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高校教育數字化成熟度評估模型研究

2024-04-29 00:00:00江鳳娟劉云喜
現代教育技術 2024年3期

摘要:高校數字化轉型是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而轉型需要評估當前的教育數字化成熟度,以明確需要轉型的起點和目標,推動高校提高教育質量、優化資源配置并提升競爭力。基于此,文章首先參考行業數字化成熟度模型和高校數字化發展的框架,初步構建了包含3個總體維度、6個一級指標、16個二級指標、42個三級指標的高校教育數字化成熟度評估模型1.0版本。接著,文章采用德爾菲法,根據專家反饋建議逐步修改各項指標,形成了包含3個一級指標、8個二級指標和23個三級指標的高校教育數字化成熟度評估模型2.0版本。然后,文章采用層次分析法,將各項指標按照重要程度呈現,通過判斷矩陣計算得到各指標的權重。最后,依據成熟度評估分數,文章將高校教育數字化成熟度的發展劃分為懷疑和猶豫、嘗試和采納、探索和合作、變革和創新四個階段,以助力高校明確自身教育數字化發展的現狀和未來方向。文章的研究有助于從理論上理解數字化成熟度的概念和框架,并可為高校制定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戰略提供一個參考基準。

關鍵詞:數字化成熟度;教育數字化;數字化轉型;評估模型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24)03—0017—11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24.03.002

引言

近年來,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全球教育領域備受關注的焦點[1][2]。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納入“三位一體”統籌安排,明確提出了“推進教育數字化”的重要舉措,為教育數字化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2年工作要點》著重強調要加快建設以數字化為特征的高等教育新形態[3]。一般來說,數字化轉型要求在組織的業務流程中應用現代技術以實現其目標并提高效率[4]。高校致力于教育數字化轉型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服務標準,培養能夠應對全球行業需求的人才[5];二是形成在全球教育領域中的競爭優勢[6]。基于此,如何通過重塑教育體系使其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需求,成為研究高校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命題。

在世界各地,很多一流大學已開始采用數字化成熟度模型進行數字化發展評估,以應對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挑戰。例如,美國斯坦福大學評估了師生對數字化工具的使用情況和滿意度,并根據評估結果改進學校教育策略[7];麻省理工學院開發了校本數字化成熟度模型,用于追蹤學生的在線學習經驗,并不斷完善教學和課程設計[8];英國劍橋大學將數字化成熟度模型應用于學校數字化圖書館和學生在線學習資源的評估,目的是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數字化學習體驗[9];新加坡國立大學開發的數字化成熟度模型注重將數字技術融入教學和學習,以提高教育體驗和教育質量[10]。由此可見,數字化成熟度評估模型在高校的應用逐漸普遍,并為高校數字化轉型提供了重要參考和指導。

當前,我國高校數字化轉型尚處于初級階段,對教育數字化轉型面臨問題的認識還不夠清晰[11],缺乏實施教育數字化的指導框架仍然是制約高校數字化轉型的主要瓶頸問題。從整體來看,我國高校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障礙,如教育信息化的技術和產品多為“舶來品”,無法走向科技的自立自強[12];已有教育理論難以指導數字時代的復雜教學實踐,導致無法全面數字化[13]。此外,直接借鑒其他行業模式或國外相關研究成果存在是否兼容的問題。基于此,我國學者對成熟度模型的本土化進行了探索和實踐,如將成熟度模型應用于我國教育數據發展水平的評估[14];探討教育數字化轉型成熟度模型的構建和應用[15];設計教育數字化轉型框架,以理論促進數字化轉型的實踐[16],這些研究成果推動了數字化成熟度模型的研究和應用。

本研究嘗試構建高校教育數字化成熟度評估模型,以客觀評價高校數字化發展水平,從而為我國高校數字化提供科學、規范且具有本土特色的評估方法,主要研究步驟如下:①整理相關研究成果,初步構建高校教育數字化成熟度評估模型;②邀請專家通過德爾菲法,對初步構建的模型進行逐步修訂和完善,綜合專家意見和建議篩選、優化并確定模型的指標體系;③采用層次分析法,對模型中的各項指標進行權重分配,形成完整且具有指導意義的高校教育數字化成熟度評估模型。

