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國有企業改革發展高度重視、格外關心,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為做好國有企業各項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引。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集團)牢牢把握新時代新征程賦予的使命責任,堅持高質量發展這個新時代的硬道理,圍繞踐行國家戰略、強化科技創新、推動綠色發展、建設“一帶一路”、聚力品牌創造等方面工作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著力踐行“五大使命”、打造“一個窗口”,積極發揮推動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性力量、帶動我國產業體系全面升級的引領性力量、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性力量。
胸懷“國之大者”,當好踐行國家戰略“主力軍”
中交集團堅持把踐行國家重大戰略作為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出發點,以“讓世界更暢通、讓城市更宜居、讓生活更美好”為愿景,在維護國家安全、助力脫貧攻堅等重要時刻全力以赴、不計代價。
勇擔“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使命責任。持續打造基礎設施及現代綜合交通領域的產業投資控股平臺,在公路與橋梁設計建設、港口設計建設等領域業務規模穩居世界第一,成功設計建設世界排名十大港口中的8個、世界十大跨海大橋中的7座、世界十大懸索橋中的5座、世界十大斜拉橋中的4座,助力我國從“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邁進。
深度融入國家區域發展規劃。持續深耕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區域。從“改革開放第一爆”到深中通道,深耕粵港澳大灣區40余載。作為雄安新區開發建設的首批參與者,先后中標實施了114個項目,贏得了市政基礎設施、裝配式道路等10個“第一標”,被雄安新區評價為“理念最新、成果最多、服務最優、貢獻最大”。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成功將上海洋山港四期打造成全球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
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以實施交通建設、教育提升、特色產業等“中交助夢”系列行動為重點,開展系統性、長期性的社會責任實踐。27載矢志幫扶,助力云南省怒江州和新疆英吉沙縣等5縣(市)38.68萬人成功脫貧摘帽。在云南省怒江州,采用“總部引領、分園輻射、村集體合作”模式打造新型建筑產業園,吸引371家企業入駐,吸納就業1100余人。
聚力創新驅動,當好助力科技自立自強“國家隊”
自主創新是企業的生命,是企業發展壯大的根本。中交集團堅持將科技創新作為“頭號任務”,以“中交智造”“中交創造”打造核心競爭力提升新引擎。
科技創新平臺布局不斷完善。成立中交科協,成為第一家落實國務院國資委與中國科協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的央企。組建由37位院士、專家組成的高端科技智庫,建成“三級四類”科技創新平臺超過150個。統籌建設南亞、西非、東非、埃塞俄比亞4個海外研發中心,2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納入國家科技創新基地新管理序列,主導編制我國交通行業70%的建設標準規范,為維護產業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撐。
創新成果高效能產出。在高原凍土、離岸深水港、深埋沉管隧道、超大直徑盾構、長大橋建設以及島礁快速成陸等領域,牢牢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建造一批以“天鯤號”“振興號”為代表的國之重器。在港珠澳大橋建設期間,研發10多項世界領先的專用設備和系統,攻克10余項外海沉管安裝世界級工程難題,被英國衛報評為“新的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創新生態全面優化。持續完善科技管理制度體系架構,形成了科技體制改革、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科技獎勵、知識產權、創新平臺、科技人才和科技考核等科技創新全鏈條的科技管理制度體系。實施科技人才隊伍“鯤鵬”工程,制定“十百千萬”科技人才培養方案,推行重大科技項目“軍令狀”“揭榜掛帥”“賽馬”等機制,充分激發創新創造潛能。
聚力生態優先,當好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先行者”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中交集團發揮百余年來深厚積淀的江河湖海治理優勢,不斷增強在生態環保、流域治理等領域的核心競爭力,積極投身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持續做大生態環保產業。構建完善戰略規劃、標準規范、技術創新等6大體系,實施基礎設施綠色低碳轉型、綠色低碳裝備研發制造等8項行動,完成公路工程和長大橋梁2個綠色低碳分中心認定,產業類別涵蓋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生態環境產業、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綠色服務產業。
