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概都學過《江雪》,也都學過《陋室銘》。
這兩篇文章的作者,劉禹錫和柳宗元,他倆互相認識。不但認識,還是好朋友。
他們年紀差不多,劉禹錫外號“千帆過”,因為“沉舟側畔千帆過”,個性很開朗,遇到什么事都想得開。
柳宗元外號“寒江雪”,因為“獨釣寒江雪”,個性比較憂郁。
他們一見面就很投緣,這兩個人約定:我們要維持一生的友誼。
他們一生的緣分,從貞元九年,也就是公元793年開始。
兩人是同一年考中的進士,又同一年分配工作,都到京兆府做事。
他們經常喝著小酒,吟著詩,一不小心就誕生許多名篇。
這對CP被當時人稱為“劉柳”,有劉就有柳。和李杜、王孟、元白一樣,都是大唐歷史上的超白金男子組合。
更難得的是,這兩個人三觀也很一致,都是改革派。結果,這也成了他們一生坎坷的起點。
改革,哪里是那么容易搞的。才幾個月,這場革新就宣告失敗,偃旗息鼓。劉禹錫被貶朗州,柳宗元被貶永州。
患難的時候,他倆互相寫信,互相鼓勵。哪怕遇到了事情,他們也一起懟人。
柳宗元和韓愈因為哲學問題掐起來了,寫了一篇《天說》懟老韓。劉禹錫立刻加入,連寫三篇《天論》,劈頭蓋臉幫忙懟韓愈。

光陰流逝,不覺十年過去,他倆得到了回長安的機會,可惜好日子沒幾天,劉禹錫就闖禍了。這家伙回到長安就寫詩說:“前度劉郎今又來!”有人立刻就打了小報告:領導您看!劉禹錫多么張狂啊!把劉禹錫貶到播州去!還有那個柳宗元,他們一伙的,也一起貶,到柳州去!
消息很快傳到了柳宗元這里,他流出了眼淚。
別誤會,這淚不是為自己,是為了劉禹錫——播州那么窮惡偏遠,當時話叫“猿狖所居,人跡罕至”,劉禹錫有八十多歲的老母,怎么扛得?。?/p>
那個蕭瑟的夜里,柳宗元拿起了筆,寫了一封申請:
我請求用自己的柳州,去換劉禹錫的播州,全系自愿,誓死不悔。
——“愿以柳易播,雖重得罪,死不恨?!?/p>
這就是著名的“以柳易播”的故事。
事情傳開,當時人無不震撼。就連和柳宗元互懟過的韓愈都感動得不行。
連皇帝聽到這件事之后都感動了,甚至有點嫉妒——連朕都沒有這么鐵的哥們啊。他特許劉禹錫不去播州,改去條件更好一點的廣東北部的連州。
哥倆結伴南行,到了衡陽,要分手了。
他們當時完全沒有想到,這是人生最后一次見面。
分別之際,兄弟倆寫了許多詩唱和。來看看題目感受一下。柳宗元寫了《衡陽分路與夢得贈別》,劉禹錫就《再授連州至衡陽酬柳柳州贈別》;柳宗元又作《重別夢得》,劉禹錫再回《重答柳柳州》;柳宗元復作《三贈劉員外》,劉禹錫再作《答柳子厚》……
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前面說了,柳宗元性格比較內斂、抑郁,沒有劉禹錫想得開。
路上的風霜,人生的落寞,都摧殘了他的身體。數年之后,四十七歲的他在柳州去世。
這一年,劉禹錫正扶著母親的靈柩北歸,到了衡陽,忽然聽說有柳宗元的信使來,得到的是噩耗和柳宗元的遺書。
他的反應是八個字——“驚號大叫,如得狂病”。
事實上,對他們情誼的考驗,從此刻才開始。
劉禹錫打開了柳宗元的遺書,今天只能大概推測,柳宗元大致交代了兩件事:
第一,我的孩子沒人看管。哥們我知道你情況也不好,但能不能幫幫我?
第二,我的詩歌、文章,幾十年來寫了不少,卻沒有人給編輯整理。你能不能幫我搞好?
這兩件事,我知道都不好弄,就一起麻煩你到底算了。
拿著遺稿,劉禹錫“執書以泣”,流淚不已。
他這個豁達的人什么事都想得開,這個時候卻哭了。
幫柳宗元辦完了后事,劉禹錫作出了承諾:你的孩子就交給我了,我會像親兒子一樣對待他——“誓使周六,同于己子”,周六是柳宗元兒子的名字,當時只有四歲。還有你的文集,也交給我了。我會給你編出最棒的集子,讓你的文章傳之后世,使子孫后代都能讀到。
“劉”和“柳”兩個人,做了差不多二十年朋友。在柳宗元去世后,劉禹錫又生活了二十年。
他用前二十年證明了兩人的友誼,又用這后二十年,兌現了對柳宗元的承諾。
他撫養了柳周六,像親生孩子一樣對待,把他教育成人。
有人考證,柳周六后來挺有出息,在咸通年間考上了進士,還曾經做過倉部員外郎。
劉禹錫還挽起袖子,精心幫助柳宗元整理詩文,編出了三十卷《柳河東集》,并為它寫了序文,傳之于世。
今天,柳宗元的無數名篇,包括那篇膾炙人口,幾乎人人能背的《江雪》,也出自這部集子。
柳宗元成為“唐宋八大家”,名垂青史,劉禹錫編的這部集子可以說居功至偉。
到了大唐開成年間,劉禹錫已垂垂老矣。但他回首前事,大概會給柳宗元倒杯酒,拍拍胸脯:
哥們,老劉一諾千金,事情都給你辦妥了。你的周六孩兒長得很好,肯定有出息。你的錦繡詩文、不朽的思想,我都把它傳到了后世。
今天,一說起唐朝詩人間的感情,往往先想到李杜,其實劉禹錫和柳宗元的故事更感人。什么叫朋友,就是可以把最重要的東西托付的人。
一諾千金,此言不渝,這就是唐詩大家的垂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