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供應鏈的數字化; 供應鏈的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供應鏈的韌性與安全;價值創造能力;自主可控的供應鏈
中圖分類號:F113;F1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7934(2024)01-0005-05
在當前國際環境動蕩加劇、世界經濟發展弱化的基本格局與大背景下,全球供應鏈確實到了必須重構、必須轉型的階段。相較于其他國家,中國在此問題處理上更加積極,中國叫做“供應鏈的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實際上意義都是一樣的。在供應鏈的重構和供應鏈的轉型過程中,供應鏈的發展呈現出三個基本趨勢。
供應鏈的數字化是全球供應鏈轉型和重構的關鍵“抓手”,它不是目標,但是缺它不可。
從整個世界經濟發展狀況來講,存量的需求已經達到了飽和,中國也一樣。從世界經濟發展歷程來看:①二戰以后到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球百廢待興,經濟處于短缺狀態,是規模擴張的發展階段,通過規模擴張來實現人類的發展。②20世紀80年代以后到90年代,西方國家經濟進入過剩階段,進入到降本增效,提高精益化的發展,通過降本增效推動人類經濟和社會的發展。③90年代以后,西方國家開始進入到轉型階段,進入到價值創造階段。在這個階段必須尋求一種關鍵的路線,這就是供應鏈的數字化。我國的發展階段也一樣,只不過滯后一點,但到現在應該和全球同步,已經進入到存量需求飽和階段,必須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實現價值創造,推動整個世界經濟,包括中國經濟的發展。所以說,從這個角度來講,是形勢所迫,必須通過數字化實現新的價值創造。
發展數字化首先要把握的就是數字化的基本特征,靠數字化來做什么?為什么數字化能夠實現價值創造?數字化的特征有很多,至少有兩個最基本的特征一定要把握好。
1.數字化的鏈接
數字化跟資本不同,資本的特性是“擁有”,擁有的資本越多實力就越大。但資本的擁有實際上更多的是對存量價值的瓜分,所以資本再大也有邊界。而數字化卻不一樣,數字化的特性是鏈接,是通過企業和企業之間的鏈接,產業和產業之間的鏈接,乃至國家與國家、地區與地區之間的鏈接,形成無限發展的空間。所以說,數字化的鏈接為當今世界的發展奠定了提高價值創造的條件和基礎。
2.數字化的共生
共生有兩個方面,在完成供應鏈的某一個物理作業環節時,同時就產生一組數據,歸納起來就是:“形成一個物理世界的時候同時就會產生一個虛擬世界,而虛擬世界又反過來為物理世界創造更大的空間提供了條件。”更重要是,數字化在共生的過程中,形成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共生的背后就是共享和共贏。
這與資本不同,資本在“擁有”的過程中會形成一種“獨角獸”,形成壟斷,會導致發展的不均衡和不平等。當今世界,在資本擁有的過程中,區域之間發展不均衡,企業和企業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發展不平等,這是資本造成的。數字化不一樣,數字化的過程是區域之間、企業和企業之間、人和人之間在彼此共生中彼此共享,在共享的過程中彼此的發展是平等和均衡的。這一切都由數字化在鏈接和共生中實現。
在全球業內人士交流中至少形成以下兩個共識:一是通過數字化來實現價值創造能力的提升;二是通過數字化來推進組織協同能力的提升。
1.通過數字化來實現價值創造能力的提升
從全球范圍來講,整個人類經濟社會發展已經到了一種飽和狀態,如果要從需求側發力,通過擴大需求來尋求發展的話,已經沒有空間,已到達天花板。中國也一樣,存量需求已經飽和,必須通過供給側去推動新價值的不斷形成,通過新價值的不斷實現,才能夠實現人類社會的發展。
從中國本身來講,更有它自己的現實意義,中國現在已經進入到一個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發展階段,僅僅依靠降本增效,是實現不了強國和復興目標的,一定要做價值創造的事情。從降本增效方面來講,不能說降本增效沒有空間,但是一味地只做降本增效,不做價值創造必然落后。未來經濟發展的定位,不應當僅僅是拘泥于降本增效,更是要做價值創造的事情。企業也一樣,企業只做規模,能把企業做大;企業只做降本增效,能把企業做優;但是要把企業做強,必須通過價值創造去實現。
2.通過數字化來推進組織協同能力的提升
供應鏈通過數字化本身要做什么?過去的供應鏈,包括物流,做的是兩件事情:第一是資源整合,在整合資源的過程中,對資源做優化配置,來實現成本的減少。第二就是在產業之間、企業之間做流程優化,在流程優化的過程中提升效率。接下來應當關注組織協同能力的提升。比如物流,關鍵要做的就是多式聯運組織協同,包括各種運輸方式。在多式聯運的基礎上,把貨、車、路組織協同起來,成為“通道”。“通道”這個概念不僅僅是交通的事情,是把貨、車、路有機組織協同起來的一種組織方式,背后就是組織協同。在這個基礎上,再通過物流把上下游打通,即產業內部的協同。但是現在全球對組織協同有一個更高的期待,就是要做產業和產業之間的組織協同,甚至是區域與區域之間的組織協同。不僅僅要做經營層面和管理層面的,還要做戰略層面的協同。“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和拜登總統就區域之間組織協同的相關事宜進行了廣泛的交流。物流也一樣,當務之急是在組織協同方面要做多式聯運的事情,把多式聯運做起來以后,物流的協同能力一定會大大提高。
綠色是通過低碳來實現的,低碳的目標是可持續。所以說,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供應鏈是未來供應鏈發展的根本方向和最高境界。
在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方面,兩個議題必須要有,一是可持續發展,另一個是人才培養。目前的研究都著眼于如何實現低碳,如何實現能源的節約,這是實現綠色低碳的路徑。在路徑背后,更要看到企業自身發展未來的著眼點和觀念的轉變。通過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會帶來兩個方面的變化:一是從尋求競爭優勢轉變為尋求發展優勢;二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轉變為利他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比如,企業通過擴大規模,提高利潤來形成競爭優勢。在未來,在可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此舉將不可持續。未來的企業要做什么?就是“ESG”,“E”即環境保護,也就是未來企業優勢體現在對環境保護承擔了多大的責任,做出了多大的貢獻;“S”即社會責任,企業對社會做出的貢獻大小,對企業所在的社區做出了多大的貢獻;“G”就是公司治理,員工是否有獲得感、成就感和歸屬感,為供應商和客戶做出了什么樣的價值創造。從“ESG”中可以看得到,未來企業的發展理念應從以自我為中心轉變為以利他為中心。當前,許多企業家們都紛紛提出利他共贏的思維。從企業的角度來講,企業未來的發展不應當只看企業自身利潤和規模的大小,而要看其能否構建一個自身發展的生態圈,這才是企業形成發展優勢的根本環境。這個生態圈的最高境界就是人與自然相和諧。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第三條所談及的,即綠色發展,人與自然相和諧。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是指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下,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的狀態。