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介紹了河北省昌黎縣自然資源條件和漁業產業發展現狀,結合工作實際分析了昌黎縣漁業產業發展存在的養殖污染日趨嚴重、養殖品種和結構不合理、養殖基礎設施落后、從業人員素質不高及現代漁業經濟發展薄弱五方面問題,提出了樹立生態養殖發展新理念、強化漁業科技支撐保障能力、加大漁業產業投資力度、提升從業人員技能素養以及加速現代漁業產業融合發展五方面措施,旨在為昌黎縣漁業產業發展提供參考,促進昌黎縣漁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昌黎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關鍵詞:昌黎縣;漁業;產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F327文獻標志碼:C
漁業是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漁業有利于提高沿海沿江漁民收入,改善人民群眾飲食結構,促進中國社會經濟健康發展。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東臨渤海,轄區內河流眾多,具有發展漁業的先天優勢。近年來,昌黎縣立足于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廣闊市場需求空間,在積極發展淺海養殖的基礎上努力擴大淡水養殖規模,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人均收入和鄉村面貌都有了較大改善。
1 調研的背景與目的
1.1 調研背景
“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自2004年起至今,中央連續二十年發布以“三農”為主題的一號文件,強調了“三農”問題在中國當前發展階段的重要地位。黨的十九大更是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決策部署。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產業興旺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石,發展現代農業是產業興旺最重要的內容。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提出了“十個堅持”,強調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基本原則,發展現代農業必須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致力于實現生態化和現代化共融共贏。而漁業作為農業的主要類型之一,是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昌黎縣隸屬于河北省秦皇島市,轄區內有著豐富的淡水資源和海洋資源,水產養殖是當地的支柱產業。調研昌黎縣漁業產業發展現狀,不僅有利于促進昌黎縣漁業高質量發展,同樣有助于改善當地自然生態環境,促進社會經濟和生態文明雙贏。
1.2 調研目的
昌黎縣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和淡水資源,具備發展漁業的良好基礎。一直以來,漁業作為昌黎縣的支柱產業為當地農民增收、農村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京津冀一體化快速推進,水產品市場需求前景十分廣闊,昌黎縣漁業發展也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此同時,昌黎縣漁業發展還停留在較為初級階段,生態環境問題日趨加劇。調研昌黎縣漁業產業發展狀況,旨在深入了解當地漁業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解決措施以促進當地漁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生態改善、產業發展、漁民富裕的有機統一,全面推進昌黎縣鄉村振興戰略落地。
2 漁業產業發展現狀
2.1 自然條件概況
昌黎縣隸屬于河北省秦皇島市,處在環渤海經濟圈中心區,是連接華北與東北的經濟走廊。昌黎縣位于河北東北部地區,北靠燕山山脈,東臨渤海,縣域南北長約48 km,東西寬約50 km,東經118°45′至119°20′,北緯39°25′至39°47′,總面積約1200 km 。
昌黎縣位于中國東部季風區,氣候類型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約640 mm。昌黎縣四季分明,無霜期較長,全年平均氣溫約11℃,無霜期在180 d以上;全年日照相對充足,年總日照時數達2800 h。
昌黎縣不僅東臨渤海,轄境內流經的主要水系有灤河、飲馬河和七里海,其中灤河流域面積達全縣國土總面積的30%。昌黎縣水資源總量平均為37375萬m 平均1 km 占有水量為30.8萬m3;縣域內湖泊眾多,其中最大的碣陽湖淡水儲量約440萬m3。
