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姐大病一場,后來經過調理,“病已比先減了”,但仍然要吃藥調養,必須用“上等人參二兩”。鳳姐病了,自然是王夫人主持大局,可王夫人要找人參時,找了半天,“只向小匣內尋了幾枝簪挺粗細的”。作者以釵來形容人參的大小,使人一目了然,這細小的人參質量、品相根本不好。是否還有更好的?后來“(下人)又找了一大包須末出來”。那更是不值一提,品相極差,毫不起眼,哪里能用來補身子?
在古代,人參是滋養補品,也具藥用價值,富貴人家常備。然而,賈府內人參的“庫存”幾乎為零。這實在難以想象,有上千人丁、家財萬貫的賈府此時居然找不到一根上等人參。賈府富甲一方,他們為健康計,要準備人參為自己所用。同時,賈府上下最愛攀龍附鳳,往日與權貴之間禮尚往來,編織強大的關系網,人參之類的貴重補品按道理是為送禮所用,有多無少。即使現在經濟江河日下,也應該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哪里會拿不出一根人參呢?恐怕此刻的家族形勢已經很危險了!

因為找不到品相與質量俱佳的人參,王夫人焦躁道:“用不著偏有,但用著了,再找不著。”可見,平時賈府是大手大腳慣了,揮霍無度,對人參之類的補品根本不重視,“隨便吃”“隨便給人”成了常態,使王夫人產生了“用不著偏有”的感覺。正是這樣的揮霍無度,讓賈府入不敷出。賈府一直有奢靡之風。比如為元春省親而修建的豪華別墅大觀園,每一處建筑都要講究風格和品位,一律窮盡奢華建設。正因他們“不計較”,奢靡之風愈演愈烈,無法算清一些支出,正如王夫人根本不知家里的人參所剩無幾!
那么,有沒有別人私藏人參?賈母是賈府最尊貴的人,她處可能還有。王夫人請示賈母后,賈母讓鴛鴦“取出當日所余的來,竟還有一大包,皆有手指頭粗細的,遂稱二兩與王夫人”。這里有個細節值得關注,鴛鴦是取出剩下的人參,只有“一大包”,而不是一大袋、一大箱,說明人參這補品在賈母這邊同樣非常稀缺。而賈母的人參是否上等?周瑞家的看了,分析說:“如今這個雖未成灰,然已成了朽糟爛木,也無性力的了。”這說明,賈母處的人參保存得久。證明賈母并沒有揮霍,而是盡力保存點“家當”。作為“過來人”,她與府內其他人相比,算是勤儉節約,有一定的危機感。可惜,一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她無法改變這股奢靡之風。
一向刁鉆的鳳姐曾說過一句話:“大有大的難處,小有小的好處!”可她僅僅是口頭表達而已,沒有提出更好的解決缺口的辦法,賈府大廈將傾,無人可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