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旨探討其在當代藝術語境下的裝飾性審美價值,探索其在當代藝術中的地位和價值。通過探究高溫三彩潑釉在當代意象藝術語境下的裝飾性審美價值,并分析其在陶瓷藝術傳統與現代變革、瓷釉自身的藝術語言探討和創新、以及創作與應用等方面的表現與發展,進一步探索陶瓷藝術在當代藝術語境下的高溫三彩潑釉是一種陶瓷藝術的當代轉變。
關鍵詞:高溫三彩潑釉;當代藝術語境;裝飾性審美價值
1 前言
陶瓷藝術一直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代表之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作為一種具有濃郁文化特色的藝術形式,陶瓷藝術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斷吸取外來文化與思想的營養,不斷創新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高溫三彩潑釉裝飾技術便應運而生。
隨著時代的變遷,陶瓷藝術也在不斷更新與變革。在當代藝術語境下,裝飾性審美價值已經不再是陶瓷藝術的唯一追求。瓷器已經從單純的工藝品逐漸演化成為一種具有藝術性、文化性和收藏價值的藝術品。在這個背景下,高溫三彩潑釉裝飾技術應運而生,成為中國傳統陶瓷藝術中的一種新興形式。
2高溫三彩藝術的傳統和現代變革
2.1高溫三彩潑釉的藝術語言剖析
陶瓷藝術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悠久的傳統。從唐代三彩到明代青花,再到清代粉彩和釉里紅,這些作品以其色彩斑斕、圖案細膩、表現手法獨具魅力,成為中國陶瓷藝術的瑰寶。傳統陶瓷繪畫注重裝飾性和表現性,其審美價值主要體現在精美的造型和華麗的色彩之中。
高溫三彩潑釉的創作方法主要包括制作泥坯、上釉、裝飾和燒制四個過程。其中,裝飾是高溫三彩潑釉的核心,通過運用不同的裝飾技法,如滴釉、擦釉、刮釉、噴釉等,創造出不同的藝術效果。
在高溫三彩潑釉的裝飾中,常用的手法包括噴潑、擦拭、描繪、落彩等。通過這些手法,可以表現出豐富的色彩變化和紋飾效果,形成抽象或具象的裝飾效果。使用的釉料在高溫燒制下能夠產生獨特的色彩效果,如紅、黃、綠等顏色在燒制中會出現變幻。同時,制作方法上的創新也使得高溫三彩潑釉的釉層更加細膩且具有一定的藝術性。
在傳統陶瓷藝術中,瓷釉的運用主要集中在表面裝飾方面。然而,隨著現代陶瓷藝術的發展,瓷釉的藝術語言也逐漸得到探討和創新。例如,高溫三彩潑釉藝術就是一種將釉料運用到極致的創新,通過高溫燒制和多次潑釉,在作品表面形成了豐富的色彩和紋理,打破了傳統陶瓷繪畫的平面限制。
高溫三彩潑釉與漆器藝術和現代派油畫藝術相結合,是一種瓷釉藝術與現代派油畫藝術、漆器藝術共構式的探研,豐富了傳統陶瓷藝術的表現形式和語言,開拓了當代意象藝術語境下的審美價值,與陶瓷藝術相融合,創造出充滿現代感和創意的作品,也將成為未來瓷藝創作主體方向之一。
2.2高溫三彩潑釉和現代派油畫藝術相結合的探研
高溫三彩潑釉藝術的創新和發展離不開其他藝術形式的啟發和融合。一些陶藝家開始將高溫三彩潑釉技法應用于當代藝術風格的制作中,陶藝家將高溫三彩潑釉技法與現代派油畫藝術相結合,以創造出更具現代感的陶瓷藝術作品創造且具有東方傳統美學風格的陶瓷器。作品以色彩豐富、線條簡潔、形式優美著稱,既保留了高溫三彩潑釉的自然韻味又具備當代審美獨特風格。例如,陶藝家徐宏運通過運用高溫三彩潑釉技法和現代派油畫藝術的手法,創造出了一系列抽象的陶瓷藝術品。這些作品以形式簡潔、色彩鮮明、線條流暢為特色,展現了現代藝術的審美理念和表現方式。
高溫三彩潑釉與現代派油畫藝術的結合,不僅為陶瓷藝術帶來了新的表現方式和審美風格,還促進了不同藝術形式之間的交流和融合,拓展了藝術的邊界。在歐洲美術史中,印象派和現代派油畫藝術的興起也給高溫三彩潑釉藝術帶來了啟示。通過與這些不同藝術形式的結合,高溫三彩潑釉藝術不僅拓展了其表現手法,更在藝術風格和審美價值上實現了跨越式的進步。