一 相關研究

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是數字化成熟度,一個組織要想實現數字化轉型,就需在各個方面提高數字化成熟度[17]。在數字化成熟度的相關研究中,出現了“數字化就緒度”(Digital Readiness)、“數字轉型指數”(Digital Transform Index)、“數字化成熟度”(Digital Maturity)等不同術語[18],其中“數字化成熟度”的使用最為廣泛。Bruin等[19]將數字化成熟度模型劃分為描述性、規范性、比較性三類,其中描述性模型適用于評估給定情況,規范性模型適用于實施計劃或實踐過程,而比較性模型適用于比較和確定基準。

1 行業數字化成熟度模型

有研究表明,數字化成熟度較高的企業能獲得更出色的企業績效[20]。目前,大部分企業組織提出的數字化成熟度模型為描述性模型(如表1所示),不同模型的成熟度評估基于不同的行業特征,全面評估企業的數字化準備程度。根據評估結果,企業制定相應的戰略和計劃,以提高數字化轉型的成功率和效果。

綜合分析企業組織提出的數字化成熟度模型,本研究將模型維度整合為數字化戰略、數字化技術、數字化能力三個重要指標:①數字化戰略是頂層設計,主要評估高校數字化轉型的整體戰略規劃、領導層支持和數字化轉型愿景的實現程度。如果高校沒有數字化戰略,就會存在因采取無效決策而產生負面影響的潛在風險。②數字化技術是先決條件,強調數字化轉型所采用的技術水平和數字化運營管理的成熟程度。具體來說,此指標將審查高校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技術的先進性,以及數字化運營的效率和秩序。③數字化能力是關鍵組成,重點關注高校核心業務中人的因素,涉及教師和管理層的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方面的能力,其提升對于整體推動高校數字化轉型至關重要。

2 高校數字化發展的框架

為全面評估高校的數字化轉型水平,有研究提出了高等教育層面數字化發展或轉型的評估模型[21],以兼顧高校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三大職能。在此基礎上,本研究借鑒世界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指數和畢馬威、微軟、谷歌等機構開發的教育轉型框架,來設計高校教育數字化成熟度評估模型的具體指標。

(1)世界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指數

2022年12月,在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大會上,由中國牽頭編制的世界首份高等教育數字化戰略報告——《無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報告》發布。該報告提出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指數的設計涉及四個一級指標:數字化育人、數字化辦學、數字化管理、數字化保障,并在此基礎上確立了10個二級指標和18個具體測量指標。世界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指數體現了評估模型的規范性,不僅探索了國際高等教育發展的規律,也引領了世界高等教育數字化改革的方向[22]。

(2)畢馬威高等教育互聯企業

畢馬威為高等教育機構的數字化轉型開發了一個以“客戶”為中心的“畢馬威高等教育互聯企業”,包括客戶、渠道、組織戰略、核心業務、高級數據分析、支持業務實踐六大要素,旨在幫助教育機構制定定位策略,構建和調整教育系統的不同維度,以實現更高的價值、獲得更大的回報,并提供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和體驗。其中,“客戶”包括現有的和潛在的學生、校友、社區、政府和各種合作機構,“渠道”涉及招生、教學、管理、就業等多個方面,“組織戰略”包括所有的戰略目標和執行規劃,“核心業務”涵蓋課程、學生體驗、研究和其他學術實踐,“高級數據分析”包含可視化和洞察力、場景規劃和建模、數據管理和治理,而“支持業務實踐”主要指導業務的決策和實踐,以提升組織競爭力和創新能力[23]。

(3)微軟高等教育轉型框架

微軟開發的高等教育轉型框架包含四個維度:學生成就、教學和學習、學術研究、安全和互聯的校園。此框架旨在幫助高等教育機構根據其愿景和預期目標,制定全面的數字化轉型計劃。其中,“學生成就”的重點在于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并提高其各方面能力;“教學和學習”致力于構建支持終身學習和教育變革的環境,推動教學方法的創新與改革;“學術研究”著眼于為科研工作者提供資源和空間,以支持其科研工作的順利進行;“安全和互聯的校園”則涉及對校園資源配置、優化和管理的重新思考,以確保校園數字化環境的安全與可靠[24]。

