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晟
如今,我國已經進入“掃碼時代”,二維碼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背后的標識代碼體系,是中國自主標識技術突破的一個“里程碑”。未來,它將在數字經濟、“雙碳”和產業升級等領域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實際上,二維碼只是一種載體,它的背后是標識代碼,如條形碼、RFID、SIM卡、芯片等都可以作為標識代碼的載體。而中關村工信二維碼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中碼院”)就是專注于標識代碼技術研究和標準制定的科研服務機構。
人類的發展史其實就是標識代碼的發展史,人們日常生活中會用到身份證、護照,身份證號和護照號就是屬于每個人的標識代碼。就目前而言,各個國家身份證還不能在全球通用,但是護照卻可以通用,就是因為它的標識代碼是一個國際標準。
在互聯網時代,每一臺電腦都擁有唯一的IP地址,才可以連上全球因特網,IP地址就是每一臺電腦的專屬標識代碼;目前IP地址是由美國的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分配機構(ICANN)組織授權分發,全球有13臺根服務器,面向全球進行授權分發和解析。即將到來的萬物互聯時代,所有人、事、物、數據等實體或虛擬的對象都需要有全球唯一身份標識代碼,才可以進行萬物互聯。對標互聯網時代的ICANN組織,中碼院就是萬物互聯時代致力于給所有對象分配唯一身份標識代碼的機構。
伴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全球已經全面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根據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初步建立,產業數字化轉型邁上新臺階,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更加完善。到2035年,我國將形成數字經濟現代市場體系,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推進數字化建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但統一數字身份標識是一切的前提,數字身份標識是實現世界自由鏈接的基礎。
從國家層面來看,數字身份標識的背后關聯著海量的大數據信息,對于維護國家信息安全、產業安全和戰略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從社會角度來看,統一數字身份標識可為個人、企業和政府創造重大經濟價值。
面對數字經濟的發展趨勢和統一身份標識的時代需求,中國在數字身份標識方面的發展卻相對滯后。目前,世界上有47家全球數字身份標識發行機構,其中38家被歐美國家掌握。同時,在數字經濟建設中,數字身份標識標準不統一,無法實現互聯互通,這造成了極大的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也不具備可持續性。
關乎國家戰略安全的標識代碼
2012年,中國自主研發的標識代碼獲得重大突破,并于兩年后成立中碼院面向全球開展推廣,2018年獲得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歐洲標準委員會(CEN)、國際自動識別與移動技術協會(AIM)三大國際組織共同批準認可,成為ISO/IEC 15459國際標準標識代碼,全球發行代碼為“MA”,中碼院正式成為全球代碼發行機構。
MA標識代碼體系是中國首個具有全球頂級節點管理權和代碼資源分配權的ISO國際標準對象標識體系,這也是國際標準化組織成立77年來,首個面向中國機構分配的代碼信息資源,成為ISO/IEC 15459國際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填補了我國在基礎代碼資源領域的空白,打破了我國在基礎信息資源領域長期依賴國外技術體系的歷史。
據中關村工信二維碼技術研究院院長張超介紹,MA標識代碼體系,采用三段的矩陣式編碼結構,能為每一個對象分配一個全球唯一身份標識,是“對象”的全球數字身份證,具有全球唯一性和國際通用性。同時,MA標識代碼體系是矩陣式編碼結構,編碼靈活、編碼可分權、分層、分級管理,具有很好的易用性。同時,MA獨創的多維矩陣式解析架構,采用創新的碼分多址解析技術、分布式解析技術和邊緣解析技術,實現點對點解析、一對多解析、多對一解析和分點解析,從而實現數據訪問分權、分級、分層、分身份、分信道解析,既支撐天量級訪問的萬物互聯需求,又很好地破解了信息共享與安全的矛盾關系。
同時,MA標識代碼體系的“橫空出世”,中國擁有了首次向全球發行代碼的話語權,從規則制定到全球根節點建設維護皆由中國機構自主掌控,既可以構建自主解析的全球根節點,又可以面向全球提供發碼、解析服務。
此外,MA標識代碼體系兼容開放、可擴展性強,可實現跨地域、跨平臺、跨系統、跨載體之間的互聯互通,并且能夠兼容全球主要碼制和編碼體系。用戶可以直接采用其他編碼體系,在編碼方面只作微小改動即可兼容舊有編碼方式,有效解決標識應用孤島和系統繼承性開發問題,實現功能無縫銜接。
“就目前而言,MA標識代碼體系的技術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痹趶埑磥?,傳統的編碼技術是工業2.0以前時代的產物,大部分用于對產品分類識別和靜態識別,MA標識代碼是工業4.0時代的產物,用于對人、事、物、時空、數據等對象分配全球唯一身份,是為萬物互聯而誕生的。而且MA標識代碼體系是去中心化的技術,不主動存儲客戶的數據,對企業和國家都是安全的。這項核心技術的突破,也意味著在基礎設施安全領域,中國有了自己的“護城河”。
