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振波 趙華偉 王蕾
作者簡介:管振波,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農村合作經濟管理工作。
趙華偉,會計師,主要從事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
王 蕾,肥城市邊院鎮人民政府,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摘 要: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新型經營主體,是農村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建設的重要力量,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主要負責管理集體“三資”、發展集體經濟、服務集體成員。近年來,肥城市作為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單位、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通過規范運營村級股份經濟,培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了集體群眾雙增收,有力推進了鄉村振興工作。
關鍵詞: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經濟
肥城市地處山東中部、泰山西麓,面積1277平方公里,轄10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分區)、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605個村(居),戶籍人口95.37萬。多年來,肥城市高度重視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工作,多措并舉,主動作為,規范運營村級股份經濟,穩步推進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實現了村強民富。
1 規范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運營管理
隨著城市發展進程加快,城中村和村改社區在城市治理中承擔公共事務越來越多,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和社區的職責邊界不清、集體“三資”歸屬不明、財務核算內容不細等既是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也制約了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正常運營管理。為打消群眾顧慮、保障群眾權益,肥城市出臺《關于加強股份經濟合作社運營管理的意見(試行)》文件,厘清職責權限,嚴格財務管理,規避運營風險,全面提升合作社規范化建設水平。
1.1 亮明標準,規范職能定位
妥善處理好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管理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1]。肥城市將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和村(居)民委員會職責權限劃分放在首位,推動分離運行、各負其責,合作社依法代表集體成員行使集體財產所有權,承擔生產生活服務、資產經營管理、資源開發利用等職能,享有獨立進行經濟活動自主權;村(居)民委員會主要承擔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不得代理行使村集體財產所有權職責。104名鎮街專職農經人員下沉到村,召開專門會議,向群眾介紹合作社、村委會和社區工作職責,明確告知集體“三資”歸屬、合作社分紅對象仍是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讓群眾吃下“定心丸”。完善合作社組織架構,市鎮兩級督促指導605個村(居)建立成員代表大會、理事會和監事會“三會”組織機構,全面登記備案。健全完善集體“三資”管理、債權債務管理等配套管理制度,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民主程序議事辦事,自覺接受鎮街、村級黨組織領導和監督,合理安排發展生產和公益事業以及辦理公共事務所需資金,構建規范有序的管理制度體系。
1.2 分賬核算,規范財務管理
穩妥推進村(居)民委員會與村集體經濟組織分賬管理,市級撥付12.26萬元經費為所有合作社統一刻制公章和財務章,協調人民銀行肥城支行逐村開設銀行賬戶,凡是集體管理發生的各項費用、財政劃撥資金以及集體所有的資金、資產、資源等全部納入股份經濟合作社賬內核算;對集體以外的社區管理發生的各項費用,納入社區賬內核算,二者銀行賬戶、財務賬目分開管理,互不影響。借助“互聯網+”手段,市級開發建立“陽光村務”APP,在原有村級財務公開欄和舉報電話基礎上,逐村線上公開財務信息,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可登錄實時查看合作社每月財務收支等內容,更好監督集體資金管理。目前,全市605個村(居)已全部投入使用。肥城市安駕莊鎮從事建安行業、常年在外務工的村民達2萬余人,現在能夠通過手機直接線上查看村級財務公開情況,既提高了群眾參與村級事務的便利性,又保障了群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讓合作社財務在陽光下運行。
1.3 雙向聯動,規范經濟行為
堅持激勵約束雙向結合,幫助合作社規避風險,推進集體資產保值增值。一方面,強化負面約束。在合作社為他人提供擔保抵押、出借資金賬戶、融資借款、從事其他理財行為等具有重大經營風險方面條目式列出“四個不得”,劃出“紅線”避免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更好保護成員利益和集體資產、資源、資金的安全。市級每半年組織開展財務審計檢查,每年底組織開展集中審計,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對出現違規違紀問題、造成合作社經濟損失的,嚴格追究責任。另一方面,強化正向激勵。鼓勵合作社參與市場競爭,引導年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的股份經濟合作社出資設立獨資公司或吸收社會資本成立合資公司,市級制定注冊條件和程序,明確出資限制,依法依規對外開展業務,進一步激活集體經營性資產效益。全市村級出資成立的55家企業,注冊資本超4.35億元,經營范圍涵蓋建筑安裝、物業管理、鄉村旅游、房地產開發、農產品種植銷售等行業,每年為集體增收2012.54萬元。
2 全力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質量
政府是支撐合作社發展的“第一推動力”[2]。自2021年3月肥城市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以來,肥城市高度重視,成立了市委書記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強化督促,落實政策;部門聯合、鎮街全力以赴,靠上指導服務,各項工作扎實推進,目前,試點任務已全面完成,工作成效達到預期。
2.1 制定方案,明確目標措施
在開展鎮村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出臺《肥城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方案》,明確了試點工作的總體思路、基本原則、目標任務、方法步驟、推進措施等。為配合試點工作,先后制定《關于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關于推進農民合作社做優做強的實施意見》等指導性文件,為農民合作社的規范發展提供了制度遵循。
2.2 上下聯動,強化指導幫扶
一是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為利于信息溝通,建立經常性、永久性的協調機制[3]。發揮聯席會議辦公室溝通協調作用,研究協調試點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二是構建服務體系。市級建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孵化中心、產權交易服務平臺,鎮、街設立合作社服務中心。組建合作社輔導員隊伍,聘請100余名專家教授、專業技術員、農經干部、優秀合作社理事長等,開展“百名專家進百社”活動,對合作社按需指導、定向幫扶,提供全程全方位服務。兩年來,先后開展示范培訓29期、受益3500人次。三是幫扶政策跟進。協調金融及擔保機構,提供金融支持9000萬元;對投入較大、示范帶動效果好的示范社,爭取上級財政獎補資金340萬元。
2.3 動態管理,提升質量水平
一是構建“四級聯創”體系。以創建示范社為抓手,引導符合條件的農民合作社積極爭創國家、省、市、縣級示范社,形成了“四級聯創、梯級遞升”的工作格局。二是落實動態監管措施。建立示范社名錄庫,推行數字財務管理軟件,規范管理制度,定期抽測,動態監測運營情況。開展“重數量輕質量”集中整治活動,清理“空殼社”300余家。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肥城市級以上示范社404家,其中國家級9家、省級43家、泰安市級182家。
2.4 示范引領,促進作用發揮
引導各級合作社在鄉村振興建設中以實際行動當排頭、作貢獻。一是帶動聯戶共富。目前,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1994家,社員9.1萬戶,帶動農戶17.2萬戶,帶動農戶增收6329.6萬元。二是促進土地流轉。在尊重群眾意愿基礎上,各類合作社流轉土地40多萬畝,靠集約經營解決土地細碎化問題,靠科學管理提高了種地收益。三是發展特色產業。引導合作社拓展發展空間,發展特色產業、特色產品增收,涌現出一大批像“桃子姑娘”“河口草莓”“泉勝鮮食玉米”“邊院藍莓”“孝門煎餅”等特色品牌、特色產品,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四是開展社會化服務。依托汶陽田為民服務中心,充分發揮各類合作社在農機、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引導他們為小農戶提供耕、種、管、收等全過程、全方位托管服務,通過“先富帶后富”,實現社會效益,社會化服務基本實現了“全覆蓋”。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6-12-30(1).
[2] 徐旭初.農民合作社發展中政府行為邏輯:基于賦權理論視角的討論[J].農業經濟問題,2014,35(1):19-29.
[3] 王曙光.農民合作社的全要素合作、政府支持與可持續發展[J].農村經濟,2008,(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