(4)谷歌教育轉型框架

谷歌教育轉型框架主要包括七個要素:愿景、學習、文化、技術、專業發展、資金和可持續性、社區參與。根據此框架,高校在進行數字化轉型時需先明確教育數字化轉型愿景,這意味著高校決策者高度重視數字化轉型工作,并將其視為優先事項。同時,高校管理者應倡導并激勵創新文化,推動技術應用,以實現高校的教學和科研目標。此外,高校還要積極爭取各種經費和資源并制定合理的分配方案,以保障數字化轉型的順利進行[25]。

綜合以上不同框架的維度,可以看出行業數字化成熟度是企業的數字化技術變化、數字化成果轉換、數字化業務開展和員工數字化能力發展的整體體現。將研究的組織類型從企業轉換到高校,則需要關注高等教育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三大職能,并將教師、學生和管理者等不同群體作為一個整體,注重從多個維度和指標全面評估高校的數字化成熟度,從而為高校實現教育數字化轉型、提升教育質量和服務水平提供指導。

二 高校教育數字化成熟度評估模型的初步構建

在全面比較并分析上述行業數字化成熟度模型和高校數字化發展框架的基礎之上,本研究對高校教育數字化成熟度評估模型進行了初步構建,主要步驟如下:首先,根據文獻梳理并匯總各模型的基本維度和指標體系,以確保模型構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然后,通過德爾菲法向教育數字化領域的專家征求意見,根據專家的反饋與建議對模型進行調整,以確保從專業角度和實踐角度審視模型的準確性與適用性。為確保專家的代表性和權威性,本研究綜合考慮專家的工作類型、地域分布、職稱職級、研究專長等因素,邀請來自高校、科研院所、電教館等單位的60名教育專家和教育管理者成立專家團隊。這些專家兼具權威性和專業性,在高等教育和數字化研究方面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

1 高校教育數字化成熟度評估模型1.0版本

為確保評估模型的嚴謹性和可靠性,本研究于2023年1月啟動德爾菲專家咨詢。本研究邀請專家團隊中的30位專家參與本次調查,征求他們對高校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看法、對高校教育數字化成熟度評估指標體系的構想,同時請他們對評價指標體系維度和具體指標進行篩選并提出改進建議。

在本次調查中,30位專家中有5位專家未提供反饋建議,另有1位專家認為數字化成熟度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故難以評估,其余24位專家給予反饋并提出了寶貴建議。參考行業數字化成熟度模型和高校數字化發展框架的相關指標,結合專家的反饋建議,本研究對相關指標進行了篩選和調整,形成了包含3個總體維度、6個一級指標、16個二級指標、42個三級指標的高校教育數字化成熟度評估模型1.0版本,如表2所示。

2 高校教育數字化成熟度評估模型2.0版本

針對高校教育數字化成熟度評估模型1.0版本中的指標評價存在專家意見不一致的情況,本研究于2023年2月開展了第二批專家咨詢,通過電子郵件向專家團隊的另外30位專家發送問卷鏈接進行問卷調查。問卷調查采用李克特五點量表計分,用1~5分表示“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邀請專家對評估模型1.0版本中的各級指標進行評分,并針對具體的維度或指標提出增加、刪除、修改等建議且注明緣由。

在本次調查中,30位專家中有25位提供了反饋建議。綜合反饋建議,本研究對高校教育數字化成熟度評估模型1.0版本中的各項指標進行了相關調整(調整說明如表3所示),主要調整包括:對總體維度和一級指標進行合并,分為戰略、技術、能力三個角度;在技術方面,將“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簡化為“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將二級指標中的“數字化存儲”調整、合并到同級指標“數字化環境”中。另外,考慮到二級指標中“教師培訓”的重要性得分較低,而三級指標中“管理資源”“產學研參與”的重要性得分變異系數較高,因此刪除了這三項指標。經過上述調整,本研究形成了包含3個一級指標、8個二級指標和23個三級指標的高校教育數字化成熟度評估模型2.0版本(受篇幅限制此版本未單獨列表,其指標就是表4中不含權重的各級指標)。

