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際華集團(以下簡稱:新興際華)從軍隊脫鉤后,已走過22年奮斗歷程,始終聚焦國之大者、圍繞國之所需,聽從黨的領導,響應黨的號召,致力于踐行“保軍、應急、為民”三大使命,堅持著力增強核心功能和提高核心競爭力,積極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以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三中心”為抓手,以“三轉型”為主攻點,以改革深化和科技創新為主路徑,努力把新興際華建設成為保軍、應急的頂梁柱、國家創新的主力軍、國企改革的先鋒隊。
截至2023年底,新興際華如期實現了集團“十四五”規劃“1年走出困局”的目標,“3年夯實基礎”取得明顯成效,全面轉向“5年再創輝煌”戰略目標。企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黨的建設、改革發展、科技創新、經營管理等各項工作發生新的歷史性變化。經過改革發展,現已形成了多元混業經營布局,拓展了軍需業務先天優勢、應急產業先發優勢、鑄管產品先進優勢,軍民深度融合底蘊更加深厚,核心功能更加突出,核心競爭力更加凸顯。

強根鑄魂,落實國家戰略,擔當民生保障
新興際華堅持胸懷“兩個大局”、心系“國之大者”,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國務院國資委工作要求,充分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在關鍵時刻展現央企擔當。弘揚軍需精神、轉型綠色低碳、擴大有效投資,在助推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彰顯新興際華核心競爭優勢。
弘揚軍需精神,推動軍需企業現代化建設。新興際華在大戰大考中始終沖鋒在前,彰顯“姓黨為民、姓軍為兵”的政治本色,“特別講政治、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為主要標志的“軍需精神”是新興際華人的寶貴精神財富。自第一家軍需工廠在1911年誕生以來,伴隨中國軍需工業發展,走過了百年輝煌歷程。從設計制作紅軍第一套制式軍服,到第一支離心球墨鑄鐵管下線,再到國慶70周年閱兵保障和21式軍服換裝任務,直至新冠疫情期間轉產供應防護服、完成搶險救災等重大任務,得到了黨中央肯定,受到了國務院國資委表揚,展現出了保軍、應急、為民的核心競爭力。近5年,公司重點項目取得重大進展,冶金鑄造板塊鑄管智能化制造、輕工服裝板塊紡織綠色化智能化轉型、醫藥板塊藥品制造及產線升級改造、應急裝備板塊布局優化及產線柔性化智能制造等項目建成投產,為軍需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作出應有貢獻。
轉型綠色低碳,加快產業升級發展步伐。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興際華深入踐行“雙碳”戰略,持續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在鋼鐵冶煉、紡織印染、機械制造等行業落實落地,推動綠色轉型升級。所屬鑄管股份作為全球最大的球墨鑄鐵管研發生產企業,在保持全球競爭力的同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進綠色、智能制造,加大環保治理投資,率先在行業內實現了超低排放。近5年來,萬元產值綜合能耗降低13.81%。在2023年11月舉辦的首屆國新中證ESG金牛企業峰會上,新興際華榮獲首屆“ESG金牛卓越貢獻獎”。這是新興際華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又一有力見證。
擴大有效投資,布局一批重大項目。新興際華堅持穩中求進與精準有效、立足當前與著眼長遠、擴大投資與防范風險相結合的工作原則,圍繞主責主業,以滿格的態度、真格的行動、提格的標準,加強投資管控,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實現投資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十四五”時期重點投資項目共百余個,其中過半項目已完成,如:全球首支DN3000超大口徑球墨鑄鐵管在鑄管股份黃石基地正式投產下線;國家級創新藥氟非尼酮擬啟動Ⅲ期臨床,派恩加濱已完成Ⅰ期臨床研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LCI-20型人工耳蝸產品,實現國產化替代;突破大流量泵、炮等“卡脖子”技術,研制成套智能滅火裝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面貌一新,實現專業化整合,突出主責主業
2021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啟動,新興際華統籌推動同類業務整合,大力推進橫向聯合、縱向協同、專業化整合,取得顯著成效,集中解決長期以來“集而不團”、業務板塊各自為戰的頑疾桎梏,集團充分突出主責主業,結構一新、管控一新、面貌一新,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
以結構調整完成“531”產業布局。新興際華通過產權劃轉、托管、資產處置等多種方式實施了結構調整,推動更多資源要素向優勢單位、優勢領域集聚,歷史性實現“主業歸核、資源歸集、產業歸類”,搭建完成了集團“十四五”規劃的“531”產業布局,提高冶金鑄造、輕工服裝、機械裝備、醫藥、應急等五大主業發展質量。通過適度發展多元產業,推動資產經營管理、現代商業服務、現代供應鏈物流三個運營平臺高效協同,建立一個產業培育發展平臺,實現了“一業一企、一企一業”的專業化運營管理,整體產業結構更趨合理,各板塊的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綜合盈利能力得到提升。
