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娟 郭田田
摘 要:食品安全檢測對保障公眾健康和食品質量至關重要,但在應用過程中存在技術局限性、法規標準滯后、人為操作失誤等諸多問題,威脅到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與可靠性,進而影響食品安全。本文提出加強檢測技術的研發與更新、更新和完善食品安全標準與法規,以及加強人員培訓和操作規范等防范策略,通過持續的技術革新和體系改進,期待能夠為人們的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關鍵詞:食品檢測;檢測風險防范;策略
Research on Risk Prevention Strategies for Food?Safety Testing
Abstract: Food safety testing is crucial to protect public health and food quality,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such as technical limitations, lagging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and human errors, which threaten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est results, and then affect food safety. This paper proposes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esting technology and update, update and improve food safety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as well as strengthen personnel training and operation norms and other prevention strategies, through continuou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ystem improvement, to better ensure food safety.
Keywords: food testing; risk prevention in testing; strategies
隨著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和國際貿易的日益增加,食品安全問題不斷涌現,如食源性疾病暴發、有害物質污染等,嚴重威脅到公共健康和食品貿易的安全[1-2]。作為確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食品檢測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受到了廣泛關注。食品檢測涉及微生物、化學、物理等多個領域,其準確性和有效性直接關系到食品安全事件的預防和控制。然而,在食品檢測過程中,存在著不少風險和挑戰[3],如檢測技術的局限性、標準和法規的滯后性、人為錯誤和操作不當等,這些都會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4-5],進而影響食品安全管理的整體效果,也可能損害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心,對食品行業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因此,本文分析了食品檢測過程中存在的主要風險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具體的防范策略,為確保公眾健康、維護食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的參考和建議。
1 食品安全檢測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檢測對于提升食品質量、保護消費者健康、增強消費者信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對食品進行全面檢測,可以有效識別和控制食品中的有害物質,確保食品符合安全標準,降低食源性疾病的發生概率,同時提升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度。食品安全檢測的重要性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①食品安全檢測能夠有效提升食品質量。通過先進的檢測技術,如高效液相色譜法、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核磁共振等,可以精準地檢測出食品中的有害物質,包括重金屬、農藥殘留、食品添加劑等。這些技術的應用能有效確保食品在生產、加工、流通等各環節均符合安全標準,從源頭上提升了食品的整體質量。例如,通過對奶粉中有害物質的檢測,能夠及時發現問題,避免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保護了嬰幼兒的身體健康[6-7]。②食品安全檢測在保護消費者健康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通過定期和不定期的食品檢測,能夠及時發現和處理食品安全問題,減少食源性疾病的發生。例如,對肉類產品進行病原體檢測,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可以有效預防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③食品安全檢測有助于增強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心[8]。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食品的安全問題。透明的食品檢測流程和公開的檢測結果能夠讓消費者更加信賴食品品質,從而促進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和食品市場的健康發展。例如,通過標識等級表明食品的安全性,可以有效提升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認可度。