三 高校教育數字化成熟度評估模型的優化

經過初步構建,本研究雖已形成了高校教育數字化成熟度評估模型2.0版本,但其指標體系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主要表現為:①雖然通過德爾菲法調查收集了專家反饋建議并進行了指標調整,但部分指標仍存在專家意見不一致的情況。這說明在指標體系構建的過程中不同專家存在理解偏差或認知差異。②盡管評估模型2.0版本中的各級指標名稱已經確定,但不同指標的重要程度尚未充分明確,這可能會影響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對此,需要進一步優化高校教育數字化成熟度評估模型,以確保專家意見的一致性,尤其是要明確各指標的權重,以提高評估模型的科學性和可信度。

1 專家權威程度和意見協調性分析

(1)專家權威程度分析

為保證指標體系的權威性,本研究采用專家權威系數評估專家權威程度。專家權威系數(Cr)等于熟悉程度系數(Cs)與判斷依據系數(Ca)的算術平均數,即Cr=(Cs+Ca)/2。通常來說,當Cr值≥0.7時,可認為研究結果具有可靠性。經計算,第一批專家咨詢的Cr值=0.875,第二批專家咨詢的Cr值=0.882。由此可見,本研究構建高校教育數字化成熟度評估模型過程中的專家意見具有較強權威性和可靠性。

(2)專家意見協調性分析

為了綜合評價專家意見的協調性,本研究采用Kendall’s W系數進行評估。Kendall’s W系數的取值范圍為0~1,數值越大,表明專家意見越趨于一致。同時,本研究對Kendall’s W系數進行Pearson卡方檢驗,若p<0.05,表明調查的評分意見具有一致性。

在第一批專家咨詢中,專家對總體維度、一級指標、二級指標重要程度評分的Kendall’s W系數值分別為0.137、0.309、0.298;而Pearson卡方檢驗結果顯示p>0.05,說明第一批專家咨詢中專家對總體維度意見的協調性較低,調查的評分意見不具有一致性。據此,本研究將總體維度和一級指標進行合并調整,同時對二級指標進行合并優化。

在第二批專家咨詢中,專家對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三級指標重要程度評分的Kendall’s W系數值分別為0.614、0.496、0.471,說明專家對一級指標意見的協調性較高,而對二級指標、三級指標意見的協調性為中等;而Pearson卡方檢驗結果顯示p<0.05,說明專家對指標體系的評分意見趨于一致。

上述數據分析結果表明,經過兩輪調查分析,專家對于高校教育數字化成熟度評估模型2.0版本中的指標評價趨于一致,由此驗證了評估模型2.0版本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2 計算并確定各項指標的權重

為提升高校教育數字化成熟度評估模型的全面性和準確性,研究人員在第二批專家咨詢中首先請專家對指標的重要性進行評分,并匯總專家的初始分數。之后,研究人員將初始結果再次反饋給專家,請專家通過兩兩比較對各項指標進行加權或排名,確定每一個指標的相對重要性。最后,研究人員將專家意見轉換為數值,采用層次分析法計算出各指標的權重。為確保專家意見的可信度和準確性,本研究還對分層計算出的各指標權重進行了一致性檢驗,確定最終的各級指標權重,形成完整的高校教育數字化成熟度評估模型。

(1)高校教育數字化成熟度評估指標權重的判斷矩陣生成

通過對各級指標的重要性進行比較,本研究生成了一系列判斷矩陣:一級指標之間有3×(3-1)/2=3個判斷矩陣,二級指標之間有8×(8-1)/2=28個判斷矩陣,三級指標之間有23×(23-1)/2=253個判斷矩陣,共計284個判斷矩陣。判斷矩陣的構建采用1~9標度法,即用數字表示兩個指標之間的重要性比較結果,其中“1”表示兩個指標具有相同的重要性,“9”表示一個指標遠遠比另一個指標重要。這些標度主要用于邀請專家對數字化成熟度的各級指標進行比較并評分,之后將各項指標按照重要程度呈現,形成包括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的層次結構模型,從而生成最終的判斷矩陣。

