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軍
繪本是一種以圖畫為主,帶有少量文字的故事書,具有直觀、形象、美觀的特點,與低年級小學生心理需求和審美需要極為契合。開展繪本閱讀活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豐盈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發展學生的閱讀素養。在具體實踐中,教師要善于挖掘繪本中豐富的情感因子,引領學生在繪本閱讀活動中放飛想象,獲得言語智慧的有效提升。
繪本內容豐富,深受低年級小學生的喜愛。在開展繪本閱讀活動時,教師要對繪本進行深入挖掘,明確繪本故事的內涵。此外,教師還要對繪本中的情感因子予以充分的重視,以此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
如閱讀繪本《小馬過河》,教師應當摒棄陳舊的教學理念、思路,優化情感態度指導目標,對繪本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尋找蘊含于其中的情感因子,并在課堂上加以展示,為開展情感教育創造條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水平,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具體來說,低年級小學生活潑好動,對繪本閱讀活動有著極強的興趣。教師不妨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角色扮演活動,重現繪本故事。各個小組可以通過抽簽的方式來選擇扮演的對象,包括小馬、媽媽、牛伯伯和小松鼠,演繹繪本故事。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探究性的問題:在過河的時候,小馬遇到了什么困難呢?小馬從小動物們身上獲得了哪些建議?你認為誰的建議最有道理?為什么?學生自主思考,然后與組員交流、討論,說說各自的觀點。學生踴躍回答,答案五花八門,這些都是學生思考的結果。最后,教師進行總結,讓學生明白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要退縮,不要逃避,一定要自己試一試,這樣才能知道真相。
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學習能力、性格特征等具有一定的差異。即便是相同的繪本,不同學生在閱讀時產生的情感往往也是不同的。所以,在繪本閱讀活動中,教師要給學生打造情感交流的平臺,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閱讀感悟,為情感教育目標的達成助力。
如閱讀繪本《愛心樹》,教師要緊扣繪本內容,讓學生思考男孩和大樹的情感在各個階段的表現,發現其在不同階段的變化,談談男孩對大樹的情感是什么樣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和同學分享自己的觀點。結束討論后,教師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勇敢地站起來發言。比如,有的學生認為男孩兒和大樹玩耍,是最好的朋友;有的學生則認為大樹對男孩有深厚的情感,它犧牲了自己,滿足了男孩……在此基礎上,教師要適當延伸,引導學生聯系現實生活,體會父母之愛,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環境是重要的教學資源。在繪本閱讀活動中,為了更好地落實培養學生積極情的工作,教師有必要創設適宜的閱讀情境。
比如,教師可以在教室的走廊、樓道張貼優質繪本的封面、精美插圖、內容提要,給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熏陶。當然,教師還可以開辟一塊專門的繪本主題墻,整理學生的優秀作品,將其張貼在主題墻上,優化學習環境,提高學生對繪本閱讀的興趣。此外,對于一些傳統節日,如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教師將學生組織起來,開展創編傳統節日繪本的活動,鼓勵學生表達對家人、家鄉、國家的熱愛之情,深化對繪本的認知,創設優良的成長氛圍,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應該說,繪本作為低年級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讀物,在情感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繪本閱讀活動中,教師要積極尋找繪本閱讀和情感滲透的融合點,多途徑開展豐富多彩的繪本閱讀實踐活動,滋養學生積極的情感,促進學生閱讀素養的不斷提升。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一般課題“依托繪本閱讀培養低年級兒童積極情感與行為的實踐探索”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S(2022)GHB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