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張品



【摘要】目的:分析臨床護理管理路徑對肝病存在VTE風險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方法:選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入院接受治療的70例肝病存在VTE風險的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患者入院順序分為參考組與觀察組,每組35例。所有肝病患者均接受手術治療,參考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臨床護理管理路徑。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1)護理后,觀察組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高于參考組,P<0.05。(2)觀察組的VTE發生率低于參考組,P<0.05。(3)觀察組的康復總有效率高于參考組,P<0.05。(4)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參考組,P<0.05。(5)護理后,觀察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參考組,P<0.05。結論:臨床護理管理路徑應用于肝病存在VTE風險患者中的效果確切,值得推廣。
【關鍵詞】肝病;臨床護理管理路徑;靜脈血栓
The impact of clinical nursing management pathway on self-care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VTE risk in liver disease
LI Jing 1, ZHANG Pin 2
1. Lueyang Peoples Hospital, Shaanxi, Hanzhong, Shaanxi 724399, China; 2. Weinan Psychiatric Hospital, Weinan, Shaanxi 714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clinical nursing management pathway on the self-care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VTE risk in liver disease.Methods:70 liver disease patients at risk of VTE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January 2023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based on the order of admission,with 35 patients in each group.All liver disease patients received surgical treatment,the reference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linical nursing management pathway.The nursing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1) After nursing,the self-care ability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P<0.05.(2)The incidence of V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P<0.05.(3)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rehabilit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P<0.05.(4)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P<0.05.(5)After nursing,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reference group,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management pathway in patients with VTE risk of liver disease is effective and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Liver disease; Clinical nursing management pathway; Venous thrombosis
肝病(Liver disease)是臨床常見代謝應激性疾病,表現為肝臟內部異常組織堆積過多,出現代謝平衡失調。肝病并不是獨立性疾病[1],而代表一系列肝臟病理改變。常見的有乙肝、甲肝、脂肪肝、肝硬化、肝癌、酒精肝、丙肝等。肝病主要臨床表現為肝區部位嚴重疼痛、精神不佳、乏力疲倦、食欲不振、消化道出血、繼發性感染等,若不及時診斷處理,長期病變將會直接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結合肝病的危害性,做好疾病的預防、早期臨床診斷及積極治療對于延長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預后生存質量更具有積極意義[2]。近年來,肝病患者多采取局部微創手術進行治療,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患者術后有較高概率出現靜脈血栓栓塞(VTE),屬于下肢靜脈的血凝塊阻塞性疾病,輕者出現腫脹、疼痛、靜脈曲張癥狀,嚴重的可引發肺栓塞,死亡率高。在患者圍術期做好科學的護理管理,對于提高患者的手術效果、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具有積極意義。特開展臨床研究,現將研究結果詳述如下。
1.1基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入院接受治療的70例肝病存在VTE風險的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患者入院順序分為參考組與觀察組,每組35例。其中參考組,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齡(68.35±8.41)歲,病程8個月~4年,平均病程為(3.46±0.46)年;觀察組,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齡(68.43±8.45)歲,病程9個月~5年,平均病程為(3.49±0.51)年。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圍手術期,參考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指導患者定期檢查、遵醫囑用藥、做好日常生活指導、預防并發癥、口頭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等。