(2)高校教育數字化成熟度評估指標權重的判斷矩陣修正

為了消除專家評價的潛在偏差,本研究采用一致性檢驗對判斷矩陣進行修正,主要識別并剔除那些一致性比率(CR)過高的數據,最終納入分析的專家數量為21位(CR值均小于0.10)。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對于CR值略高于0.10的判斷矩陣,本研究主要采取兩種方法進行綜合處理:①請專家修正相應指標的相對分數;②使用Yaanp軟件對判斷矩陣進行自動修正。

(3)高校教育數字化成熟度評估指標權重的確定

對于通過一致性檢驗的判斷矩陣,本研究采用逆矩陣法來確定各指標的權重:首先,將專家指標評分組成的判斷矩陣A輸入Yaanp,進行逐層分析;隨后,將矩陣A進行行歸一化計算,即將每一行元素i除以該行元素之和,使每一行的元素之和為1,得到的歸一化判斷矩陣為A_norm,其計算如公式(1)所示。其中,j=1, 2, 3, …, n,n表示判斷矩陣的階數。最后,計算矩陣A_norm的逆矩陣A_norm-1,再將逆矩陣進行行歸一化計算,得到的值即為權重,其計算如公式(2)所示。其中,j=1, 2, 3, …, n,ωi表示第i個指標的權重,n表示指標的數量。

經過上述處理,本研究實現了對高校教育數字化成熟度評估模型的優化,并得到了通過一致性檢驗的指標及其權重,由此構建了高校教育數字化成熟度評估模型,如表4所示。此評估模型包含3個一級指標,分別是數字化戰略、數字化技術、數字化能力。具體而言,“數字化戰略”下設3個二級指標、8個三級指標,“數字化技術”下設2個二級指標、7個三級指標,而“數字化能力”下設3個二級指標、8個三級指標。表4中各指標的權重反映了其重要程度,可以看出:一級指標中“數字化技術”的重要程度最高,二級指標中“數字化環境”的重要程度最高,三級指標中“數字化平臺管理”的重要程度最高。

四 高校教育數字化成熟度的發展階段

研究高校教育數字化成熟度評估模型的目的,在于協助高校準確評估其數字化發展水平,并為其制定數字化轉型策略提供指導。本研究借鑒Forrester咨詢公司在數字化成熟度模型5.0中應用的階段劃分[26],依據成熟度評估分數,將高校教育數字化成熟度的發展劃分為懷疑和猶豫、嘗試和采納、探索和合作、變革和創新四個階段,如表5所示。

①懷疑和猶豫階段:數字化成熟度評估分數較低(0~33分)。這個階段的高校可能對數字化轉型抱以懷疑和猶豫的態度,缺乏明確的發展方向。

②嘗試和采納階段:數字化成熟度評估分數有所提高(34~62分)。這個階段的高校已經開始積極嘗試數字化轉型,其在教學、科研、管理等領域的數字化應用水平有所提高,且在一些領域取得初步成功。

③探索和合作階段:數字化成熟度評估分數進一步上升(63~81分)。這個階段的高校已深入探索數字化轉型的各個方面,并積極與其他高校或產業界合作,共同推動數字化發展。

④變革和創新階段:數字化成熟度評估分數很高(82~100分)。這個階段的高校已全面實現數字化轉型,并在多個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同時,高校利用數字化技術進行變革和創新,積極應對各項挑戰,能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服務。

上述四個階段的劃分為高校數字化轉型提供了重要參考,使高校能夠根據數字化成熟度評估結果了解本校在教育數字化發展過程中所處的階段,據此制定適合本校發展的數字化戰略。具體而言,在懷疑和猶豫階段,高校需轉變態度,形成數字化應用的積極意愿,可在某些教學或管理環節進行資源平臺建設、在線評估或管理系統變革,以驗證教育數字化的價值;在嘗試和采納階段,高校需制定全面的數字化政策和實施程序,確保數字化轉型在各個領域得到有效應用;在探索與合作階段,高校需借鑒其他院校或產業界的數字化轉型和管理經驗,加強校內外合作,并積極探索數字化轉型的技術應用模式,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社會影響力;而在變革和創新階段,高校已經實現了數字化轉型,數字化成熟度水平較高,此階段可以通過整合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和國內國際宣傳等工作,發揮教育數字化的引領力和影響力,成為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領先者和示范者。

