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政,龍 蕓,方嘉欣
(湖南農業大學 商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
順應市場的發展需要,我國茶葉市場逐漸從小農生產往工業化、規模化、品牌化升級。茶葉產品也逐漸多元化,不局限于單一的原葉,衍生出茶食品、茶飲品、茶日用品等。從2017年至2022年,茶葉類公司增長500家,茶葉市場規模也呈現持續增長趨勢,2021年茶葉行業全年零售額達到3120億元,同比增長7.99%;2022年茶產業市場超5000億元,茶葉可采摘面積突破4800萬畝,產量全球占比維持在40%以上。據統計顯示,2021年我國傳統茶類中,六大茶類的消費量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長,但其他品種茶葉銷量占比均不足10%,可見,雖然我國茶葉行業處于高速發展階段,但茶葉區域公用品牌的平均品牌價值增速在放緩,我國茶產業行業市場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
鄉村振興戰略中促進就業是重要的一步,據調查顯示,茶產業幫助解決超7000萬人的就業問題,其中包括不少農村中老年勞動者。其次,茶葉的種植采摘等環節難以實現全面機械化需要大量人工,能長期有效的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再就業,對建設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有促進作用。另一方面,茶葉種植相對密集且偏向農村和山區且具有一定的觀賞性具備發展茶旅游的條件,能為企業創收,也有利于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幫助鞏固脫貧成果。
目前,研究者多選取企業資本效益狀況、資產經營狀況、償債能力狀況和發展能力四個方面綜合評估企業績效,幫助企業識別機遇與財務風險,提供最優選擇和支持。
近期,國內學者傾向從行業投資價值進行研究,大量數據和文獻為相關行業的科學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陳喆[1]選取14個財務指標構建評價模型,采用因子分析法對11家醫療服務上市公司進行評估,發現醫療服務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主要取決于償債能力的高低。馬廣奇和陳靜[2]從規模、盈利能力和每股價值三個方面對70家采掘業上市公司投資價值進行綜合分析,結果說明該行業上市公司在經營方面存在問題,對于風險厭惡型的投資者來說,盡量不要選擇這些股票進行投資。李亞兵和郭華勤[3]對旅游行業投資價值進行綜合評估,發現投資價值與上市公司的類型相關,如酒店餐飲類和旅游服務類公司差異明顯。羅簫娜,吳翔,陳嘉燕[4]通過發現互聯網公司的投資價值會隨著盈利的增長而增加。吳雪[5]通過因子分析研究32家旅游上市公司財務數據,建議投資者關注市凈率較低的股票,更具投資價值。謝海洋,袁怡涵,曹少鵬[6]以12家支付行業上市公司為樣本,證明第三方支付行業具有一定的投資價值。陳喆[7]認為醫療服務上市公司的可信賴程度與該板塊的總市值呈正相關。
我國茶產業具有起步早的特征,但對茶產業行業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行業背景分析、市場發展動態等方面,學者更傾向于理論和定性研究。劉麗香,趙志明,黃召雨等人[8]認為茶葉市場消費供不應求,滿足不了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具備投資價值。在產業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行業應當適應大眾化的個性需求,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孫冬梅[9]指出國內茶葉經濟存在諸多問題,譬如茶葉品牌影響力不足,建議企業應當立足于地區特色農業背景下創建專屬茶葉品牌。徐琦[10]發現茶葉采摘環節勞動力短缺,甚至需要省外招聘采茶工,導致人工成本增加。
由此可知,在茶產業的相關研究中,學者更多從企業的管理、技術革新及市場環境三方面來分析企業的發展前景,對于企業的財務表現卻鮮有量化的評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依據我國茶產業的特性,探究新的發展模式和路徑是擴大該行業市場的有力舉措。基于我國茶葉類企業整體績效,擬從企業盈利能力、發展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四方面進行評估,通過解析茶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因素,構建能應對各類市場風險的財務完善的企業,鞏固茶產業未來的順暢發展。
本文研究的茶葉類公司不僅指傳統的茶葉生產公司,還包括整個生產供應環節涉及到的公司,比如茶葉種植類公司、茶葉加工類公司、茶葉流通類公司、茶葉零售類公司[11]。其次,根據研究的可行性和數據的可靠性,剔除數據異常和數據不全的企業,選取了7家茶葉業類上市或掛牌公司作為研究對象。因部分企業由于2020-2021兩年受疫情等影響已摘牌,為保障研究的可執行性和全面性,所以選取2022年的財務數據作為分析。所選的茶葉類企業所涉及的財務指標數據均來源于巨潮資訊網和東方財富網收錄的上市公司2022年的年度財務報告數據。
選擇因子分析法對企業財務指標進行降緯處理,降低因子變量之間互相干擾的可能,使其對變量具有更好的解釋效果。然后,以相關程度為標準對變量進行分組分析,組與組結果反應企業財務不同方面的影響。最后,通過方差貢獻率構造函數,直接量化原始指標。構造的因子分析模型描述如下:
本文從以下四個方面構建財務指標評價體系(表1)。