大力推進流域和水環境治理。提出“江河湖海優先”戰略,實施了一淀、三河、三江、四湖等流域治理綜合開發項目。作為唯一企業市場主體參與永定河流域生態治理與綜合修復項目,經過5年治理,使斷流25年的永定河實現全線通水。承建的嘉興南湖水環境治理項目“以水養草”“以草養水”,讓“輕煙拂渚,微風欲來”的迷人景色重回革命圣地。在黃河“幾”字灣烏梁素海流域,大力實施水環境綜合治理、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整治,新增濕地面積10萬畝,讓被預言即將消失的“塞外明珠”重煥生機。
加快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升級。推動實施一批綠色項目,在雄安新區“千年秀林”項目,創造單日栽植14萬株的紀錄,鋪展了雄安發展主色調。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配套項目建設中,踐行“綠色辦奧”理念,生態修復總面積約72萬平方米,打造冬奧會核心賽區建設的“綠色樣板”。“世界最長”蘇丹麥洛維大壩、“亞洲最大”華能如東海上風電場、“全國首座”應用儲氫井技術綜合加能站等項目成為行業標桿,極大提升“綠色中交”品牌形象。
聚力互聯互通,當好踐行“一帶一路”倡議“排頭兵”
作為最早走出國門的中國企業,中交集團大力實施“海外優先”戰略,在由“業務國際化”向“公司國際化”升維過程中,助力提高核心競爭力,積極推動中國基建先進生產力走出國門。
瞄準“硬聯通”,推動中國技術走出去。在全球157個國家和地區實施了一大批惠及所在國、促進互聯互通的標志性項目。以佩列沙茨大橋為代表的“連心橋”,被克羅地亞總理稱贊“實現了將克羅地亞南北領土連為一體的夙愿”;以柬埔寨金港高速為代表的“致富路”,是柬埔寨第一條高速公路,被柬埔寨首相稱贊“為當地經濟帶來巨大紅利”;以沙特吉贊經濟城商業港為代表的“發展港”,為沙特石油經濟轉型以及實現“2030愿景”提供強大助力;以斯里蘭卡科倫坡港口城為代表的“幸福城”,被美國《福布斯》雜志評為“影響未來的五座新城”之一。
瞄準“軟聯通”,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牽頭編制發布了《挖泥船·術語》等5項國際標準,以實際行動提升我國在全球交通治理體系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承建的肯尼亞蒙內鐵路全部采用中國標準、中國技術、中國裝備建造,通過集群式、鏈條式合作,帶動了一大批中國企業、中國產品和中國服務“走出去”。
瞄準“心聯通”,推動中國理念“走出去”。以項目為依托,持續深化人文交流,切實增強當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非洲加納特碼港項目建立“海龜孕育中心”,聘請當地專家組建專業隊伍,成功孵化1.7萬只小海龜,得到當地環保部門的高度肯定。在科倫坡港口城項目推出“漁民生計改善計劃”,幫助當地漁民改善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條件。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同成立“全球領導力發展基地”,全額資助400余名共建國家學生來華留學深造,為共建國家培養多領域、各層次優秀人才。

聚力品牌創造,當好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先鋒隊”
世界一流企業是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中交集團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主線,以品牌創造提升核心競爭力,當好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先鋒隊”。
樹立享譽世界知名品牌。牢牢把握“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型、管理型、質量型世界一流企業”戰略方向,加快打造適應中國式現代化要求的現代新國企,逐步成長為世界著名的港口設計建設公司、公路與橋梁設計建設公司、疏浚公司、集裝箱起重機制造公司、海上石油鉆井平臺設計公司,“中國交建”以及“中國港灣”“中國路橋”“振華重工”等成為享譽世界的知名品牌。
攬獲國內外諸多榮譽。近年來,中交集團接連創造了“再造中交”“萬億中交”成功實踐,在國務院國資委經營業績考核中連續18年被評為“A級”,連續17年榮膺美國《工程新聞紀錄》(ENR)“亞洲最大國際承包商”稱號,位居美國《財富》雜志世界500強第63位。
聚力強根固魂,持續打造新時代國企黨建示范窗口
一直以來,中交集團堅決扛起黨建聯系點建設的政治責任,始終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企業高質量發展,聚力強根鑄魂,持續打造新時代國企黨建示范窗口。
持續強化政治建設。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抓好政治理論學習,選人用人突出政治標準政治引領,黨員教育管理突出政治訓練,基層黨建突出增強政治功能,全級次強化政治監督和政治巡視。
不斷提升黨建工作質量。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在項目黨建、船舶黨建、混合所有制企業黨建等七大特色領域取得一批理論和實踐成果,連續6年獲得國務院國資委黨建責任制考核A級評價,黨建工作質量顯著提升。2018年,中交集團成功入選中央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聯系點,成為展現新時代國資央企黨建質量的一扇窗口。
下一步,中交集團將堅持“面向世界、聚焦建設、突出主業、專注專業”原則不動搖,繼續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主動扛起“走出去”先行者和共建“一帶一路”領軍者的責任,錨定高質量“兩保一爭”目標,聚焦提高核心競爭力,以高質量發展的濃墨重彩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國企華章。
(責任編輯:楊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