以“重有效”“清無效”強化產業鏈服務功能。新興際華發揮集團引領作用,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投資方向始終聚焦在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效率和質量、拓展新業態方向上,堅決遏制低效無效投資,同時堅決清退對主營業務產業鏈沒有服務功能的低效、無效、空轉貿易以及沒有控制權的控股股權、參股股權、參與基金等,進一步強化產業鏈服務功能。
重點突破,重塑科技創新體系,推動實施“振興工程”
2023年,新興際華大力落實央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部署,聚焦保軍、應急、為民,增強核心功能,制定《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振興工程工作方案》《培育發展未來產業實施啟航工程工作方案》,并出臺創新體系建設指導意見,進一步加強科研資源集中管理、集中調度、集中運用,科技創新體系機制建設穩步推進,進一步提升了集團核心競爭力。
積極推動實施“振興工程”。為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興際華積極推動實施“振興工程”。堅持“集團引領、創新驅動、資本助力、重點突破”的工作思路,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新材料、新型儲能、生物醫藥、智能安全應急裝備、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系統布局,力爭通過3~5年構建集團未來10~20年產業發展新格局。
前瞻謀劃未來科技產業。新興際華前瞻謀劃未來產業,布局研究類腦機器人技術、腦電信號感知與采集關鍵技術、基于生物合成的綠色制造技術、基因治療技術等重大科研課題。自主研發大型艦艇機務人員特種降溫降噪防護服,突破氣凝膠降噪、半導體降溫等多項顛覆性技術,技術指標在行業中居于領先地位。近年來,相繼成立新興際華智能裝備研究院、新興際華(北京)材料技術研究院,同時大力推進集團所屬科技公司上海實驗室建設,構建了新興際華“掌握核心材料和關鍵技術”“拿出成體系的解決方案”的核心優勢。
聚焦思想,凝聚奮進力量,強基固本正風肅紀
新興際華扎實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和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全集團上下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核心競爭力穩步提升。
用系列活動破解“兩張皮”。集團公司黨委一年一個專項行動主題,壓茬推進“學黨史、憶征程、看得失、強信心、創偉業”專題活動、“我是黨員我自豪、我是黨員我擔當、我的崗位我盡責”和“深化三我”主題活動,有效破解了“兩張皮”問題。
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落實“四同步四對接”要求。通過推進“七抓”工程,深化黨支部“五化達標創優”,促進基層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優秀率達70%,打造了以新興鑄管武安本級“一部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黃石新興“支部建在生產線上”、際華股份“黨旗在產業一線高高飄揚”、新興凌云“黨建+攻堅小組”、資產經營公司“攻堅筑堡壘、一線黨旗紅”、廣州新星“星耀中華、實干爭先”、救援隊臨時黨支部“發揮‘臨時堡壘’作用”,以上一大批特色黨支部形成了新興際華黨建特色品牌矩陣。
不斷升級集團文化體系。在《信物百年》講述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批制式服裝誕生的故事,向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捐獻全套元帥服、將軍服等展品,編印了《新興際華集團·印記》和《百年軍需》。傳承紅色基因,建立了4個紅色教育基地,際華3513公司(原址)保安革命舊址紀念館入選“首批100個中央企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推動文明單位創建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集團所屬11家企業被授予省級以上“文明單位”。
新興際華集團有先天的紅色基因,有深厚的歷史底蘊,有良好的改革基礎,更有持續高質量發展的藍圖遠景。下一步,新興際華將大抓發展、抓大發展、抓高質量發展,著力提升產業升級能力、科技創新能力、企業治理能力、風險防控能力、人才支撐能力、黨建引領能力、監督保障能力“七大能力”,以深化變革凝聚的“驅動力”、總結經驗保障的“生命力”、管理升級提升的“綜合力”,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打造多元化協同發展、專業化運營管理世界一流企業,持續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為助推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積極貢獻。
(責任編輯:任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