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國歷史文化發展上,距今約6800─6300年半坡文化,屬黃河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它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和影響,是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先對半坡文化中最為代表的人面魚紋彩陶盆和現代陶瓷工藝的特點進行分析,進而從材質,工藝,線條與色彩,意義等相關方面入手,簡要說明了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對陶瓷工藝的巨大影響。
關鍵詞:半坡文化;人面魚紋彩陶盆;陶瓷工藝;影響
1人面魚紋彩陶盆材質對陶瓷工藝的影響
陶瓷的賞器的高貴典雅及實用器的簡約大氣都是以胎土材質為基礎的,從新石器時代發現的陶器,人面魚紋彩陶盆是以細泥為原料,陶坯制作完成后,用赤鐵礦粉以及氧化錳做顏料進行上色,捏成型后放在窯里燒制而成的彩陶器。
現代陶瓷是以粘土為主要原料以及各種天然礦物經過粉碎混煉、成型和煅燒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種制品。發展到現在常見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鋁、高嶺土等,它們在材質上都是以土和礦物質為基礎,進而細化,現代陶瓷到今天能快速的發展,新時代時期陶器對現代陶瓷工藝影響巨大,也有著重要意義。
2人面魚紋彩陶盆工藝對陶瓷工藝的影響
在我們現代陶瓷藝術手工傳統制作技法中,又可分為捏塑成型,泥條成型(又稱盤筑)與泥板成型(又稱板筑)三種,都是繼承了新石器時代的制瓷方式。
2.1捏塑成型
現在的陶塑手工藝人可以用捏塑的方法做出許多復雜的造型。還有一些當代陶藝家們用捏塑的方法創作大型作品。將一小塊的泥團捏成一件動物或人物是許多兒童學習陶藝制作的第一步。熟練的民間藝人可以用捏塑的方法做出許多復雜的造型。還有一些當代陶藝家們用捏塑的方法創作大型作品?;蛘撸媚笏艿姆椒ㄗ龀稍S多小部件,再裝配成一件大雕塑。捏塑是很有表現力的技法,捏塑時留下的指印,也可以形成十分有趣味的肌理效果。
2.2泥條成型(又稱盤筑)
在世界各地原始社會的陶器中均有發現,至今還可以在許多民間陶器作坊中看到。制作者將泥團搓成粗細均勻的泥條。然后將泥條按照所需要的造型盤圈垂直重疊。制作者可以將器物表面的水平狀條紋用手或工具修光,也可以將部分條紋留作裝飾。泥條成型法可以做小件作品,也可以做大件作品。作品的大小取決于泥條的粗細。也就是說,作品較小,泥條就搓得細一些,作品較大,泥條就搓得大一些。目前景德鎮在仿制前人及博物館的一些藏品和制作大型缸體時一直沿用泥條盤筑法。
2.3泥板成型(又稱板筑)
制作者可以用搟面棍滾壓,用鋼絲切割,或拍打等不同方法取得泥片。泥片成形頗似量體裁衣,是最常見的雕塑或容器的手筑成形技法。從簡單的方形陶盒到復雜的人體造型均可使用泥片成型的工藝。泥片成型也是瓷器制作的傳統工藝之一,目前也是宜興紫砂壺的傳統工藝和景德鎮陶瓷鑲器中最重要的環節。現代手工制瓷中的拉坯,印坯,修坯,一直沿用的是用半坡人逐漸以慢輪修整器口器形, 這種形式改進過來的。半坡文化人面魚紋彩陶盆制作工藝對我們現代陶瓷工藝影響巨大,奠定陶瓷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3制作工藝對產品質量的影響
3.1原材料對產品性質的影響
在人面魚紋彩陶盆的制作過程中,原材料的選擇對最終產品的性質和品質起著重要的影響。以下是原材料對產品性質的影響的一些關鍵因素:
3.1.1陶土的選取與準備:
礦物成分:不同地區的陶土礦物成分存在差異,如含鐵、含銅等,這些礦物對于陶器的顏色和質地具有直接影響。
黏土的粘結能力:黏土的粘結能力影響制作過程中陶器的形狀穩定性,高粘結能力的黏土可保證產品不易變形或開裂。
3.1.2彩料的選擇和配比
礦物顏料:不同礦物顏料在燒制過程中的反應會產生不同的顏色效果,選擇合適的彩料可使得人面魚紋彩陶盆具有豐富的色彩表現。
配比比例:彩料與黏土的配比比例會直接影響陶器的色彩飽和度和穩定性,合理的配比可確保顏色的均勻性和穩定性。
3.1.3添加劑的使用
賦形劑和抗裂劑:在陶土中添加賦形劑和抗裂劑可提高制品的形態穩定性和抗裂性能,降低燒制過程中的變形和開裂風險。
3.1.4陶土的處理
溫度控制:在陶土的干燥和燒制過程中,溫度的控制對于避免燒結不均勻、開裂等問題至關重要。
混合和過篩:陶土的混合和過篩可以確保陶器制作過程中的均勻性和純度。
通過對原材料的合理選擇和處理,可以使得人面魚紋彩陶盆在質地、顏色和穩定性等方面達到更高的品質要求。因此,在制作過程中,對原材料的認知和處理技巧的應用是保證產品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