2.2 漁業發展現狀
全縣水產養殖主體約400家,規模養殖主體約70家,漁業從業人員4萬人。全縣養殖面積達20余萬畝,其中扇貝養殖面積16萬畝,池塘養殖4.5萬畝,工廠化養殖面積60萬m 水產品總產量達12萬t,漁業產值達20億元,漁民人均收入5萬元。苗種生產單位8家。主要采用淺海筏式扇貝養殖模式、池塘海參車蝦混養模式、工廠化鲆鰈魚輪養模式以及海參反季養殖模式等。立足在強化海水養殖的基礎上搞好淡水養殖,主要以加州鱸為主導,利用其生長速度快、抗病能力強之特性重點發展。同時以休閑漁業項目為依托,打造吃、玩、住、休閑于一體,著力發展水產養殖業。
3 漁業產業發展存在問題
3.1 養殖污染日趨嚴重
長久以來,中國漁業發展秉承了“以養為主”的主導思想。在此背景下,昌黎縣漁業部門在強化縣域內海水養殖的基礎上,鼓勵有意愿、有條件的漁民利用豐富的河流湖泊資源從事淡水養殖,使得昌黎縣養殖總體規模逐年擴大。但與此同時,“以養為主”的漁業發展思路忽視了本地區生態環境承載能力,盲目擴張養殖規模和粗放的養殖模式造成了較嚴重的環境問題,淺海及湖泊富營養化嚴重,無機氮、活性磷酸鹽以及石油類污染源導致淺海及部分河段污染加劇,甚至出現水體發黑、發臭問題,部分地區生態環境持續惡化,漁業發展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矛盾突出[1],養殖污染已經成為制約昌黎縣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問題。
3.2 養殖品種和產業結構不合理
目前,昌黎縣400余家水產養殖主體主要從事扇貝、海參、車蝦、鲆魚、鰈魚和加州鱸魚養殖,其中扇貝養殖占養殖總面積的75%,其余水產品養殖面積較小,還未形成規模,難以滿足京津冀地區多樣化市場需求。
昌黎縣水產養殖不僅存在養殖品種單一的問題,還存在養殖產業結構上的不合理。全縣從事水產養殖的主體有400余家,苗種生產單位僅有8家,漁業發展思路仍舊停留在以養為主階段,過分追求水產養殖規模而忽視了良種繁育的重要性[2],人工選育良種的技術手段欠缺,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昌黎縣水產品種退化,出現子代生長緩慢、抗病能力減退等問題,造成了水產品產量和品質下降。
3.3 養殖基礎設施落后
昌黎縣養殖基礎設施現代化程度不高,工廠化養殖面積僅有60萬m 占全縣養殖面積比重較低,無論是淺海養殖,還是池塘養殖,均采取較為傳統的養殖方式,基礎設施的集約化、智能化程度較低。部分池塘設施陳舊,缺乏維護,導致塘埂破舊;池塘清淤不及時,塘底淤泥積累,蓄水能力下降,導致魚苗患病增多,不僅產量難以提升還影響了水產品質。全縣池塘普遍存在小而散的問題,集中連片的大池塘較少,多數池塘布局散、面積小且水位淺,這不僅給漁業管理帶來了諸多不便,還對漁業產業整體發展產生較大阻礙。特別是遇到持續干旱天氣,由于全縣池塘以小塘、淺塘為主,如河道無法取水則可能造成池塘干涸,造成大面積減產。此外,池塘水位淺也會造成塘體水溫變化幅度大、水質變化快的問題,引發魚類不適進而造成魚病頻發和魚苗死亡現象。
3.4 從業人員素質不高
目前,昌黎縣規模養殖主體僅有70余家,占全部養殖主體總數的17.5%,全縣水產養殖以散戶為主。與規模企業相比,分散的養殖戶普遍以家庭為單位從事漁業經營,缺少先進的設施設備,缺乏科學養殖人才儲備。加之農村普遍存在的空心化問題日趨加劇,相關產業從業人員平均年齡偏大,受教育程度低,對新技術、新設備的掌握能力不足,對新養殖模式缺乏必要的了解,難以適宜昌黎縣漁業產業現代化發展需要。
3.5 現代漁業產業發展薄弱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昌黎縣漁業產業中養殖環節所占比重最高,水產品加工和休閑漁業等產業模式發展較慢,尚未能建立起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產業體系。全縣漁業以養殖為主要模式,雖然水產品年產值達20億元,但并未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漁業。與漁業發展較好地區相比,昌黎縣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水產品加工能力不足。目前,全縣水產品加工企業以小作坊為主,缺少現代化加工設備,流程上僅做初級加工便對外銷售。二是水產品銷售渠道不暢。由于本地養殖戶主體缺乏市場觀念,不主動聯絡客戶,多年以來產品銷售模式一直都是依靠水產經紀人居間聯絡,各養殖主體不了解市場需求和市場行情,只能被動接受水產經紀人報價,經常出現價高低賣的現象,損害了養殖主體的積極性。三是漁業第三產業發展緩慢。目前,縣域內雖有企業從事休閑漁業,但無論從規模還是品質上看與發達地區都存在較大差距,市場認可度偏低,吸引游客數量十分有限[3]。
4 漁業產業發展對策建議
4.1 樹立生態養殖發展新理念
4.1.1 做好養殖空間規劃