作為人類應當做以利他為中心的事,要為地球、環境做出貢獻,人類自身才能夠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是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面對當前全球經濟的動蕩局面,尤其是中國面對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供應鏈應當具備韌性和安全。韌性和安全是供應鏈轉型升級、供應鏈重構的一個根本保障和當務之急。奧巴馬政府2014年就開始發布美國國家供應鏈安全白皮書。現在全球各國都對供應鏈安全非常關注,中國在這方面更為迫切。一方面,世界格局震蕩,大國博弈加劇,這是形勢所迫。另一方面,也是內在要求。當前我國開始進入到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強國建設的階段,韌性安全是有邏輯的,習總書記在之前提出來的是供應鏈“自主可控”,這是我國走向強國的一個最重要的條件。供應鏈分為三種類型:一是跟隨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就是跟著跨國公司的供應鏈走的,沒有話語權;二是自主型:在強國建設,高質量發展中,供應鏈一定是自主可控的;三是主導型:在全球化進程中,對全球供應鏈有一定的話語權。
習近平總書記目前對供應鏈提出的要求是“自主可控”。要做自主可控的事情,供應鏈就必須具備韌性和安全的條件。跟著跨國公司的供應鏈走,目前供應鏈安全是沒有問題的,但要做強國,要自主可控,甚至要求具備一定的主導能力,供應鏈韌性和安全就有問題了。目前說國家的供應鏈韌性和安全,大家更多關注的是芯片或者是一些關鍵技術問題,但要向自主可控發展,我國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還有很大的差距。
第一,物流問題。物流是整個供應鏈最重要的支撐體系,在全球范圍內,我國物流仍處在一個非常薄弱的地位。舉個例子,從全球的貨物運輸來講,海運占90%,而整個海運的控制權在美國手里,即“六把鑰匙鎖全球”。指的是兩條運河: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四個海峽:馬六甲海峽、霍爾木茲海峽、直布羅陀海峽和曼德海峽。“六把鑰匙”的主動權、控制權目前都在美國手里。
第二,問題從我國經濟發展方面來講,我國是一個資源利用大國,資源消耗量占全球的32%,自身產的資源只能供7%,大量的資源都在別人手里,依靠國外進口,這樣一種資源消費和供應鏈之間的協同配置,如何去實現?
第三,供應鏈關鍵的“卡脖子”問題,首先就是數控機床缺少工業母機。其次是不能制造高端的發動機,像汽車的發動機,多數都是美國的康明斯、德國的曼技術等;最后是基礎原材料、工藝方面的欠缺。
第四,關鍵的技術問題,包括芯片等。從這些角度來講,韌性和安全的發展過程,確實任重道遠,當然要基于高質量發展,強國建設。在過程中要形成自主可控的供應鏈體系,需要做更多的更大的努力。
綜上所述,世界供應鏈發展的基本趨勢,表現為通過供應鏈的轉型升級,真正運用數字化形成價值創造的能力;通過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形成發展優勢;通過韌性和安全能力的不斷提升,形成自主可控的供應鏈。
[1] 蔡進.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 促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 [J].供應鏈管理,2023(10):5-8.
[2] 蔡進.數字經濟與物流、供應鏈創新發展[J].供應鏈管理,2021,2(12):5-17.
[3]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供應鏈發展報告2021[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22.
[4]蔡進,余穎.解讀PMI:走在市場之前[M].北京:化學化工出版社,2010.
[5] 蔡進.我國大宗商品供應鏈發展的現狀和路徑——“供應鏈創新與應用在線論壇”綜述[J].供應鏈管理,2020,1(8):5-10.
[6]蔡進,杜海濤.經濟鏈條各環節現積極變化[N].人民日報,2013-09-02.
Global Supply Chain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 Analysis
CAI Jin
(China Federation of Logistics and Purchasing,Beijing 100073)
Abstract: The digitalization of supply chain, the green, low-carb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upply chain, and the resilience and security of supply chain are the three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global supply chain development.The digital development of supply chain is forced by the situation, and the two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link and digital symbiosis also determine the digital direction of supply chain development.Through digitalization to achieve the improvement of value creation ability, through digitalization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 ability.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supply chain, the ability to truly use digitalization to form value creation; Through green, low-carb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ming development advantages; Throug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resilience and security capabilities, we can form an autonomous and controllable supply chain.
Keywords:digitalization of supply chain; green, low-carb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upply chain;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and security; value creation ability; an autonomous and controllable supply ch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