綜上,加強食品安全檢測,采用科學合理的檢測方法和技術,對于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保障公眾健康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2 食品安全檢測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食品安全檢測在維護公共健康和食品質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分析食品檢測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和風險變得尤為重要。這些問題可能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整個食品安全體系的有效性,因此深入分析這些風險問題,有助于相關人員提出針對性的解決策略,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檢測的能力。
2.1 檢測技術的局限性
在食品安全管理體系中,食品檢測技術的局限性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這一局限性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對于新出現的污染物,如特定的化學物質、環境污染物以及由于工業進步新出現的副產品,這些新型污染物可能因環境變化或新的生產工藝而進入食品鏈,但由于檢測技術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它們的存在可能無法被及時發現,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隱患。②對于痕量污染物的檢測也面臨著巨大挑戰。許多污染物即使在極低濃度下也可能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如某些重金屬、殘留農藥以及某些微生物毒素。然而,當前部分檢測技術在靈敏度和特異性方面仍難以滿足相關要求,導致這些痕量污染物很難被準確檢測出來。③技術局限性還體現在檢測效率上。食品安全事件的快速響應對于防止食品污染擴散至關重要,但部分檢測技術操作復雜、耗時長,無法實現對污染事件的快速定位和控制。另外,一些高精度的檢測設備成本高昂,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難以廣泛應用。
2.2 標準和法規滯后
在食品安全管理領域,標準和法規的作用不言而喻。它們為食品檢測提供了必要的依據和指導,確保了食品生產和加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和安全監管。然而,隨著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和新型污染物的不斷出現,現有的食品安全標準和法規更新速度已無法緊跟其變化,這一現象在食品安全檢測領域尤為明顯。這種滯后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新型污染物的出現頻率遠遠超過了法規更新的速度。隨著化學工業的發展和農業生產方式的變化,新的化學物質和生物制品被不斷帶入食品鏈中,這些物質可能因其特定的毒性或生物活性而對人體健康構成潛在風險。由于缺乏對這些新物質的充分認識和評估,現有的標準和法規往往難以涵蓋所有可能的風險因素,導致部分危害物質未能被及時識別和管控。隨著分析技術的發展,檢測限的降低使得越來越多微量級的污染物可以被檢出。然而,相關法規和標準的設定往往基于傳統的技術水平,未能及時調整以適應新的檢測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食品檢測技術應用的廣度和深度。②國際間食品安全標準和法規的不一致性。不同國家和地區根據自身的經濟發展水平、文化習俗和公眾健康需求制定了各自的食品安全標準和法規,這種差異性在全球化的食品貿易中可能導致監管障礙,增加了食品企業的合規成本,同時也為食品安全監管帶來了挑戰。
2.3 人為錯誤和操作不當
在食品安全檢測領域,人為錯誤和操作不當是導致檢測結果不準確的重要因素之一。從樣本的采集、處理、分析到結果的記錄和解讀,都可能因人為因素而出現誤差,進而影響食品安全評估和管理決策的有效性。
①樣本污染是一個常見的問題。在食品樣本的采集和處理過程中,如果操作人員未能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或使用了未經消毒的工具和容器,就可能導致樣本受到微生物或化學物質的污染。此外,如果樣本在運輸或儲存過程中未能保持適宜的條件,也可能導致樣本的性質發生變化,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②數據記錄錯誤也是影響檢測結果準確性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包括手工記錄數據時的筆誤、數字錄入錯誤以及對檢測結果的錯誤解讀等。在一些情況下,即使使用了自動化設備進行數據記錄,操作人員對設備的誤操作或設定錯誤也可能導致數據記錄不準確。③操作不當還包括對檢測儀器的不正確使用和維護。食品安全檢測常用的儀器設備需要進行定期校準和維護,以保證其檢測性能。如果操作人員未進行針對性培訓,可能無法正確操作這些設備,或忽略了設備維護和校準的重要性,這將直接影響到檢測結果的可靠性。
3 食品檢測風險防范策略
前文已經詳細探討了食品安全檢測過程中面臨的主要風險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威脅到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還可能影響到整個食品供應鏈的安全性,甚至危及公共健康。因此,針對這些風險問題,采取有效的防范策略顯得尤為重要。只有通過系統性的改進措施,才能提升食品安全檢測的整體效率和準確性,才能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針對食品安全檢測,本文提出以下幾點防范策略。
3.1 加強檢測技術研發和更新
在食品安全領域,檢測技術的發展和更新是保障食品質量和消費者健康的基石。隨著新型污染物的不斷出現以及食品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對檢測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強檢測技術的研發和更新顯得尤為重要。
