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晟
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已進入“快車道”,但是充電設施布局不合理,高速充電不便利等問題凸顯。在去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國家電網山東聊城供電公司數字化部信息運檢班班長馮濤建議,應完善充電基礎設施,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邁入全面市場拓展期,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推動交通領域實現清潔低碳轉型。但充電難、建樁難等問題仍普遍存在,尤其是節假日高速充電樁數量不足,充電排隊現象普遍。
馮濤建議,應完善充電基礎設施,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我國應該加快公共充電基礎設施規劃落地,政府主管部門強化規劃引導,加快建立‘省級統籌指導、地市具體實施的規劃責任體系,保障建設條件。”
他表示,應該強化高速公路充電保障能力,進一步落實《加快推進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等文件要求,優化高速公路充電市場環境,吸引社會主體投資共同做強高速充電服務保障能力。
2023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的指導意見》,對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作出了具體部署,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蓋廣泛、規模適度、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有力支撐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有效滿足人民群眾出行充電需求。建設形成城市面狀、公路線狀、鄉村點狀布局的充電網絡。
2024年2月,交通運輸部發布去年充電樁建設情況,截至2023年底,我國累計建成充電樁2.1萬個,高速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網絡進一步完善。同時,為強化運營服務,2023年,交通運輸部將高速公路充電設施“隨手查”納入民生實事,上線了“e路暢通”微信小程序,通過信息化手段采集、匯聚、發布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基礎設施信息,同步開通“陽光救援”功能,實現全國高速公路“一鍵呼救”和救援服務電話、救援服務點和收費標準“三公開”,為電動汽車公路出行提供了多重保障,公眾駕駛新能源車出行的意愿和信心不斷增強。
2024年,交通運輸部將繼續指導各地加強與相關企業合作,加大建設力度、優化布局、加密設置,持續推動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計劃新增公路服務區充電樁3000個、充電停車位5000個,鼓勵在服務區建設超快充、大功率充電設施。同時,根據節假日期間不同地區、不同時段的車流量特點,指導各地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