結暨小麥減壟增地協同推廣項目秋種培訓會議[3]。數據顯示,截至2021 年,泰安市共推廣“減壟增地”48.77 萬畝,單是2021 年就推廣13.87 萬畝,其中肥城市4.33 萬畝,岱岳區2 萬畝,其他縣(市、區)、功能區7.54 萬畝。目前,寧陽縣“減壟增地”耕地面積已達到6.8 萬畝。該技術在山東省的應用,有效提高了小麥產量和品質,并且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為山東省的農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4 小麥減壟增地技術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法。盡管小麥減壟增地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但在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對機具的要求較高、實施成本較高等。因此,需要進一步改進小麥減壟增地技術,使其更加適應農業生產的實際需求。改進方法包括優化機具、降低成本、加強技術指導等。
3.1 合理選擇品種。選擇適宜的品種,如“雜交小麥”具有矮稈、大穗、抗逆性強等特點,可以使植株之間的距離縮小,達到減壟的效果。
3.2 控制植株數量。在小麥的生長過程中,適時進行疏苗、疏穗,使植株之間的距離逐漸縮小,從而提高單位面積的作物株數。
3.3 調整植株間距。在小麥的種植過程中,適時進行間距調整,使植株之間的距離保持在合適的范圍內,既可以保證小麥的生長發育,又可以達到減壟的效果。
4.1 土地利用效益的提高。減壟增地技術的應用,將麥田小畦變大畦、大壟變小壟或去壟化種植,增加單位面積的作物株數,從而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土地利用效益。一方面,通過減少耕地中的留隙,可以增加單位面積的作物數量,同時可以使小麥的光合作用更為充分,從而提高小麥單位面積的產量。另一方面,減壟增地可以減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地肥力,從而增加了土地的生產潛力。
4.2 農機利用率的提高。減壟增地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農機利用率,使小麥種植更加機械化,減少農機作業的停滯時間,更加高效地完成農業生產,降低了作業成本。在實際種植中,可以通過合理配置機械裝備,調整作業的機構參數,提高農機的作業效率和作業質量。
4.3 灌溉方式、技術和效益的提高。減壟增地技術的應用,可以改善灌溉條件,提高灌溉效率,減少水資源的浪費,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在具體的實踐中,可以通過科學合理的進行灌溉設計,通過精準的灌溉技術,實現灌溉自動化,提高農業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4.4 生產管理效益的提高。小麥減壟增地技術的應用可以促進農業生產的集中化和規模化,使得農業生產更加現代化。減壟增地技術的應用,可以改善生產管理條件,提高生產管理效率和效益。在具體的實踐中,可以通過加強科學管理、改進生產技術和方法,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增加收益。同時,還可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提高,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5.1 推廣現狀和進展。隨著小麥減壟增地種植技術的不斷推廣,該技術在山東省的應用得到了長足發展。目前,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小麥減壟增地種植技術推廣體系,包括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農機合作社、種植大戶等。在推廣過程中,政府積極引導、專家提供技術支持、農民掌握技術并逐漸形成產業化經營模式。
5.2 推廣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首先,一些農民對新技術接受度不高,他們可能更傾向于使用傳統的種植方法。其次,一些種植大戶擔心減壟增地種植技術會增加他們的種植成本,從而影響其收益。此外,由于不同地區、不同農戶的土地、水利、氣候等條件差異較大,技術推廣難度較大。
5.3 推廣策略和對策。為了進一步推廣小麥減壟增地種植技術,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推廣策略和對策。首先,政府應該加大政策宣傳和支持力度,提高農民對該技術的認知度和接受度。其次,加強對農民的技術培訓,提高其減壟增地種植技術的掌握程度。此外,還可以通過組織一些示范種植、經驗交流等活動,幫助農民更好地掌握該技術。最后,需要積極探索適合不同地區、不同農戶的小麥減壟增地種植技術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以此推廣該技術。
6.1 研究成果總結。本研究旨在探討小麥減壟增地種植技術的應用現狀、優勢、在山東省的應用以及推廣策略和對策。研究結果表明,小麥減壟增地種植技術具有顯著的優勢,包括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農機利用率和灌溉效益、降低生產成本等方面[4~5]。在山東省,小麥減壟增地種植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為了更好地推廣和應用該技術,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解決這些問題。
6.2 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本研究雖然探討了小麥減壟增地種植技術的應用現狀、優勢、在山東省的應用以及推廣策略和對策,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應用現狀的研究中,數據來源不夠廣泛,難以反映全國范圍內的應用情況;在推廣策略和對策的研究中,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的建議。因此,未來需要加強數據收集和研究方法的改進,提高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和實用性。
6.3 未來的研究方向和發展趨勢。未來,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解決小麥減壟增地種植技術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特別是在推廣策略和對策方面,需要進一步深化研究,提出更具針對性和實用性的建議。此外,未來的研究方向還應包括小麥減壟增地種植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和優化,以及在其他作物中的應用研究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