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蘭
閱讀、寫作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更是語文學科的基礎。兩大板塊在課堂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彼此聯系緊密。閱讀是學生對知識、信息的有效吸收,而寫作則是學生情感、理解的表達。吸收是學生表達的前提,表達是學生吸收的表現。因此,教師必須在開展讀寫結合的過程中充分認識讀寫結合的必要性,在教學實踐中推進讀寫結合,打開語文寫作教學新空間,實現“以讀促寫”,構建高效的語文教學課堂。
葉圣陶先生曾說“學生讀得好,才能寫得好”,以直截了當的語言闡述了讀與寫之間的關系,為小學語文教師開展讀寫結合提供了教育指導。有的學生抵觸寫作活動,實際上是因為他們沒有有效的知識吸收、信息獲取作支撐,導致無話可寫。教師利用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則能夠改變寫作教學的低效現狀,開辟學生寫作的新空間,讓學生會寫、能寫、愿寫。
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推進讀寫結合,實現有效寫作教學呢?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
縱觀小學語文課堂上學生的作文寫作情況,大部分學生都是寫的“流水賬”。實際上,這是因為大部分小學生在進行寫作時缺乏寫作素材,“無話可說”,自然“無字可寫”。教師應當利用閱讀教學活動,推進讀寫結合,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為進行行之有效的寫作活動打基礎。閱讀是學生信息輸入、積累寫作素材的有效途徑。在閱讀過程中,學生不需要刻意去記憶、背誦優美的字詞、段落,只需要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將這些優美的字詞、段落進行勾畫、記錄下來,積累寫作素材。
比如,教學《山中訪友》一課,作者通過文字描繪了自己走進山中,訪問朋友,與朋友訴說心聲的快樂,字里行間表現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贊美之情。作者為了表達自己的情感,在文章中運用了許多優美的語句,學生可以將這些語句摘錄下來,深化閱讀體驗,為后續的寫作活動打基礎。
在開展寫作教學時,教師要帶領學生深入文本,掌握基本的寫作技巧。
統編教材中安排了多種文體的文本,如古詩詞、散文、記敘文、說明文等。教師要利用不同的文體,強化學生的認知,讓學生理解不同文體的特殊性,在進行自主寫作時能夠根據自己的寫作需要選擇合適的文體。此外,教師要根據閱讀文本,讓學生明確寫作的四個流程。
1.審清題意
學生在寫作時都很容易出現文不對題的現象。教師可以利用閱讀教學中的單元主題,帶領學生分析題意,分析題目說的是什么,讓學生理解什么叫題意,從而為后續的寫作活動打基礎。
2.立好中心
一篇文章有一個中心,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剖析文本的中心,認識到如何在寫作時立好自己的作文中心。如《珍珠鳥》的中心是人與動物之間的信賴;《草原》的中心是自然的無限魅力與作者對自然的熱愛。
3.選好材料
統編教材中的每一篇閱讀文本都是學生學習的范文,這些文本選取的材料真實,富有真情實感。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當要求學生熟讀教材的文本,學習作者的選材方式,選擇符合題目要求的材料進行寫作。
4.寫好提綱
在寫作文之前,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學習教材中的文本的結構,學會寫提綱,分清文章的開頭、中間、結尾。
為了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寫作方法,教師要利用閱讀活動指導學生開展多樣的讀寫結合練習,比如,仿寫、續寫等。此外,點評活動也是行之有效的讀寫結合活動之一,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教材的文本進行點評,也可以對學生的作文進行點評。
1.仿寫
仿寫不是抄襲,而是通過學習對方的寫作模式、用詞用語來深化自我的寫作活動。仿寫的內容多種多樣,包括仿語言、仿文體、仿立意等。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閱讀文本以及練習要求,指導學生進行相應的仿寫訓練。
比如,《珍珠鳥》的作者在文本中刻畫了珍珠鳥的形象——紅嘴紅腳,灰藍色的毛,只是后背還沒有生出珍珠似的圓圓的白點兒;它好肥,整個身子好像一個蓬松的球兒。教師可以讓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方式,仿寫自己熟悉的動物。
2.續寫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開展續寫活動。
比如,《龜兔賽跑》的作者為學生講述了烏龜和兔子之間的故事,將烏龜和兔子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充滿了童趣。學習課文之后,有一些學生產生了疑問:“倘若烏龜和兔子再比賽一次,結果會怎樣呢?”教師可以抓住這個問題,給學生布置續寫作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想象,寫一寫烏龜和兔子第二次賽跑的故事。這樣的練習,立足于閱讀文本,實現了寫作延伸,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3.點評文本,強化寫作認知
評價,是對作品的內容、形式、語言等進行褒貶評價。在點評的過程中,學生闡述自己的想法,能夠提升自己對寫作的認知,鍛煉寫作能力。
比如,《草原》的作者用多種寫作手法刻畫了草原的形象,為讀者展示了“迷人的草原”畫面。教師可以讓學生選取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段落,從寫作技巧、表達方式、寫作內容等多個角度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分享自己的學習體會,鍛煉表達能力。
總之,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教師必須充分認識閱讀和寫作之間的內在聯系,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構建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連接線”,將讀寫結合在語文課堂落到實處,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