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步入工作第10年,我逐漸意識到午餐選擇困難癥可能是“不治之癥”。然后有一天,我刷到了大學時熟悉的卷餅外賣。
熟悉的好奇心讓我點進去,夸張的價格和想象力讓我震驚,當顫顫巍巍的指尖選定了“雙份咖喱炸雞柳,外加一份煎豆腐”,價格鎖定在18.5元,我相信在北京,我找到了新一代外賣之神。
卷餅,這個年輕時被我用來當作生活費有限的“校園限定”,這個被我篤信工作之后絕不再吃的“抗餓食物”,竟然在十年后繼續統領我的正餐,甚至讓我一發不可收地加入“餅門”,換做十年前,我再也不會相信。
而繼那次“雙份咖喱炸雞柳外加煎豆腐”之后,我又陸續發現了以“整只烤去骨雞腿”為賣點的,創意兼容意大利菠蘿比薩和四川烤肉的集莊鄉烤肉卷餅,以“老北京醬豬蹄”為思路,結合春餅烤鴨卷思路的李連貴熏肉大餅,還有前陣子爆火的淄博燒烤卷餅和充滿奇思妙想的冷面卷“餅”……塞得過滿隨時要掉出來的超多鴨肉和一口咬下去咸辣交加的不知名厚醬,搭配公司無限量供應的熱咖啡,極具韌勁的餅皮夾著厚厚的扎實的肉,在這個收入寒流席卷的時代,我突然醒覺:十多塊錢一份的卷餅,從來不是什么貧窮不懂吃的學生專屬,它是懂中國胃的“營養卷”,是適合我們中國寶寶體質的“中國漢堡”啊。
中規中矩的傳統卷餅,在那個時代直接化身創意料理容器,加火雞面、加辣條,反正年輕沒什么不敢嘗試。最基礎的生菜、蛋組合2.5元,加雞柳1元,加肉松1.5元……加到餅上堆出小山也不超過兩位數。攤主手腳麻利,三五分鐘就能遞給你一個熱乎、微微有些透油的紙袋,里面裝著餡料滿滿的定制卷餅,一口咬下去,是濃郁香料和充滿油炸物,毫不在意別人看法的青春。
在中國,沒有經過小吃攤洗禮的學生時代是不完整的,沒有拿卷餅抵擋過饑餓的午休是不存在的。當我媽咬下退休生活的第一口卷餅,并露出驚喜的表情,我得意地笑了。要知道,她過去就是不愿意給“垃圾卷餅”施舍目光的長輩之一,她認為“油炸不能吃”,否定我渴望卷餅加菜的自由夢想。小時候被媽媽強烈反對的卷餅得以平反,甚至她們自己都開始參與其中。
卷餅花樣之多,真的不存在吃膩的可能。卷餅店之間也是分分鐘卷到飛起:大鍋鹵汁濃厚湯水浸潤下,溫熱軟糯的牛腩、彈脆筋道的牛肚、飽吸湯汁的千張豆腐泡、鹵蛋,隔壁刺啦作響的炸串店蓄勢待發,只等你一聲令下,葷素小串現炸現卷,帶著熱烈的油溫和生菜醬汁混為一團。即便年齡漸長,開始關心健康也不用擔心,烤菠蘿、雞胸、金槍魚,肯花心思的卷餅店,連餅都能給你換成菠菜汁薄餅。此時轉身再看,不是高級商場里的健康輕食店吃不起,是十年不離不棄的卷餅更有性價比,對擁有經濟主權的成年人,見識過國際快餐品牌擴張,體驗過都市潮流的新一代年輕人,也早就免疫了消費主義新餐飲的各種噱頭。
忠誠是相互的,當卷餅神總是十年如一日,不經意出現在每個饑餓街頭守護著我,我也必將在茫茫外賣海里堅定地選擇它。
走吧,吃一個卷餅去,感受為所欲為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