五 結語

本研究以行業數字化成熟度模型和高校數字化發展的框架為基礎,初步構建了高校教育數字化成熟度評估模型,并通過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完成了模型優化,最終形成了完整且具有指導意義的高校教育數字化成熟度評估模型,為高校數字化轉型提供了一個科學、客觀的指導性評估工具。另外,本研究根據成熟度評估分數,將高校教育數字化成熟度的發展劃分為懷疑和猶豫、嘗試和采納、探索和合作、變革和創新四個階段,可為高校制定有針對性的數字化戰略和規劃提供重要參考,幫助高校更好地調整并適應不同階段數字化轉型的挑戰。

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高校教育數字化成熟度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盡管本研究充分參考了國內外相關實證研究的方法和程序,但在模型構建過程中的指標篩選和數據分析仍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專家團隊分布未能涵蓋所有高校類型和專業,可能導致評估模型的普適性和可靠性受到限制;本研究僅進行了理論層面的探索和分析,而對評估模型的實際應用及其效果驗證尚未進行深入探討。因此,后續研究可以納入更多的影響因素和評價指標,以提高評估模型的準確性和實用性;可以根據高校類型和發展特征拓展研究樣本范圍,提升評估模型的普適性;也可開展應用評估模型的案例研究、追蹤調查等,以驗證評估模型的應用效果,并據此進一步調整、優化評估模型。

————————

參考文獻

[1]楊宗凱.元宇宙推動教育的全面數字化轉型[J].教育研究,2022,(12):23-26.

[2]Alcacer J, Cantwell J, Piscitello L.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age: A new era for places, firms,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twork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16,(47):499-512.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印發2022年工作要點的通知[OL].

lt;http://www.moe.gov.cn/s78/A08/tongzhi/202203/W020220310547779354544.pdfgt;

[4][17]Aslanova I V, Kulichkina A I. Digital maturity: Definition and model[A]. 2nd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Conference[C]. Amsterdam, Netherlands: Atlantis Press, 2020:443-449.

[5]Mohamed Hashim M A, Tlemsani I, Matthews R. Higher education strategy in digital transformation[J]. Edu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22,(3):3171-3195.

[6]余勝泉.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層次[J].中國電化教育,2023,(2):55-59.

[7]Keating J, Stutzman N, Kennedy E. Embracing the shift: Creating a personalized learning environment with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tanford university’s digital education programs[A]. Proceedings of World Conference on E-Learning[C]. New Orleans, USA: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mputing in Education (AACE), 2014:967.

[8]Kane G C, Palmer D, Phillips A N, et al. Achieving digital maturity[J].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017,(1):1-29.

[9]Kaplan A.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disruption of higher education[M].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2:89-101.

[10]Nguyen-Anh T, Nguyen A T, Tran-Phuong C, et al.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from online learning perspectiv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ingapore and Vietnam[J]. Policy Futures in Education, 2023,(4):335-354.

[11]胡姣,彭紅超,祝智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現實困境與突破路徑[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2,(5):72-81.

[12]劉三女牙,郝曉晗,李卿.教育數字化轉型的中國道路[J].中國電化教育,2023,(1):52-61.

[13]李銘,韓錫斌,李夢,等.高等教育教學數字化轉型的愿景、挑戰與對策[J].中國電化教育,2022,(7):23-30.

[14]崔宇路,張譽元,張海.數字化轉型下的教育數據成熟度模型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23,(11):19-28.

[15]萬力勇,范福蘭.教育數字化轉型成熟度模型的構建與應用[J].遠程教育雜志,2023,(2): 3-12.

[16]祝智庭,孫夢,袁莉.讓理念照進現實:教育數字化轉型框架設計及成熟度模型構建[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2,(6): 3-11.

[18]Begicevic Redjep N, Balaban I, Zugec B. Assessing digital maturity of schools: Framework and instrument[J]. Technology, Pedagogy and Education, 2021,(5):643-658.