①研發高靈敏度和高準確度的檢測技術對于提升食品安全檢測能力至關重要。這包括開發能夠檢測到低至痕量級的污染物的技術,以及能夠精確識別新型復合污染物的方法。例如,利用納米技術、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基因測序等前沿科技,可以顯著提升檢測的靈敏度和準確性,從而有效識別和控制食品中的有害物質。②定期更新檢測設備和技術是確保檢測能力與時俱進的必要措施。隨著檢測技術的快速發展,僅依賴舊的檢測設備和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現代食品安全檢測的需求。因此,食品檢測機構和相關企業需要定期對檢測設備進行升級和維護,引進最新的檢測技術和儀器,以提高檢測的廣度和深度。③跨學科合作在檢測技術的研發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整合化學、生物學、物理學以及計算機科學等多學科的知識和技術,可以促進新型檢測技術的創新和發展。此外,政府和私營部門的合作也是推動檢測技術進步的重要動力,政府可以通過提供資金支持和政策激勵,鼓勵私營企業投入檢測技術的研發資金,共同提升食品安全檢測的能力。
3.2 更新和完善食品安全標準與法規
在食品安全管理體系中,及時更新和完善食品安全標準與法規是確保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的關鍵環節。隨著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和新技術的應用,新的食品安全風險不斷出現,這就要求法規和標準能夠靈活適應這些變化,確保能夠有效管理和控制這些風險,具體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建立科學、系統的風險評估機制,確保法規和標準能夠及時響應食品安全領域的新發展。通過持續監測食品安全趨勢和風險,科學評估新污染物和新技術對食品安全的影響,從而為法規和標準的更新提供科學依據。②加強國際合作與信息共享。通過加強國際合作,分享食品安全信息和監管經驗,可以促進全球食品安全標準的統一和協調,提高各國食品安全法規的兼容性和有效性,共同應對全球食品安全挑戰。③引入靈活的法規制定和更新機制??紤]到食品安全領域新挑戰的快速變化,法規和標準的制定和更新需要更加靈活和迅速。這可能包括采用臨時措施應對緊急食品安全問題,或者設立快速通道更新關鍵風險管理措施。同時,應鼓勵利益相關者,包括食品行業、科研機構、消費者團體等,參與法規的制定和修訂過程,以確保法規和標準的實用性和有效性。
3.3 加強人員培訓和操作規范
加強人員培訓和操作規范是提升食品檢測質量和效率的關鍵因素。為了有效減少人為錯誤和操作不當導致檢測結果不夠準確的情況,需要對檢測人員進行專業化的培訓,并建立嚴格的操作規程。
①專業化培訓的目的是確保所有檢測人員都具備必要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這包括對食品安全標準的深入理解、檢測方法和技術的熟練掌握,以及對現代檢測設備的正確操作等。定期舉辦的培訓課程和工作方法可以幫助檢測人員緊跟最新的食品安全知識和技術發展,提升其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②建立嚴格的操作規程對于確保檢測過程的標準化和規范化至關重要。操作規程應涵蓋樣品采集、處理、分析和數據記錄等所有檢測流程,明確每一步驟的執行標準和要求。這不僅有助于減少人為操作的不穩定性,提高檢測結果的重復性和可靠性,還有助于在發生問題時及時追溯和定位。③建立和完善質量控制系統是確保檢測流程準確性和可靠性的另一個重要措施。質量控制系統應包括內部質量檢查、外部質量評估、設備校準和維護等內容。通過定期的質量控制檢查,可以及時發現并糾正檢測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確保檢測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4 結語
食品安全檢測是確保公共健康和食品質量的關鍵環節,在監管食品安全法規執行和為消費者提供安全保障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和新型污染物的不斷出現,食品安全檢測面臨著諸多挑戰。這些挑戰主要包括檢測技術的局限性、法規標準的滯后性,以及人為操作不當等,它們共同影響著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進而對食品安全構成潛在威脅。為應對這些挑戰,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防范策略,包括加強檢測技術的研發和更新、更新和完善食品安全標準與法規、加強人員培訓和操作規范。這些策略的實施需要政府、檢測機構、食品企業和消費者共同努力,同時應建立全社會參與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以適應不斷變化的食品安全檢測需求。
未來,相信隨著科技的進步,新的檢測技術將不斷涌現,這將極大地提高食品安全檢測的效率和準確性。同時,持續關注和改進檢測技術、法規標準更新以及人員培訓等方面,對適應食品安全檢測的新需求和新挑戰至關重要。相關人員應持續努力,向建立更安全、更透明、更高效的食品安全檢測系統邁進,為保障公眾健康提供堅實的保障。
參考文獻
[1]賈廣惠.論中國食品污染的風險預警建構[J].現代傳播,2012(10):45-49.
[2]高優美.探索我國食品安全衛生問題的現狀和對策[J].現代食品,2019(15):110-111.
[3]康蕊,谷滿屯,周玉玲,等.我國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標準現狀與探討[J]. 質量安全與檢驗檢測,2023,33(5):35-39.
[4]鐘慈平,李琰歆,成長玉,等.影響食品檢測方法標準實施有效性的風險分析及對策[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20,11(21):8102-8105.
[5]張政委.檢測技術標準化對提升食品安全的意義探析[J].汽車博覽,2021(13):108.
[6]李哲.食品分析及安全檢測方法研究[J]. 化工管理,2018(6):29-30.
[7]李月娟,吳霞明,王君,等.食品分析及安全檢測關鍵技術研究[J].中國釀造,2012,31(12):13-17.
[8]劉紅梅.淺析食品檢測對食品安全的重要性[J].食品界,2021(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