3.2制作工藝對產品外觀的影響
制作工藝在人面魚紋彩陶盆的外觀表現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以下是一些制作工藝對產品外觀的影響的關鍵因素:
3.2.1手工造型技術
制作工藝中的手工造型技術對于陶盆的整體形態和細節表現至關重要。工匠的手藝和技巧決定了陶盆的外形、線條的流暢度以及裝飾部分的精細程度。
3.2.2圖案繪制技術
人面魚紋彩陶盆通常具有獨特的圖案裝飾,圖案的繪制技術直接影響到陶盆的美感和藝術價值。繪制技術的精細程度、色彩的鮮艷度以及圖案的準確性都會影響產品外觀的質量。
3.2.3釉料的運用
釉料的選擇和施釉技術對產品外觀起著重要作用。不同釉料具有不同的質感和光澤度,正確的施釉技術可以使陶盆表面呈現出光滑、均勻的釉面,增加產品的觀賞性和裝飾效果。
3.3燒制工藝對產品穩定性的影響
燒制工藝對于人面魚紋彩陶盆的穩定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影響。以下是一些燒制工藝對產品穩定性的影響的關鍵因素:
3.3.1燒制溫度
燒制溫度的控制直接關系到陶盆的收縮程度和燒結度,高溫燒制可增加產品的硬度和穩定性,但過高的溫度可能導致變形或燒損。
3.3.2燒制時間
燒制時間的控制可以影響到陶盆的燒結程度和表面質感,過短的燒制時間可能導致產品結構不穩定,而過長的燒制時間可能導致產品過燒或變形。
3.3.3燒制環境
燒制環境包括氧氣供應、氣氛控制等因素對產品穩定性產生影響。以下是一些關鍵因素:
氧氣供應:燒制過程中的氧氣供應情況會影響到陶盆的燒結和氧化過程。適當的氧氣供應可以促進礦物的燒結,提高產品的硬度和穩定性。
氣氛控制:燒制過程中的氣氛,如氧化氣氛和還原氣氛,會對陶盆的顏色和質地產生影響。通過調控燃燒物質、通風和封閉等措施,可以控制燒制過程中的氣氛,達到理想的效果。
4制作工藝的演變
4.1歷史上的制作工藝演變
從秦漢時期,陶瓦上出現朱雀紋,到宋代形成鳳銜牡丹、鳳穿牡丹等紋樣發展到今天,生活中最常見的日用陶瓷,藝術(工藝)陶瓷,工業陶瓷等;它們各種象征吉祥,寄托信仰等寓意的花卉圖案,鳥獸圖案,現實人物肖像等,都是受到了新石器彩陶的巨大影響。
人面魚紋彩陶盆的制作工藝在歷史上經歷了演變和發展,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制作工藝演變的關鍵點:
(1)制陶技術的出現:人面魚紋彩陶盆的制作可以追溯到古代半坡文化時期,該文化在陶器制作方面具有獨特的貢獻。半坡文化的興起標志著中國陶器制作技術的重要進步,其中包括陶土的選材、手工造型和圖案繪制技術等方面。
(2)彩繪技術的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面魚紋彩陶盆的彩繪技術逐漸成熟和豐富。早期的彩繪主要采用簡單的圖案和顏色,而在后來的發展中,逐漸出現了更復雜、精細的彩繪圖案,包括人臉、魚紋和其他動植物紋樣的描繪。
(3)工具和設備的改進:隨著制陶技術的不斷發展,制作工藝中使用的工具和設備也得到改進和創新。例如,原始時期可能使用手工捏塑的方式制作陶盆,而后來出現了旋轉器和模具等工具,提高了制作效率和產品的一致性。
(4)窯爐技術的改良:窯爐是燒制陶盆的重要設備,其改良對產品質量和穩定性起著關鍵作用。歷史上,窯爐的形式和結構不斷改進,從最早的土坑燒制演變為更高效、溫度控制更精確的窯爐,如龍窯等。
(5)文化交流與技術融合:人面魚紋彩陶盆的制作工藝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影響和融合。歷史上的文化交流和貿易活動,如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了技術、材料和藝術風格的傳播與融合,豐富了人面魚紋彩陶盆的制作工藝。
5結語
陶瓷文化一直在我們國家歷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陶瓷工藝作為本土文化結晶,我們從中國自身的母體文化出發,發掘中國自身的文化資源,繼承中國傳統手工藝的精華,隨著國家在世界的影響力不斷增強,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的落地,擁有悠久歷史和豐富強大表現力的陶瓷工藝在歷史文化的影響下用具有時代感的新的觀念和新的形式,從而傳達出中國智慧和中國理念。
半坡文化出土的人面魚紋盆,它的出現,加快了人類歷史文明的進程,促進了我們東西方文化往來交流,讓陶瓷文化名聲遠揚世界各地,給我們研究歷史文化帶來的重要佐證,對我們有著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