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院將充分發揮創新主力軍作用,全力加快突破關鍵領域核心技術,以高質量科技創新成果支撐引領產業轉型、促進生產力提升和重塑,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核心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質生產力是“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作為以“科技創新發揮主導作用”的先進生產力,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水平與科技變革、技術進步密切相關,其內涵就是以科技創新為核心要素,以技術牽引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對傳統生產力的全面重塑。作為中國石化的直屬研究院,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以下簡稱“上海院”)把“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加快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將充分發揮創新主力軍作用,全力加快突破關鍵領域核心技術,以高質量科技創新成果支撐引領產業轉型、促進生產力提升和重塑,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核心動能。
一是加快突破化工新材料技術,夯實制造強國的“材料之基”。材料技術是現代高新技術中的底層與先導技術,新材料產業是戰略性、基礎性產業,也是決定高端制造業競爭力的關鍵領域。近年來,中國石化加快布局化工新材料領域技術,碳纖維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了重大突破,為相關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原材料支撐。但對標制造強國建設要求、人民群眾消費升級需求,我國新材料產業,特別是高性能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水平還相對落后,產業布局不盡合理,以新材料引領帶動制造業發展的驅動力不足,還需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筑牢制造強國的“材料之基”。面向未來,上海院將聚焦國家急迫需要和產業發展需求,勇擔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圍繞中國石化打造化工新材料原創技術策源地,持續強化高性能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可降解PGA材料等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加快突破關鍵戰略材料開發和產業化應用,確保關鍵領域材料自主可控,以原創性技術突破推動產業變革、切實提高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二是加快研發高端化學品,支撐煉化產業鏈轉型升級。隨著國家加快推動能源轉型,石油消費從燃料用途逐步向原料用途轉變,煉油產業由過去主要生產燃料向生產原料、材料轉變,傳統煉化行業面臨著大宗產品產能過剩、高端產品供給不足的挑戰,化工產業“大而不強”的特點日益突出,亟待通過技術創新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和產品附加值,推動煉化產業鏈向高端化、精細化轉型發展。面向未來,上海院將聚焦產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強化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以支撐企業提質增效、產業轉型升級為導向,不斷在強鏈延鏈補鏈上下功夫,依托催化技術優勢,大力推進油轉化、油轉特、烯烴綜合利用等煉化一體化技術攻關和產業應用,積極開發電子化學品、油田化學品、高性能材料特種單體等產業亟需的高端精細化學品,持續推動技術迭代升級、關鍵產品“補短板”,在做強“基礎”的同時突破“高端”,以技術創新驅動石化產業轉型升級,為建設現代化石化產業體系提供高質量技術供給。

上海院新結構分子篩團隊進行技術討論。 吳江/攝
三是持續加強導向性基礎研究,提升原創技術策源能力。與傳統生產力依靠漸進型的增量式創新不同,新質生產力的形成源自基礎科學研究的重大突破和對原有技術路線的根本性顛覆。當前,我國能源化工產業鏈部分關鍵核心技術的先進性、穩定性與國外先進水平還存在差距,迫切需要弄清楚基礎理論和技術原理,從源頭和底層破解“卡脖子”問題,突破制約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梗阻。面向未來,上海院將以更大力度推進能源化工領域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聚焦科學前沿、國家重大需求和產業核心領域凝練科學問題,依托綠色化工與工業催化全國重點實驗室、基本有機原料催化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同步輻射光源大科學裝置等國家級創新平臺和實驗設施,進一步強化產學研協同創新、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持續深化新結構分子篩創制與結構解析等領域基礎研究,以高質量原始創新成果推動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和應用轉化,為實現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