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珊
文題速遞
就你讀過的某部名著或文學作品,寫一篇讀后感,題目自擬。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可以針對這部書籍、這篇文章的整體或其中某一個章節、片段來寫。選定之后,重讀一遍,然后從多方面的閱讀感受中選擇一點來寫。
2.引用原文時,要仔細核對,以保證引文與原文一致。
3.要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力求新穎,并聯系個人生活經驗來談,但不能脫離原作、原文任意發揮。
寫作指津
一、讀好原文是基礎
1.認真閱讀
讀是感的基礎,感是由讀而引發的。若是走馬觀花地讀,連作品的內容都無法了解,還何談感?若是不加思考地讀,雖有感而感不深。只有認真讀,方能有所感。
2.隨筆而感
讀后感不是閱讀完才產生的,而是伴隨著整個閱讀的過程。閱讀時,我們要隨手記錄下當時的所感、所悟、所思、所想,這些內容是我們完成一篇讀后感的最佳原始材料。
二、整體梳理是關鍵
1.整理概括書本內容
讀后感從書本的內容寫起,但不是對書本內容的再現。我們需要對整本書或書中的精彩內容進行概括與整理。
2.梳理自己的隨感
閱讀過程中隨筆式的記錄看似零散,但我們在進行梳理時,會發現其前后是有著密切聯系的。這樣的梳理,其實就是我們對“感觸”的進一步思考與提煉。
寫讀后感不必面面俱到,我們要選擇令自己感觸最深、最能和自己的生活產生聯系、最能與自己產生共鳴的一點來寫作。而我們梳理隨感的過程,其實就是我們發現并確定寫作點的過程。
3.聯系生活實際
讀書的意義不僅在于積累知識,更在于指導生活,啟迪人生。讀完一本書或一部作品,我們并不只是知道了一個故事,而是對一些事有了更加清晰與深入的認識。這就是讀書的意義與價值,也是一篇讀后感中最動人的地方。
三、掌握結構是技巧
讀后感的常見結構框架是“引——議——聯——結”。
“引”是圍繞感點,有的放矢地引述作品原文。“議”是對所“引”材料的分析,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挖掘材料的深意,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主要感受或觀點。“聯”是緊扣“感點”,聯系個人的生活經驗、閱讀經驗和社會現實,由此及彼,拓展發散,讓感悟更有深度。“結”是總結全文,可呼應所“讀”,可提出號召,可強調感點,可升華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