在這項探研中,一些藝術家開始嘗試將高溫三彩潑釉技法應用于現代派油畫中,創造出獨特的藝術作品。以下是一些畫派和藝術家,他們的作品可以作為結合高溫三彩潑釉和現代派油畫藝術的參考,例如:高溫三彩潑釉技法的運用可以賦予超現實主義作品更多的質感和變形效果,比如對達利《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作品增強作品的夢幻和離奇感。將高溫三彩潑釉技法運用于立體派作品中,藝術家可以在繪畫中創造出更多的紋理和視覺層次,使作品更具立體感和質感。或將高溫三彩潑釉技法與色彩場派相結合,藝術家可以在畫布上營造出豐富的色彩層次和紋理變化,使作品更加飽滿、富有光澤。亦可通過運用高溫三彩潑釉技法,藝術家可以在繪畫表面創造出獨特的紋理和顏色效果,增強抽象表現主義作品的視覺沖擊力和情感表達。
3高溫三彩潑釉的裝飾性審美價值
高溫三彩潑釉是一種傳統的陶瓷裝飾工藝,它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歷史。高溫三彩潑釉的特點是顏色鮮艷,釉面光亮,表面裝飾圖案細膩,線條流暢,表現力強。它是在釉下繪畫的基礎上發展而來,釉下繪畫是一種早期的瓷器裝飾工藝,它采用的是素胎在燒制前,釉面下的繪畫方式,這樣制作出來的器物在釉面下有色彩的變化,圖案能夠保持長久的時間。
《高溫三彩潑釉瓷器的研究與創新》對高溫三彩潑釉瓷器的工藝和技術進行了研究,提出了高溫三彩潑釉瓷器的裝飾性是其重要的審美價值之一,而在當代意象藝術語境下,高溫三彩潑釉瓷器的裝飾性審美價值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和升華(王燕華,2014)。王鑫指出,高溫三彩潑釉瓷器所表現出的鮮艷的色彩和獨特的質感是其裝飾性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其具有當代意象藝術語境下的審美價值的重要基礎(王鑫,2018)。2019年,陳曉玲《高溫三彩潑釉藝術的審美特征與藝術價值研究》探討了高溫三彩潑釉藝術的審美特征和藝術價值,并通過對其藝術表現形式、工藝特點以及藝術家創作理念的分析,指出了其具有獨特的裝飾性審美價值和當代意象藝術語境下的審美價值。
4高溫三彩潑釉在當代意象藝術語境下的審美價值的探究
高溫三彩潑釉的裝飾性審美價值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變化。在傳統的陶瓷藝術中,裝飾性價值一直是其主要的審美價值。《高溫三彩潑釉藝術中的當代意象審美價值探究》(趙國東,2020)從當代意象藝術的角度出發,探究了高溫三彩潑釉藝術的審美價值,并通過對其色彩、形式和質感等方面的分析,闡述了其在當代意象藝術語境下的獨特審美價值。
高溫三彩潑釉的審美價值轉變成當代意象藝術語境下的審美價值的觀點,可以從以下專家的觀點中同意得到佐證:首先,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李曉燕在她的論文《從新時期瓷器裝飾美學到當代陶瓷裝飾藝術》中指出,“當代陶瓷裝飾藝術走向多元化,不斷突破創新,拓寬審美觀念,不斷注入新的生命力。它更加注重探索陶瓷材料的特殊性質和陶瓷藝術的個性化表現方式,將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融合,使傳統藝術有了新的表現形式。”可以看出,李教授也認為當代陶瓷裝飾藝術已經走向多元化和個性化,將傳統與現代結合起來。其次,香港中文大學的藝術史學者鄧偉榕在他的論文《創新與傳承:中國當代陶瓷藝術發展中的文化因素》中提到:“當代陶瓷藝術與傳統陶瓷藝術的關系不是簡單的繼承和延續,而是在傳承中尋求創新,將傳統元素轉化為現代元素,使陶瓷藝術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這一觀點也支持了高溫三彩潑釉的裝飾性審美價值從傳統向當代轉變的看法。
高溫三彩潑釉從裝飾性審美價值向當代意象藝術語境下的審美價值轉變已經得到了發展,這也為瓷藝創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切入點。王鐵峰是一位中國當代著名的陶瓷藝術家,他擅長于高溫三彩潑釉技藝的創新和應用,他的作品《星空》、《風景》、《尋覓》等,就是較為經典的高溫三彩潑釉作品,他將傳統工藝與當代觀念融合,將繪畫、雕塑等多種藝術形式有機地融合在陶瓷作品中,表現出獨特的審美效果和藝術價值,充滿了現代感和抽象性,同時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藝術的元素。蔡金泉是一位臺灣的陶瓷藝術家,他也是高溫三彩潑釉技藝的創新者之一。他的作品常常結合了當代繪畫和裝置藝術的元素,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和語言。石華琴是一位中國當代的女性藝術家,她也是高溫三彩潑釉技藝的研究者之一。她的作品常常將傳統和現代的元素相結合,通過抽象和象征性的表現方式,探索當代社會和文化的內涵。
