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昭
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醫藥集團總工程師楊曉明提出“加強新發突發傳染病基礎性和原創性的研究,來彌補目前技術方面存在的一些‘卡脖子問題”的建議。
楊曉明認為,過去20多年,我國在科技創新上,特別是在體系化建設方面,從藥物的研發、生產、供應以及監管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發展。以新冠疫苗為例,在科研技術創新、關鍵工藝技術突破以及監管緊急審批機制等方面,都充分體現出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
“但是也要重視差距。”楊曉明說,在突發傳染病的科技應對方面,一些原始創新、基礎研究、平臺方面的建設還需要加強。他指出,目前在疫苗的生產領域、細胞機制的研究還很缺乏,選擇可選用的細胞系比較少,對細胞系更進一步的分子機制、細胞機制原理等方面的基礎研發還不夠。
另外,在關鍵試劑、關鍵檢測儀器等方面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卡脖子”的技術問題。對此,楊曉明建議,在科研上做進一步的突破和創新,來彌補這些短板:“建議能夠加強新發突發傳染病基礎性和原創性的研究,使我們在應對新突發傳染病方面,可以擁有更好的、更快的、更有效的手段。”
2023年12月20日,“新突發傳染病新型疫苗研發全國重點實驗室”啟動會暨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舉行。
中國生物總裁楊匯川在致辭中表示,疫苗事關健康中國、國家安全、國家發展三重國家戰略,是應對新突發傳染病不可替代的“國之重器”。全國重點實驗室將以中國生物為依托,牢牢把握服務國家公共衛生和生物安全重大戰略需求定位,加快研制一系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形成快速應對新突發傳染病的科技能力,充分發揮在國家和行業中的戰略性引領支撐作用,助推我國疫苗原創技術和應用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023年12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疾病預防控制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該意見提出,以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為龍頭、省級預防醫學科學院和傳染病醫療機構為骨干,打造一批科技創新支撐平臺和重點實驗室,提升疾控科技研發與轉化應用能力。支持疾控機構與醫療機構、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共建產學研用對接平臺,共享科技平臺和資源。支持預防醫學科學院提升公共衛生科技創新能力,打造傳染病防控研究核心基地,重點加強重大疾病和健康危害因素防控策略措施、核心技術、關鍵設備等科研攻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