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深淵》以現實主義懸疑類型舞臺劇的面貌走進大眾視野,在優質故事的基礎之上,通過實景舞臺與即時影像的結合,打破了劇場時空的桎梏。之后的幾年里,導演何念帶領他的團隊又一起打造出《心迷宮》《生吞》兩部劇,與《深淵》一起合稱為“深淵劇場”三部曲。在形式上,它們承繼了《深淵》的實景房間和即時影像等特色,又通過技術創新和新的劇情鋪設方式呼應觀眾的審美期待:《心迷宮》采取了更為復雜的環形敘述方式,與之對應的,是多層次的影像——除了最常見的劇場投影外,觀眾還可以通過老舊電視機上的畫面“窺探”劇情,劇中甚至還有水下拍攝和航拍;《生吞》作為收官之作,在舞臺上打造了兩個截然不同又虛實相生的空間,“虛”的是作為回憶的2003年的演區在舞臺中后部的空臺,“實”的是作為當下的2013年的演區是將12個全實景房間和空臺相結合的構成空間,兩相結合,把跨越兩個時空卻又彼此相連的失落與遺憾呈現在了舞臺上。
對于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底層生活環境的真實描摹,貫穿了三部曲的始末,故事通過對人性善惡的客觀評判,牽引出了原生家庭的現實隱痛,觀眾得以窺視平日里難以言說的深淵。而“深淵劇場”之所以橫跨數年仍能賣座,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它很好地做到了知“情”識“趣”——知“情”就是知曉觀眾的感情,識“趣”就是認識觀眾的興趣。
內核:對準平民百姓
觀眾的情感是創作者在選擇題材、設置人物關系、安排必需場面時必須重視的一個方面。只有與觀眾情感傾向一致,才能引起觀眾的興趣,三部曲將題材定義為了懸疑,在人物關系的設置上,編劇對標日常生活中的平民百姓,設計了復雜的人物關系網絡,在主線劇情中加入一些意外的閑筆與分支,通過多視角的敘述方式勾勒群像,在明暗交織的線索里揭開謎題答案。但講故事的目的不在于破案和解密本身,而在于展示兇案背后的作案動機以及其代表的社會群體,三部曲均是圍繞著現代人精神和情感上的缺憾,并以此為內核?!渡顪Y》表現了單親母親為了保護遭受性侵后精神分裂的女兒,拋尸、當眾殺人吸引警方視線,觀眾借攝影機的視角看到了兩個孱弱女性的掙扎?!缎拿詫m》則是從一個山村的層層疑云展開,由一具焦尸牽扯出三個家庭的秘密,最后落點在一對父子之間的往日恩怨?!渡獭酚?013年的新案牽扯出10年前的舊案,觀眾跟隨老警察的視角破開了謎題,但更加殘酷的真相則永遠埋在五個少男少女的青春記憶里,令人惋惜青春被扼殺。也正因為故事的主角是平民百姓,故事的基點又是人類共通的情感,因而能讓觀眾更有情感上的共鳴。
影像的介入:彌補舞臺時空
在當代舞臺上,各種升降裝置、轉臺等機械設備的應用與戲劇敘事風格的更新形成呼應,使得故事場面的選擇不再過度受制于固定的舞臺,這一點在“深淵劇場”中體現得尤為鮮明。從《深淵》打造了重慶的居民樓開始,《心迷宮》推出的是貴州吊腳樓,《生吞》搬出了東北單元樓,這些擁有內外縱深平面和上下垂直空間結構的多演區舞臺設備相互連通,十分契合劇中時空自由的特點。
同時,三部曲的直觀特色還在于——即時影像的運用。為了拉近觀眾與表演空間之間的距離,導演采用攝影機深入舞臺裝置內部,而設備頂部的電子大屏實時播放此刻正在拍攝的影像,引導坐在座位上的觀眾,穿越數道墻,見證裝置內部的情節。有意思的是,他們制造“偷窺”視角時,有意讓兩組畫面同時呈現——分別是舞臺上的現場演繹和屏幕上的實時影像,正是這種舞臺上的假定和鏡頭前“真實”的對沖,讓更具現代性的觀劇方式逐步走入大眾視野。
影像的加入除了放大細節、拉近觀演距離、彌補舞臺時空的作用外,也構成了“深淵劇場”引起觀眾興趣的方式之一,它可以通過不同方式的結合帶來不一樣的沉浸感。《心迷宮》中,貴州吊腳樓的頂部有兩塊屏幕,還有一片占據舞臺大部分位置的投影布,舞臺兩側則放置有老舊的電視機屏幕,均用來放映即時攝影或提前攝錄好的畫面,舞臺上的實景只呈現發生在村莊內的事,發生在縣城小旅館的事則用影像播放。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個片段是,在開車的情節里,兩個演員坐在舞臺前離觀眾最近的地方,從天而降的幕布遮擋住后部裝置,幕布上兩位演員的投影被放大直至占據整個畫幅,同時舞臺兩側的電視機上呈現的是路途上的公路場景,此時觀眾似乎被代入到了車里,沉浸式目睹事件的發生?!渡顪Y》中,全劇的關鍵場面便是小龍身份的揭秘,在之前的劇情里,小龍和李婷由兩位演員扮演,他們彼此能對話,也能和母親交流,以至于觀眾一開始會認為這是兩個角色,但在劇末,李婷和小龍被認定為同一人,當觀眾看到影像上殺人的小龍后再發現現場實際是李婷在殺人,才能直觀地感受到人格分裂。換句話說,影像的有效應用能為劇情的懸疑氛圍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懸疑的呈現:直面人性的兩端
在重視觀眾的情感關注點和興趣點之外,維持這種興趣不使它掉落也是“深淵劇場”廣受好評的關鍵原因。《深淵》偏向于推理懸疑,觀眾跟隨警察的視角,對線索抽絲剝繭,當觀眾和劇中警察一起,被幫兇帶偏又擺正方向,直至終于找到真兇,極致的審美體驗便在多重反轉中實現了?!缎拿詫m》和《生吞》則主要依靠創作者對不同空間的蒙太奇拼接與對時間的拉伸和緊縮,制造出緊張感?!缎拿詫m》勝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事件組織,遺憾的是《生吞》的懸疑感并不是很強,10年前的青春往事承擔著講述前史的作用,但部分支線與兩起兇殺之間的勾連并不是很深,導致10年后的警察翻案缺少了連貫性和必要性,也就沖淡了懸疑故事的鋪陳。
雖說三部曲在發展過程中都面臨了劇情偏移等問題,但它們仍能成為懸疑類型舞臺劇的典范之作,只因它們從一開始便不滿足于對社會問題的追問,而是直面人性的兩端。創作者對每部劇的人物設定、劇情邏輯做了不同的安排,主題上也各有側重,可以看出它們的共同出發點是挖掘和展現人性的復雜、壓抑和陰暗。
恐懼和焦慮、貪婪和欲望、嫉妒和羨慕構成了三部曲中的主要罪行,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人性陰暗面,當它們組合在一起時,往往會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或許,第一部劇的名字就可以解釋一切,“深淵”二字不是代表一個品牌,而是整個三部曲的基調——人性的深淵?;蛟S,每個人都會在虛實相間的舞臺上發現自己所恐懼和逃避的深淵。或許,只有直面深淵,才能在走出劇場、重見光明時,更好地尋找和守護心中的那一縷光。
(作者為上海戲劇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