以上藝術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到高溫三彩潑釉技藝在當代陶瓷藝術中的應用和創新,以及對于當代意象藝術語境下審美價值的探究和表達。
在當代意象藝術語境下,高溫三彩潑釉的審美價值已經開始向裝飾性和當代意象藝術相結合的方向轉變。在當代藝術的背景下,高溫三彩潑釉的審美價值不再僅僅局限于其裝飾性,而是開始探討其對當代藝術語境的意義和貢獻。
高溫三彩潑釉在當代意象藝術語境下的審美價值探究,是一個涉及多個層面的問題。首先,它是對傳統裝飾性審美價值的轉變,這種轉變的背后是當代藝術審美的轉型和變革。其次,高溫三彩潑釉的審美價值的轉變也涉及到藝術創作理念和技術的創新。最后,高溫三彩潑釉在當代意象藝術語境下的審美價值的探究,也需要考慮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創新的意義。
5總 結
通過對高溫三彩潑釉裝飾性審美價值的研究,我們發現高溫三彩潑釉不僅是傳統瓷器藝術的一種發展和變革,也是現代陶瓷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通過與歐洲印象派美術和中國漆藝術相結合,高溫三彩潑釉不僅探索了陶瓷藝術和漆器藝術的交叉應用,同時也融合了現代派油畫藝術的創作理念和技法,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陶瓷藝術與現代藝術共構式。
在裝飾性審美價值方面,高溫三彩潑釉從傳統的裝飾性審美價值開始轉向了當代意象藝術語境下的審美價值,形成了一種更具有個性和獨特性的藝術風格。同時,高溫三彩潑釉的工藝和特點也為其賦予了更為鮮明的裝飾性特征,讓其在當代陶瓷藝術中具有更為廣闊的創作空間和應用前景。
在當代藝術語境下,高溫三彩潑釉的審美價值不再局限于其裝飾性,而是開始探討其藝術創新的角度,高溫三彩潑釉已經在現代陶瓷藝術創作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實踐。在藝術家們的手中,高溫三彩潑釉不僅成為一種傳統工藝的延續,更是一種獨特的創作手段,能夠表達出藝術家的個性和審美觀點。藝術家們通過運用高溫三彩潑釉技法,創造出了各種形態、風格和主題的作品,展現了高溫三彩潑釉在當代藝術中的多樣性和創造力。高溫三彩潑釉的裝飾性審美價值與其他藝術形式的審美價值產生了共鳴互動,進一步挖掘高溫三彩潑釉的藝術潛力和創新性。
參考文獻
[1]羅琦. 唐三彩藝術創新發展現狀研究[D].景德鎮陶瓷大學,2020.DOI:10.27191/d.cnki.gjdtc.2020.000328.
[2][1]孫一鳴. 遼三彩藝術語言在陶瓷壁畫中的應用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19.DOI:10.27323/d.cnki.gsgyc.2019.000056.
[3]雷方雋. 唐三彩在當代裝飾藝術中的研究與應用[D].西安工程大學,2015.
[4]孟舒. 傳承與嬗變—三彩瓷板壁畫藝術研究[D].中國美術學院,2008
[5]《精陶高溫釉中彩》技術總結[J].江蘇陶瓷,1979(04):34-46.DOI:10.16860/j.cnki.32-1251/tq.1979.04.005.
[6]田亞偉,王艷敏. 當代陶藝作品中高溫三彩潑釉的審美表現研究[J]. 現代裝飾, 2019(5): 82-83.
[7]王學波,李佳輝. 高溫三彩潑釉裝飾藝術的現代創新研究[J]. 美學理論與實踐, 2021(3): 74-76.
作者簡介:黃莉(1987.5-),女,江西南昌人,碩士,副教授,研究領域:色彩,意象審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