表1 投資價值評價指標體系
本文采用SPSS23.0軟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提取幾個初始公因子最科學,通過計算各公因子得分和綜合得分,建立企業綜合績效評價模型:
(1)因子分析適用性檢驗。采用巴特利特球度檢驗法分析因子是否適合繼續運算,以1為界限,KMO的值越接近表明越適合做因子分析。由表2可知,KMO值為0.531,呈極顯著性水平(P<0.01),數據具有相關性,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表2 KMO與Bartlett檢驗
(2)見表2
(3)特征值與方差貢獻率。由表3可知,第一、二、三、四主成分解釋能力分別占所有變量方差的38.33%、31.19%、18.25%和11.94%,樣本方差的累積貢獻率為99.71%。綜上所述,提取的四個公因子能有效地對選取的6項財務指標進行解釋。

表3 相關系數的特征值、貢獻率、累計貢獻率情況
(4)因子載荷矩陣。通過旋轉賦予了公因子較為明確的經濟意義,根據表4載荷結果按其表現特征把四個主成分分別命名為盈利能力因子、償債能力因子、發展能力因子以及營運能力因子。

表4 最大方差法旋轉后因子載荷矩陣
根據因子得分系數矩陣(表5),得出四個公共因子的計算模型:

表5 成分得分系數矩陣
按公式計算因子綜合得分公式為:
根據該模型可對各樣本公司進行投資價值評價,并按得分的大小進行排序,結果如表6所示。

表6 茶葉類產業投資價值排名
2022年魯信創投、云南白藥、峨眉山A、深糧控股綜合得分為正數,為優質企業;其余公司綜合績效得分均為負數。從各公共因子得分來看,在研究的所有企業中,每家均有得分為負數的成分因子,說明各上市公司都存在缺陷與不足,需進行針對性的改進增強企業綜合實力。綜合排名靠前的魯信投創和云南白藥債能力表現最好,具有較高可持續經營的能力,安全性也較高,但發展能力較弱,說明企業應該多整合內在資源提高素質,增強核心競爭力;峨眉山A與之相反,盈利能力弱但發展能力強,可能是企業生產鏈不夠科學,有較高的成本,應當注意合理規劃;排名靠后的企業,可以探索企業新的經營方式,調整企業生產規模與管理架構,以提高企業綜合實力。
通過聚類分析將該樣本劃分為不同類別,7家茶葉類上市公司分類結果如圖1和表7所示:

表7
根據圖1和表7,將7家上市公司分為四類:第一類投資價值較低,四項得分均不高,該類公司各項能力均處于落后位置,資金不足且營運水平較低;第二類為投資價值最高,該類企業綜合能力強,不僅能保證投資的收益和安全,而且未來發展前景好,適合投資者進行長期投資;第三類為投資價值一般,該類企業綜合能力處于中等水平,投資者進行投資時投資收益不穩定,需根據市場環境進行科學投資;第四類投資價值較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償還債務的能力較強,投資者的投資利益能夠得到有效的保障。

圖一 聚類譜系圖
茶葉類產業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但由于難以提供標準化的產品、有過強的農產品屬性,茶葉品牌小、散、亂,品牌市場集中度低、難以產生規模效益,等特點,使得該行業蘊含著一定的投資風險。通過對7家茶葉類上市公司進行因子分析和聚類分析發現,產業整體水平欠佳,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有待提升,營運能力和發展能力較弱,有待加強。優質企業數量較少,該類企業需穩定向前發展,同時發揮其帶頭作用,帶動行業整體競爭水平的提升;中等企業數量較多,企業應根據自身優勢和不足,有針對性地改善公司運行,以提升盈利、營運能力,向優質企業看齊;行業內劣質企業較少,個別企業各項能力處于較低水平可能由于企業未找到合適的運營和營銷模式,此類企業在公司架構和產品生產銷售環節多向優質企業學習,取其精華,未來會有可觀的投資價值。
分析各企業對應財務指標,可以發現,影響公司投資價值的主要因素是公共因子F1、F2所代表的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云南白藥和深糧控股總資產凈利潤率和凈資產收益率偏高,綜合績效變現優異;在償債能力排名第一、第二的企業分別在綜合排名第一和第三;峨眉山A的發展能力突出,其凈利潤增長率處于較高水平;在運營能力上維維股份和魯信創投位居前列,公司處于穩步發展階段。
盈利能力反映了企業能多大程度上為企業和所有者謀求利益,資產和負債的運行狀況,展示了企業發展的活力和風險的偏向,也就是企業自身經營和融資活動的偏好。活動產生的現金流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撐企業發展或者擴張,為企業持續穩定的發展打下基礎。由此可見,對茶葉類企業來說,應該重點關注這些方面的管理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