構建萬物互聯世界
據了解,MA標識代碼體系支持國內外主流標識體系和企業個性化編碼需求,支持一維條碼、二維碼、RFID、NFC、芯片等多種標識載體,可為實體世界和數字世界各類對象提供全球唯一標識,它已在工業、農業、醫療衛生、城市管理等多個行業開展示范應用。
2020年12月28日,工信部印發《工業互聯網標識管理辦法》,并于2021年6月1日正式實施,意味著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服務正式進入“牌照時代”。2022年5月13日,MA標識代碼通過了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專家論證,一致通過將MA納入工業互聯網標識要素,并于2022年6月中碼院獲工信部簽發“工業互聯網標識注冊管理機構”行政許可。
2021年8月2日,由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和中碼院牽頭聯合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中國信息安全研究院、中國電科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9家單位成立MA標識代碼管理委員會,共同加快推進MA標識代碼體系在各領域的普及應用和國際化發展。
2023年11月,實景三維中國MA基礎地理實體標識節點試點全國啟動,這也標志著實景三維MA基礎地理實體標識節點在全國正式啟動建設。該試點將首先在安徽省、山東省、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開展,支撐構建地方統一時空大數據平臺,實現區域內自然資源的“一碼統管”,并建立以“地理實體碼”為紐帶的“多碼融合”機制,深化測繪地理信息賦能自然資源管理和高質量發展,助推地方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中國建設。
中碼院介紹,以地理實體為主要內容的實景三維是數字政府、數字經濟重要的戰略性數據資源和生產要素,是國家重要的新型基礎設施,構建MA標識節點對開展實景三維成果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將為數字中國、數字政府和數字經濟提供空間定位框架和分析基礎,打造數字中國空間底座。
日前,MA標識代碼體系在“雙碳”領域的應用也出現了突破。我國(CCER)于2024年1月重啟,目前中碼院已經和北京綠色交易所等單位開展戰略合作,基于MA標識代碼體系構建全球碳碼體系,對碳足跡碳管理相關對象賦予全球唯一數字身份代碼,并記錄其全生命周期碳足跡碳排放等相關信息,用于支持政府、企業等相關機構進行碳管理和碳決策。
布局國際 拓展中國影響力
除了國內大規模應用外,MA標識代碼體系也在國際應用中拓展著中國的影響力。據了解,其在全球注冊用戶超過50萬,已發放近一萬億個標識代碼,覆蓋超過30個國家,并在韓國、印度、加拿大等國家授權設立了代碼發行管理機構,與智利、阿根廷、亞美尼亞、烏拉圭等國家相關機構開展了MA應用。
2023年10月10日,中碼院聯合30多個國家相關機構共同發起成立“國際標識代碼產業聯盟(ICA)”籌備委員會。ICA以“共享、綠色、可持續 ”為宗旨,旨在協調制定統一的數字標識國際標準,推進主流國際標識代碼體系的互聯互通和協同共用,為相關國家深入開展數字技術合作、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搭建國際合作平臺,積極促進各國和國際數字產業有序發展,共同構筑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的基石。
對話張超
《科技創新與品牌》:擁有獨立知識產權的國際標準標識代碼體系對我國有什么戰略意義?
張超:數字經濟已成為全球發達經濟體競爭的戰略制高點,而標識代碼是數字經濟的底層支撐,2023年5月,美國發布2023《關鍵和新興技術國家標準戰略》,將“數字身份基礎設施”納入美國國家戰略;2023年9月,歐盟提出要創建一個安全的、歐洲通用的數字身份系統,并在同一年攜手三家運營商啟動數字身份證試驗。
歐美發達國家長期通過國際標準、專利技術、國際組織等軟規則來主導國際秩序,搶占國際市場??此栖浺巹t,實為“硬實力”,如商品條碼、金融結算SWIFT、互聯網域名都是美國和歐盟在制定標準。
從國家整體安全和數據安全考慮,中國必須要搶占標識代碼領域的制高點和話語權。重點體現在標識代碼的國際分配權、標識國際根解析權及標識載體標準的主導權三個方面(標識載體如路由器、存儲器,標識載體介質如二維碼、芯片等)。
《科技創新與品牌》:MA標識代碼體系對于全球貿易有什么推動作用?
張超:進入萬物互聯時代,萬物都需要有自己的身份證,MA統一標識代碼是萬物的身份證,是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在國際貿易中,通過MA統一標識代碼體系,可以有效地防止灰色清關、假冒偽劣,進行國際市場動向分析等具有重要作用。
《科技創新與品牌》:當下新技術不斷推動著數字化轉型,以元宇宙領域為例,我們自主研發的MA標識代碼體系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張超:宇宙孤島、隱私保護、秩序構建是元宇宙要解決的核心問題。MA全球統一標識可以構建元宇宙的底層基本秩序,使不同的元宇宙之間實現數據互訪,并通過構建三元數據分權管理機構實現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元宇宙的實現不是一蹴而就,仍然要依靠底層技術的驅動和協同發展。依托MA標識代碼管理委員會將不斷在工業元宇宙領域實施產學研合作,縱深推進前沿技術的突破和我國工業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