觀察組患者開展臨床護理管理路徑,如下:
建立臨床護理管理路徑小組,成員由主管醫師、護士長和專科護士組成,通過對肝病患者的個性化病歷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與治療情況后制定專業的護理計劃,并安排專門的護理人員在患者出院后通過電話、微信平臺等方式開展隨訪工作。
基礎護理:入院后,為患者安排合適的病房,做好病房環境的清潔與整理工作,將病房內部的溫度與濕度保持在合適的范圍,保障患者的舒適度。根據患者的病情和患者的個人性格為患者安排專業的護理人員,日常生活中,做好患者的皮膚護理、翻身護理、口腔護理、大小便護理等基礎護理服務。
疼痛管理:肝病患者最為明顯的癥狀就是疼痛、出血等,醫護人員在常規使用三階梯鎮痛方案的同時,需要積極開展相關護理措施,減輕疼痛感,通過疼痛健康教育、心理疏導等方式盡可能轉移患者的注意力、降低患者對疼痛的關注度、提高患者對疼痛的耐受度。
并發癥預防護理:由于肝病患者術后需要長期臥床休息,增加了靜脈血栓的發生率,醫護人員需要幫助肝病患者保持舒適的體位,給予患者適當按摩,防止靜脈回流,同時還可以指導家屬幫助患者挪動肢體、鼓勵患者早日下床活動,以減輕患者臥床導致的肢體腫脹,優化微循環,促進炎癥介質的消散。術后,做好監測觀察,排查高危患者并且加大護理力度,觀察術后雙下肢是否出現水腫、壓痛、皮膚色澤改變、淺靜脈怒張等癥狀,測量雙下肢圍度,如出現>0.5cm的圍度差要及時通知臨床醫師。對于存在相關癥狀的患者,如凹陷性水腫、組織張力增加、腫脹、皮膚溫度高、泛紅等癥狀,首先,需要保證絕對臥床休息,抬高患肢并高于心臟平面20~30cm,膝關節應保持屈曲15°。做好下肢的保暖工作,不要進行劇烈的運動,不要按摩,避免穿刺,避免造成血栓脫落引發肺栓塞。密切觀察下肢的腫脹程度、溫度色澤、足前動脈搏動情況,遵醫囑使用止痛藥、穿彈力襪或利用彈力繃帶包扎以改善高凝血狀態,促進靜脈回流,治療期間每天定時、定部位、定人測量雙下肢圍度。
出院指導:患者出院時接受系統化指導,主要通過健康宣教的方式開展,內容為出院后如何開展疾病自護,告知患者日常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優化膳食結構、按時服藥、觀察疾病變化的重要性等,讓患者形成正確疾病康復理念、學習相關自我管理知識。在患者出院前還需要針對患者積極開展心理評估,了解患者的依從狀況,并通過加強心理疏導和健康指導,不斷提高患者及其家屬的信心。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VTE發生率、康復總有效率、護理滿意度和生活質量[3]。自我護理能力評分:分為自護概念、自護技能、自護責任感和健康知識水平四個維度,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代表自護能力越突出。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參考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VTE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VTE發生率低于參考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的康復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康復總有效率高于參考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參考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參考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過于肥胖、長期酗酒、過度節食、糖尿病綜合征、藥物刺激、微生物感染、營養不良、遺傳性因素均是肝病的發病本質因素,肝病初期多無特異性表現[4],因此常常容易被忽視,病情持續發展,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精神倦怠、肝區疼痛、食欲降低、全身乏力、惡心嘔吐等[5],若肝臟部位合并較為嚴重的炎性表現,患者還有可能出現局部出血等并發癥。肝病早期及時發現往往預后良好,手術是治療肝病的重要手段,臨床主張針對肝病患者加強臨床護理管理路徑干預,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適度、鼓勵患者積極治療、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增強患者的人文關懷體驗。臨床護理管理路徑為現代化的護理理念,護理內容涉及心理學、哲學、社會學、宗教等多個學科,相比其他常規護理措施更加細致與個性化,能夠借助臨床經驗制定護理計劃,不斷提高護理工作的效率[6],對于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提高患者的自護能力具有積極意義。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護理后,觀察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參考組,VTE發生率低于參考組,康復總有效率、護理滿意度以及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參考組,P<0.05。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管理路徑應用于肝病存在VTE風險患者中的效果十分突出,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郭競心,王璇.前饋控制護理聯合臨床路徑對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22,26(19):121-124.
[2] 姚野彬,吳清清,石怡婷,等.延伸護理在慢性肝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20,29(3):342-345.
[3] 王雪娟,覃艷新,潘紅霞,等.中醫治療及護理干預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概況[J]. 河南中醫,2019,39(12):1937-1940.
[4] 王燕,盧芳燕,湯灑瀟.6例終末期肝病合并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行肝移植的術后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21,56(10):1544-1548.
[5] 邵美霞,畢翠花.臨床精細化護理聯合生物信息紅外肝病治療儀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肝臟硬度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21,50(3):491-493.
[6] 馬燕麗,馮程,郭利清,等.“聚焦解決模式”護理干預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23,44(2):17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