昌黎縣政府及有關漁業部門應當編制詳細的縣域養殖空間規劃,科學劃定養殖區和禁養區,做好禁養區水產養殖清理清退工作,加大限養區水體污染整治力度,逐步改善養殖區水體生態環境;同時也應當保障基本養殖用地規模,劃定用地紅線,建立養殖正面清單,穩定普通漁民和經營主體的信心,增強產業投入積極性。
4.1.2 大力推進綠色養殖
根據農業農村部《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在昌黎縣實施池塘升級改造工程,更新養殖設施設備;大力推廣生態養殖,在淺海扇貝養殖區域推廣多營養層級立體養殖模式,開展多品種生態混養;加大養殖尾水治理力度,推廣池塘內循環流水養殖模式。
4.2 強化漁業科技支撐保障能力
4.2.1 加強漁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
昌黎縣政府及有關漁業部門應當加強基層漁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切實發揮漁業技術推廣人員在品種選育和技術推廣方面的指導作用;培育一批具有較強技術裝備實力的新型經營主體,發揮帶動作用;建設標準化漁業科技示范基地,開展池塘生態集約化養殖示范,鼓勵漁業轉型發展;落實分級分類培訓,加強培訓的針對性,推廣綠色漁藥、飼料,提高養殖科學性和用藥安全性;開展與省市兩級漁業技術推廣部門和漁業研究機構的合作項目,加快新成果轉化落地;加強對養殖環節的指導和檢查力度,從嚴落實養殖投入品管理[4]。
4.2.2 建設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
昌黎縣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在現代漁業生產的重要作用,積極推進縣域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打造“互聯網+漁業”的現代漁業生產模式,實現漁業生產全過程追溯和養殖水體動態監測,利用互聯網資源為各類養殖主體和普通漁民提供養殖技術指導、魚病遠程診斷等服務,提高昌黎縣漁業生產的信息化程度。
4.3 加大漁業產業投資力度
昌黎縣漁業部門應當積極向本級政府、上級漁業部門爭取項目資金支持,充分發揮財政項目資金效能,加快現有漁業設施的升級改造,運用財政資金對現有池塘加裝節水、減排設施,加快養殖區域的電力配套設施建設;提高養殖尾水處理和區域水質監測能力,嚴控養殖污染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集中項目資金新建標準化、無害化養殖園區,發展高效、清潔的設施漁業,推進池塘工業化生態養殖[5]。
4.4 提升從業人員技能素養
4.4.1 加強基層漁技培訓
目前,昌黎縣漁業生產從業人員有4萬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多數從業人員不具備從事現代漁業生產所必備的知識和技能,給傳統漁業轉型帶來了較大的阻礙。因此,昌黎縣漁業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基層漁技培訓,提升漁業從業人員技能水平,特別是加強普通漁民在綠色養殖技術、尾水無害化處理和漁飼漁藥使用等關鍵技術的掌握程度。基層漁業技術推廣人員應當根據本地區從業人員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編纂通俗易懂的培訓教材,盡量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將技術要點呈現給培訓對象;同時要在每年召開現場培訓,向基層養殖主體和普通漁民現場演示漁業生產技術,提高漁業從業人員的實操能力。
4.4.2 加快漁業人才培養
昌黎縣政府及漁業有關部門應當充分運用人才引進政策,通過給予安家補助、職稱聘任綠色通道等方式吸引名校漁業專業畢業大學生到昌黎從事專業性較強的基層漁業技術推廣工作,改善目前全縣漁業從業人員素養較低的問題。基層漁業部門還應當重視對“土專家”的培養和重視,在全縣各鄉鎮中積極篩選和培養一批漁業生產帶頭人,重點關注那些發展條件較好的養殖主體負責人,定期對他們進行專業培訓和技術指導,在幫助他們解決生產難題的同時引導他們發揮帶頭作用,自覺在日常生產經營中開展技術指導,幫助周邊普通漁民解決生產問題。
有條件的鄉鎮可以組織漁業生產帶頭人和合作社負責人外出觀摩發達地區現代漁業生產模式,將先進的理念和經驗技術帶回昌黎。
4.5 加速現代漁業產業融合發展
4.5.1 延伸漁業全產業鏈
昌黎縣政府及漁業有關部門必須轉變以往“以養為主”的發展理念,打造漁業全產業鏈。適當加大對水產品加工企業和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鼓勵企業投資引進新設備、新工藝,提高水產品深加工能力;加快發展全程冷鏈物流運輸,拓展昌黎縣水產品銷售范圍;搭建縣級電子商務平臺,擴大本地區水產品的知名度,提升水產品交易額,提高水產品市場議價能力;加大品牌建設和對外宣傳力度,大力培育名優特新養殖品種,舉辦縣級優質水產品推介活動,吸引外地客商前來參觀考察,提升昌黎水產的知名度和銷量。
4.5.2 大力發展休閑漁業