[19]Bruin T D, Freeze R, Kaulkarni U. Understanding the main phases of developing a maturity assessment model[A]. Australasian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ACIS)[C]. Australia: Australasian Chapter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2005:8-19.

[20]Westerman G, Bonnet D, McAfee A. Leading digital: Turning technology into business transformation[M]. Massachusetts, USA: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ress, 2014:225.

[21]楊欣.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算法機遇、挑戰與調適[J].高等教育研究,2022,(2):13-22.

[22]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聯盟秘書處.世界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指數構建——《無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報告》節選六[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3,(1):61-72.

[23]KPMG. KPMG connected enterprise for higher education: A blueprint for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universities[OL]. lt;https://kpmg.com/xx/en/home/industries/government-public-sector/education/the-future-of-higher-education-in-a-disruptive-world/kpmg-connected-enterprise-for-higher-education.htmlgt;

[24]Microsoft. Microsoft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framework for higher education[OL].

lt;https://www.microsoft.com/en-us/education/higher-education/education-transformation-frameworkgt;

[25]Google. Google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framework[OL].

lt;https://blog.google/outreach-initiatives/education/helping-schools-transform-togethergt;

[26]VanBoskirk S, Gill M, Green D, et al. The digital maturity model 5.0[OL].

lt;https://foloop.in/uploads/images/stock/The-Digital-Maturity-Model-5.0-1.pdfgt;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Digitization Matur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JIANG Feng-Juan1""" LIU Yun-Xi2[Corresponding Author]

(1. School of Educational,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China 100081;

2. School of Marxism,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China 100081)

Abstract: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universities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needs to evaluate the current education digitization maturity,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starting point and goal of the transformation, promote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 university education quality, and optimize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improve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this, referring to the industry digitization maturity models and frameworks of digitization development in universities, the 1.0 version of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digitization maturity was developed, which included 3 overall dimensions, 6 first-level indicators, 16 second-level indicators, and 42 third-level indicators. Subsequently, adopting the Delphi method, the 2.0 version of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digitization maturity was formed, which included 3 first-level indicators, 8 second-level indicators and 23 third-level indicators, after gradual modifications according to the feedback and suggestions of experts. The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was used to present each index according to its importance, and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was calculated through the judgment matrix.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maturity assessment score, this paper divided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digitization maturity into four stages of doubt and hesitation, attempt and adoption, exploration and cooper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so as to help universities to clarify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irection of their own education digitization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wa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concept and framework of digitization maturity in theory, and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universities to formulate the educati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Keywords: digitization maturity; education digitizati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evaluation model

————————

*基金項目:本文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22年度面上項目“教育數字化戰略對教育優質均衡的影響研究”(項目編號:7227423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并受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數字化時代的高等教育戰略和政策研究”(項目編號:202306390038)資助。

作者簡介:江鳳娟,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教育數字化、高等教育政策與管理,郵箱為fjjiang531@163.com。

收稿日期:2023年8月24日

編輯:小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 国产91在线|日本| 亚洲一级毛片| 91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四虎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大香伊人久久| 毛片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一级一级a|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波多野吉衣一区二区三区av| 中文字幕日韩视频欧美一区|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成人片|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久久小说| 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正片| 亚洲天堂.com|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欧美性精品| 精品人妻AV区|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hezyo加勒比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干伊人| 国产区免费精品视频| 首页亚洲国产丝袜长腿综合|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中国国产A一级毛片| 97se亚洲| 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国产xx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日韩|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亚洲精品桃花岛av在线|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伊人无码视屏| 欧美在线一级片|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男女性色大片免费网站| 激情综合五月网|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嫩草研究院| 久久a毛片| 欧美精品亚洲日韩a| 亚洲激情区| 自拍偷拍欧美|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亚洲天堂.com| 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 国产 在线视频无码|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在线| 国内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三区四区| 久草网视频在线| 亚洲男人天堂2018| 91丝袜乱伦| 欧美精品不卡|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 国产凹凸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毛片|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91视频99| 91在线激情在线观看| 韩国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国产内射一区亚洲| 亚洲免费黄色网| 2018日日摸夜夜添狠狠躁|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免费| 亚洲日韩在线满18点击进入| 久久久久久高潮白浆|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