昌黎縣政府應當繼續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改造城市環境、加快景觀和設施更新為外地游客提供游覽便利,為休閑漁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漁業部門應當會同文旅部門制定具有本地區特色的休閑漁業旅游項目,通過漁家樂、漁事體驗和漁業文化節慶等豐富多彩的休閑漁業旅游項目吸引外地游客前來觀光體驗;挖掘本地區漁業文化內涵,將文化感悟融入漁事體驗,打造新型文旅項目,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參考文獻:
[1]宋毅寧.新舊動能視角下漁業經濟發展模式存在的問題[J].福建質量管理,2022(11):24.
[2]成圓,陳新軍,趙奇蕾.中國近海海洋漁業綠色發展探析—基于資源經濟學視角[J].海洋湖沼通報,2022,44(2):143-149.
[3]陳娓娓.關于寧波市海洋漁業經濟發展問題的分析與建議[J].現代經濟信息,2015(9):490.
[4]喬軍旗,張哲,劉霞,等.石家莊市水庫漁業生態養殖現狀及思考[J].河北漁業,2023(1):32-33.
[5]張勝宇.新時代湖泊漁業可持續發展的實踐與思考(上)[J].科學養魚,2020(1):1-2.
Investigati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fishery industry in Changli County
LI Changyong
Abstract: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natural resource condition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ishery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Changli County, Hebei Province, and analyzes the five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fishery industry in Changli County, includ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breeding pollution, irrational breeding varieties and structure, backward breeding infrastructure, low quality of practitioners, and the weak development of modern fishery economy, and puts forwar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concept of ecological aquaculture development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fishe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to ensure the ability,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in fishery industry, improve the skills of practitioners and accelerate the integration of modern fishery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five measures,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ishery industry in Changli County,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fishery industry in Changli County, and promote the consolidation and expans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results in Changli County with the effective convergenc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Changli County; fisher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基金項目:2023年度秦皇島市社會科學發展研究立項課題“秦皇島市昌黎縣漁業產業發展調查與思考(2023LX424)”。
作者簡介:李常勇(1977-),男,河北人,本科學歷。昌黎縣農業農村局高級經濟師。研究方向:漁業產業發展。E-mail:lichangyong328@163.com。